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李東垣學術理論初探

      2013-12-29 00:00:00饒玉蓮羅國進田理
      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 2013年1期

      關鍵詞:李東垣;脾胃論;學術思想

      中圖分類號:R249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3)01-0012-02

      李東垣一生的著作主要有《脾胃論》、《內(nèi)外傷辨惑論》和《蘭室秘藏》等,其中《脾胃論》是東垣學術思想的核心。他在繼承《內(nèi)經(jīng)》有關脾胃論述的基礎上,經(jīng)過深入研究和對自己臨床經(jīng)驗的總結,對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機制及其治療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論述。其重點內(nèi)容是論述脾胃對元氣的滋養(yǎng)作用及其在氣機升降運動中的樞紐作用,并進而探討脾胃病的發(fā)病和治療用藥的特色,他的學術思想及醫(yī)療實踐的經(jīng)驗總結,對后世醫(yī)學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東垣先生對中醫(yī)理論的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強調(diào)脾胃的作用上。他認為脾胃能“運化水谷”“升陽益氣”“生血統(tǒng)血”等。其外感六淫之邪、飲食不節(jié)(潔)、內(nèi)傷七情都可以致脾胃為病。病則生食積、痰飲、瘀血等病理產(chǎn)物。其中心思想是土為萬物之母,脾胃為生化之源。

      1脾胃為滋養(yǎng)元氣之本

      強調(diào)元氣為人生之本,脾胃為元氣之源,人體的健康和疾病都源于脾胃。他在《脾胃論》中說:“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也,非胃氣不能滋之”。歷觀諸篇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充養(yǎng),而后才能滋養(yǎng)元氣。若飲食失節(jié),寒溫不適,脾胃乃傷,可見肢體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臥,為濕困中焦。由此可見脾胃在人體的重要作用,人體之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賴脾胃升清降濁以滋潤之,即為“脾胃為后天之本”之意?!镀⑽刚摗て⑽柑搶崅髯冋摗分杏衷疲骸霸獨庵渥?,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后能滋養(yǎng)元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敝T般病因均可首先引起脾胃功能的失調(diào),或直接耗傷元氣,進而導致發(fā)病,而元氣之充足又有賴脾胃之氣無所傷。

      2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

      2.1強調(diào)脾胃之氣的升降,人體氣機升降是生命活動的基礎。人體臟腑經(jīng)絡的功能活動,臟腑經(jīng)絡以及氣血陰陽的相互關系,無不依賴氣機的升降出入?!吧讯?,降已而升,如環(huán)無端,運化萬物,其實一也”,李東垣高度概括了氣機升降運動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如他在《脾胃論》中說:“飲食入胃,而精氣行先輸脾歸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養(yǎng)周身,乃清氣為天者也;升已而下輸膀胱,行秋冬之令,為傳化糟粕。轉(zhuǎn)味而出,乃濁陰為地也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無春夏,乃生長之用陷于殞殺之氣,而百病皆起”。李氏尤為重視升降理論及其運用,也指出了脾胃在升降運動中的樞紐作用。要維系升降之序,則要依賴于脾胃正常生理功能。[2]東垣論五臟發(fā)病反復強調(diào)的是氣機升降浮沉的失常,而治療方法是調(diào)節(jié)脾胃升降之機。脾宜升,胃宜降,古代醫(yī)家根據(jù)脾胃的升降理論特點,創(chuàng)造了補中益氣湯等有名的方劑,此理和方劑被歷代醫(yī)學家所遵循,至今仍不失其臨床指導意義。

      2.2內(nèi)傷脾胃,百病由生;假使脾胃受到損傷,便將出現(xiàn)兩種不同病變,即“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無春夏,乃生長之用陷于殞殺之氣,而百病皆起,或久升而不降,亦病焉”,并引起一系列的臟腑、經(jīng)絡、五官、九竅等病理變化。李氏在《脾胃論》中述及喜怒無常,寒溫不適,飲食不潔(節(jié)),勞役所傷為內(nèi)傷脾胃之源。

