曾以《我知道籠中鳥為何唱歌》一書聞名的美國著名作家兼詩人瑪雅·安吉洛說過,想了解某個人,只需看看他如何處理以下三件事:大雨突降、圣誕彩燈纏成一團,還有遺失行李。
凌晨兩點我抵達巴黎機場,行李卻沒到。這可怎么辦?明天一早,我需要的是西裝,不是家喻戶曉的格言,或沉思籠中鳥為何唱歌。有充電器和牙刷用時,籠中鳥的歌聲才最美。
為整個假期準備的干凈內(nèi)衣被錯運到了波特蘭,不知道安吉洛博士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怎么辦,但我贊同她的一個觀點:丟行李是尋常不過的事。經(jīng)常出行的人都見到過行李標簽飄落在行李傳送帶上的情形。
雖然我們大多數(shù)都有過行李出麻煩的經(jīng)歷,卻不能說航空公司經(jīng)常弄丟行李,只能說明我們飛行得太頻繁了。僅2012年7月,全美就有5300萬人乘坐國內(nèi)航班,而報失托運行李僅有約千分之三?;\中的鳥兒也受到了相當尊貴的待遇(盡管它們確實有明顯的暈機癥狀):7月,美國各航空公司加起來僅丟失了一只寵物。
對于如此大的運輸規(guī)模而言,這樣的成績足以令人自豪。雖然在乘客看來,地勤人員把行李扔來扔去,有野蠻作業(yè)的嫌疑,但最終它們確實完好無損地與乘客同機到達。這一切主要歸功于不起眼的行李標簽。事實上,行李標簽堪稱工程設計的杰作。沒有它你仍可以從安克雷奇飛到阿布扎比,但你的行李箱就未必與你一同抵達了。
航空行李標簽的昨天
最初,航空公司并不需要目的地行李牌。那時,司機會把客人送上飛機,而乘務員會負責將乘客的行李直接從車上挪到飛機上。但當空中旅行不斷延伸,超出了送客司機力所能及的范圍,目的地行李牌便成為了一種必需品。
但航空行李標簽畢竟不同于海運標簽,什么對水運和鐵路來說無關緊要,但卻對航空至關重要呢?答案是重量,航空公司必須知道行李的重量以及在機艙內(nèi)的分布。因此,上世紀20年代前的航空標簽上普遍留有空間標明行李重量?!翱煞蛛x式”行李牌是在1882年首次為鐵路系統(tǒng)采用,特點是摘下來就可以讓旅行者作收據(jù)使用。到了上世紀30年代,這些行李牌也廣泛運用于航空運輸中。
但隨著航空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航空行李牌的樣式也推陳出新。現(xiàn)代行李標簽稱為自動化行李標簽,20世紀90年代初期被許多航空公司率先使用,先行者是美國聯(lián)合航空公司,時間是1992年。多年來航空行李標簽取得了無數(shù)進步,這些進步完美地象征著航空旅行從超級富豪的奢侈享受轉(zhuǎn)變成一種安全高效的普通運輸方式。
行李標簽上的秘密
首先我們來看看一條航空行李標簽的制作過程。
現(xiàn)代航空業(yè)將全世界緊密聯(lián)系,操作自動化且必須適應各種氣候,因此,行李標簽必須耐寒、耐熱、耐陽光、耐冰、耐油、尤其是耐濕度。標簽尤其不能被撕破,即使已有破損,也不能進一步擴大,因為行李得通過機械化機場行李系統(tǒng)的檢測。而且標簽必須有韌性、便宜、用后即可丟棄。普通紙張無法滿足所有這些條件。最終完美的組合是一種硅和塑料的“復雜合成體”,標簽里只有膠粘底布為紙質(zhì)材料。
行李標簽還必須滿足一對矛盾需求——容易粘貼但又不易脫落,直到安全抵達目的地后,主人伸手把它們撕下來。老式的標簽是一根細繩穿過標簽上的小孔系在行李上,但是機械化的行李系統(tǒng)常常把它們當成“早餐”吃掉?,F(xiàn)在的圈形標簽為壓敏性的標準粘帶,穿過行李把手后,兩面對壓形成雙粘紐帶。在20世紀90年代這種航空行李標簽首次亮相。它也能輕易粘在沒有把手的行李上,如盒子。只要撕掉整塊膠粘底布,再折成圈,標簽就變成粘性超強的膠帶了。
