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益氣活血湯治療冠心病介入術后再狹窄的臨床療效。方法:將71例冠脈介入術后辨證為氣虛血瘀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36例,對照組35例,2組均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加用益氣活血湯。2組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分別對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心電圖等變化進行觀察。結果:治療組臨床療效、心電圖均明顯改善(P<0.01),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益氣活血湯治療冠心病PCI術后再狹窄療效顯著,顯示了中醫(yī)治療的優(yōu)勢。
關鍵詞:益氣活血湯;氣虛血瘀型;冠心病PCI 術后;再狹窄
中圖分類號:R654.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3)01-0021-02
1臨床資料
患者為本院2007年9月~2010年12月門診及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治療組36 例,男24 例,女12 例;平均年齡(63.2±3.2)歲;冠脈介入術后心絞痛發(fā)作病程平均(1.6±0.35)個月;心絞痛平均發(fā)作次數(4.1±2.3)次/d;平均持續(xù)時間(4.5±3.4)min;合并高血壓12例,糖尿病14例,高脂血癥17 例。對照組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齡(62.5±3.9)歲;冠脈介入術后心絞痛發(fā)作病程平均(1.6±0.28)個月;心絞痛平均發(fā)作次數(4.4±2.7)次/d;平均持續(xù)時間(4.6±2.7)min;合并高血壓10 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癥13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程度分布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診斷標準
2.1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xié)會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報告《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1]。
2.2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2],氣虛血瘀證:胸痛胸悶,心悸氣短,神倦乏力,面色紫暗,舌淡紫,脈弱而澀。在證候診斷時,具有胸痛、胸悶主癥之一,其他癥狀具有2項及舌脈支持者,即可診斷。
2.3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腎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合并其他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或)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調查的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風、老年性癡呆、精神病患者等;②妊娠或哺乳婦女;③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guī)定用藥,無法判定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④未行PCI 術而選擇其他治療方案的冠心病患者。
3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囑注意休息、控制高脂飲食、避免不良情緒刺激,治療組采用益氣活血湯及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僅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若治療期間心絞痛發(fā)作時,可臨時予以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詳細記錄疼痛發(fā)作的次數、程度、持續(xù)時間及硝酸甘油用量。
益氣活血方:黨參30 g,炙黃芪30 g,桃仁12 g,紅花9 g,當歸9 g,川芎10 g,赤芍10 g,生地9 g,丹參30 g,延胡索15 g,郁金10 g,桂枝6 g,中藥顆粒,水沖服,日1劑,早晚分服。加減:若陰虛較甚,可加沙參20 g,玉竹20 g滋養(yǎng)陰液;若脈結代,可加炙甘草加至15 g,阿膠15 g益氣養(yǎng)血,滋陰復脈;陽虛明顯者加淫羊藿10 g,菟絲子10 g;瘀血甚者加水蛭、穿山甲各10 g。
4觀測指標
4.1心絞痛記錄心絞痛發(fā)作的誘發(fā)因素,體力活動的大小、程度,疼痛的次數、程度、持續(xù)時間,硝酸甘油制劑的用量等及相關癥狀。
4.2心電圖試驗前、試驗中每周及試驗后各查1次,患者有胸痛不適發(fā)作時隨時檢查。
4.3統(tǒng)計學方法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
5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5.1療效標準
5.1.1中醫(yī)證候療效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冠心病心絞痛的證候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加重: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加重。
5.1.2心電圖療效標準參照1979年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座談會《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心電圖恢復至“大致正?!保础罢7秶保┗蜻_到“正常心電圖”;有效:ST段的降低,以治療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達正常水平,在主要導聯倒置T波變淺(達25%以上者)?;騎波由平坦變?yōu)橹绷?,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改善者;無效:心電圖基本與治療前相同;加重:ST段較治療前降低0.05 mV以上,在主要導聯倒置T波加深(達25%以上)或直立T波變平坦,平坦T波變倒置,以及出現異位心律、房室傳導阻滯或室內傳導阻滯。
5.2治療結果
5.2.12組硝酸甘油停減情況見表1。
表12組硝酸甘油停減率(例)
組別1n1停藥1減半藥1未停1停減率/%治療組1361812117180.55*對照組13515117113162.86與對照組比較,*P<0.01
5.2.22組心電圖療效比較見表2。
6討論
據資料表明,經皮冠狀動脈球囊成型術(PTCA)后再狹窄高達50%,裸金屬支架植入術后高達20%~30%,藥物洗脫支架植入術后仍然達5%~10%。并且一部分患者即使行PCI血運重建,但存在血運重建后心肌組織無復流、心室重構、支架內再狹窄、心肌損傷、心肌頓抑和缺血再灌注損傷等局限性,西醫(yī)尚無有效的方法。中醫(yī)醫(yī)籍并無“冠心病”病名,但據其臨床表現屬中醫(yī)“胸痹”、“真心痛”范疇。從中醫(yī)理論講,心臟介入是一種局部療法,外力機械作用清除了心脈中的瘀、痰等病理產物,但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冠心病的本虛標實的病機特點,加之手術不可避免會損傷脈管、耗傷人體正氣。可致瘀血再次出現,并引起氣虛血瘀等病理變化,終使心脈阻滯發(fā)生再狹窄及并發(fā)癥。筆者自擬益氣活血湯,方中重用黨參、黃芪補益心氣,意在氣旺則血行,瘀去絡通,為君藥;桃仁破血行滯而潤燥,紅花、郁金活血祛瘀以止痛,赤芍、川芎助君藥活血祛瘀;生地益陰清熱活血。當歸甘辛性溫,補血行血,丹參味苦微溫,活血而助血行,兩藥皆入心經,補中寓通,養(yǎng)心脈而通血行。延胡索辛散溫通,活血行氣,佐丹參、當歸等疏通心脈。桂枝溫經通脈。全方的配伍特點是:重用補氣藥與活血藥相伍,使氣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絡以治標,標本兼顧;且補氣而不壅滯,活血又不傷正。合而用之,則氣旺、瘀消、絡通,諸癥向愈。術后應用中醫(yī)藥從整體上調整陰陽和氣血,使“陰平陽秘”、“氣血調和”,正好可以彌補介入治療的不足。充分發(fā)揮中醫(yī)整體治療的優(yōu)勢和西醫(yī)介入治療迅速緩解癥狀的特點,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充分提高臨床療效[4]。
參考文獻:
[1]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xié)會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81,9(1):7576.
[2]高等醫(yī)藥院校教材.中醫(yī)內科學[M].上海:上??萍汲霭嫔?,1985.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
[4]代國方.益氣活血通脈湯干預冠心病PCI術后再狹窄49 例[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0,37(6):1082~1083.(收稿日期:201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