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問學(xué)校老師,現(xiàn)在學(xué)生哪樣能力最差?老師說,動手能力。問機關(guān)干部,分配進來的大學(xué)生、研究生,能力如何?答,動手能力差,眼高手低。
動手能力差,這是一種現(xiàn)象,其根子一在于教育,二在于他們不屑于動手。動手能力差不是中國的特產(chǎn),魯班是中國人,動手能力不差。近日抽空再一度觀看了南越王墓,里頭陳列的展品,距今多少年了,其工藝巧奪天工,中國人動手能力一點都不差。大學(xué)生、碩士,他們的動手能力差嗎?不是的。幾個高學(xué)歷的朋友去了日本、美國、澳大利亞,起初去洗大銀(洗碗),剛開始被人罵,說洗得太慢。洗了幾個月,店主說中國人能干,0K。接下來,自己存了錢,自己開小店,老板是自己伙計又是自己,能干得很。有一位熟人在澳洲給人縫衣服,專做女裝衣服,據(jù)說他做的女人的文胸,在當(dāng)?shù)乜墒菗屖重?。這位熟人,曾經(jīng)是位記者。這叫馬死落地行,情勢一迫,動手能力不強也得強!說到底一是意識,二是實踐。
動手能力差還有一個文化底蘊的問題,是因為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里,是以勞動為羞恥的,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是以用腦、用嘴為光榮的。說工人,就說“工”字不出頭,說農(nóng)民是“卜佬”,是“修理地球的人”。
不屑于勞動,是一種惡習(xí)。高中畢業(yè)不久,我做了兩年多熔銅工人,把銅屑集中起來,用坩鍋裝上,烈火熔化,鑄成銅塊。有時干得累,心里不舒服,嘴上有了怨言。
老師傅見了,說,別以為勞動是為了別人,首先是為了自己。一是過了勞動關(guān),證明你有找口飯吃的本事。二是勞動練出膽魄,什么都不怕,靠雙手可以生存。三是勞動累是死不了的,憋氣才會憋死人。
我問,此話是誰說的,他說,是他的師傅。我牢記這句話,再也不喊累,而且從此以后討厭不干活的人。
讓勞動成為一種自我的需要。我們的電視劇,我們的電影,不要一拍處級以上的干部,在家里不是看報,就是來回踱步,皺著眉頭思考什么大事;或拍領(lǐng)導(dǎo)在那里抽根煙,跟同事談心;或推開窗戶眺望遠方,披上一件大衣,叉著手,像激戰(zhàn)前夜……千篇一律,大家都熟稔了導(dǎo)演的套路?,F(xiàn)在有所發(fā)展了,連拍成功的個體戶、企業(yè)家都這樣,多半拍他們坐在巨型的桌子后,拿起電話作指揮狀;或拍他們坐在地球儀、地圖或有紅箭頭的報表下,顯示他們運籌帷幄指揮千軍萬馬的表情。這些,都是一些誤導(dǎo),是一些不深入生活的胡編亂造。其實,上至大干部下至個體戶,大都是樂于動手的人,只是表現(xiàn)形式不同而已,不勞動就不懂生活,不勞動生活質(zhì)量必然不高。每個人如此,每個民族也如此。
勞動再累,是死不了人的,人會氣死,不會做死。而只說不做,等于找死,這對于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都適用。我們現(xiàn)階段多是動手的勞動,就動手吧,不要以為勞動光是為了別人,其中也為了你自己。
(黃鴻誠薦自《給你一片坦蕩》)
責(zé)編: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