當然,盡管行李標簽粘性很強,也要方便旅客輕易把它們?nèi)∠聛?。粘合劑具有卓越的流動性能,用外行人的話說,就是要想去除標簽,只需雙手從里面拉這個環(huán),然后輕輕地拉開。此外,粘合劑必須適合各種氣候。早期的粘合劑不耐嚴寒,下雪天,停機坪上到處是脫落的行李簽(和沒有行李簽的包)。同樣,乘客們也不希望粘糊糊的印漬留在自己行李的提手上。所以,把粘合劑的襯墊設計在圓環(huán)部分的內(nèi)側。
最后,讓我們來看看在標簽上寫了些什么。以前的標簽是空白的,需手工填寫。后來,采用預先印上目的地的標簽,最終演化成了我們現(xiàn)在常用的三個字母的航空公司代碼。由于航空業(yè)務的日益復雜,設計人員還設計出詳盡的顏色方案用來幫助操作者快速識別包裹目的地。
但是,預印標簽需人工讀取,無法應對世界上乘客和包裹數(shù)量的持續(xù)增長,更不用說機場不斷擴大,轉(zhuǎn)機愈加頻繁,時間不斷縮短。解決方案是將航空行李標簽的定制印刷和條形碼完美結合起來。
現(xiàn)代化行李標簽
正如你可以逐步跟蹤用聯(lián)邦快遞寄出的包裹,航空公司可以通過機場,在全球用條形碼標簽自動整理和跟蹤包裹。但是,航空行李標簽不僅僅包含條形碼,還包含你的姓名,航班的詳情,目的地的定制信息。這樣,當系統(tǒng)癱瘓時,仍然可以人工讀取。
盡管條形碼已經(jīng)改變了許多產(chǎn)業(yè),在航空業(yè)中的運用卻是獨特的。例如,條形碼通過計算機作業(yè),確保裝載的每一個包裹都和實際登機的乘客相匹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安全措施。復雜的行李系統(tǒng)比超市的結賬系統(tǒng)更有挑戰(zhàn)性和三維性。航空行李標簽通過兩個偏置90度條形碼這一小小的改變,極大地提高了掃描儀的辨識度。
下一代行李標簽會是什么樣呢?射頻識別標簽,它可以通過無線信號識別行李。香港作為這種技術的早期采用者,2008年起,機場廣泛使用射頻識別標簽。不過,大多數(shù)機場還沒采用射頻識別標簽,它不能取代現(xiàn)今的標準行李標簽。
行李標簽的未來
目前,幾乎所有的機場和航空公司都采用21英寸長的粘貼性紙質(zhì)標簽,正面打印目的機場、航空公司、航班號和乘客的姓名和國際航空協(xié)會(IATA)三個字母的代碼,及與同樣航班信息相對應的10位數(shù)牌照條碼。然而,紙質(zhì)標簽的實際讀取率通常只能達到60%-90%,由于標簽經(jīng)常糾結在一起,肉眼或條碼掃描儀無法成功讀取。
最新的航空行李標簽則可以避免這個問題,達到讀取率100%。它可以重復使用,由一個電池和可變化的電子紙顯示屏(顯示航班數(shù)據(jù))組成,柔韌性強、防靜電、防水,堅固耐用。這種產(chǎn)品通過采用電子紙和先進技術,減少紙張標簽的浪費和行李丟失率。當乘客到達客運站時,可以將標簽放置在行李手柄上。在標簽的一面,航空公司可以永久性打印乘客姓名和地址,而對于另一面的屏幕上,航空公司可采用高頻閱讀器近距離改變電子紙屏幕顯示的內(nèi)容,讀取高頻芯片,寫入目的機場的代碼。標簽也可以寫入其他數(shù)據(jù),包括10個數(shù)字的牌照號碼。高頻芯片支持加密,只有機場人員攜帶閱讀器,應用正確的安全密鑰,才能獲取和編寫標簽信息。目前這種設備已在拉斯維加斯和香港使用。
另外,為了提高乘客登機速度,全球有32家航空公司已實行標簽自動服務,即乘客自己打印并將行李標簽貼在行李上。航空公司員工會掃描行李標簽,并將行李放到傳送帶上。航空公司表示,該自助服務不會帶來安全威脅,因為這不會改變行李安檢的程序,還可降低成本。
行李標簽雖小,卻藏著大學問,并隨著我們的生活一起日新月異。下一次旅行時,你可要對行李標簽多加留意哦!
[譯自美國《青石板》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