      2.3脾病及胃,胃病及脾;李東垣在《脾胃論·脾胃勝衰論》中云:“形體勞役則脾病,病脾則怠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泄瀉;脾既病,則其胃不能獨行津液,故亦從而病焉?!敝赋鲂误w因疲勞過度,消耗過度,脾輸精氣于肌肉組織不足以補償其消耗量,以致困倦無力,喜好睡眠,手足散軟無力。脾陽虧虛,不能助胃以行津液,而胃不能獨輸津液,必賴脾機以運,是脾病累及胃亦病。又曰:“飲食不節(jié)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有時而顯火上行獨燎其面胃既病,則脾無稟受。脾為死陰,不主時也,故亦從而病焉。”指出飲食沒有節(jié)制,胃消化不良,谷氣下流,下焦陰火得以離位上行,火傷胃則身熱面赤火烤。胃受病,飲食減退,脾就難以承受胃中水谷而行其輸布散氣的作用。因此,造成營養(yǎng)來源缺乏,脾氣陷,陰火升,是胃病及脾亦從而病焉。

      3相火為元氣之賊

      強調(diào)脾胃氣虛,元氣損傷致氣火失調(diào)。李杲認為元氣與陰火是互相對立統(tǒng)一的,元氣充沛,則鎮(zhèn)守之力強,而相火不妄動。則陰火斂藏于下焦,發(fā)揮他正常生理功能。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則陰火作亂。所以《內(nèi)外傷辨惑論·辨陰證陽證》寫道:“氣傷,臟乃病,臟病則形乃應,是五臟六腑真氣皆不足也。惟陰火獨旺,上乘陽分,故榮衛(wèi)失守,諸病生焉?!边@里需要強調(diào)一下,相火是作為元氣的對立面而存在的,換句話說,元氣充足則相火不會表現(xiàn)出來,元氣有一毫之不足,相火即有一毫之妄動,元氣充足為生理狀態(tài),元氣不足為病理狀態(tài),所以脾胃之氣一旦虛弱,而相火之變動自在其中。即少火生氣;元氣不足,則陰火亢盛,即壯火散氣,而發(fā)生各種氣火失調(diào)的病變。如他在《脾胃論·飲食勞倦所傷始為熱中論》說“既脾胃氣衰,元氣不足而心火獨盛,心火者,陰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絡之火,元氣之賊也。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脾胃氣虛,元氣損傷,是導致陰火熾盛的最常見原因[3]正如李東垣說:“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

      4獨特的制方遣藥理論

      李氏擅長治療內(nèi)傷雜病,隨證立法用藥,君臣佐使,井然有序,且強調(diào)辨藥性之氣味、陰陽、厚薄、升降、浮沉、補瀉、六氣、十二經(jīng)及隨證用藥之法。他在《用藥法象》中主張?zhí)搫t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在《五臟苦欲補瀉藥味》中說:“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草;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虛以生姜、陳皮之類補之、虛則補其母,水能生木、腎乃肝之母,腎水也;實則瀉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瀉之”?!秲?nèi)外傷辨惑論》說:“凡用藥若不本四時,以順為逆。四時者是春升、夏浮、秋降、冬沉,乃天地之升浮降沉,是為四時之宜也。但宜補之以辛甘溫熱之劑及味之薄者,諸風藥是也,此春夏之升浮者也,此便是瀉秋收冬之降沉者也,在人之身肝心也,但言瀉之以酸苦寒涼之劑并淡味滲瀉之藥,此助秋冬之降沉者也,在人身乃肺、腎也”。他以五味配五臟,五行之生克制化關系,以調(diào)補陰陽,乃為用藥之一大特點。李杲處方用藥,每每品類多而用量輕,如補中益氣湯,共八味藥,總重量僅二錢四分至二錢八分。東垣重視脾胃升發(fā)以滋養(yǎng)元氣,治療內(nèi)傷脾胃病和其他雜病時,常常配伍風藥以助生長、升發(fā)之用[3]。

      綜上所述幾個方面,均為東垣學術思想的核心?!秱?jīng)解》評論道:“觀東垣遵《內(nèi)經(jīng)》及仲景之文而論脾胃,雖歷代都有人論脾胃,而方法總無逃乎東垣之范圍,其惠也不一大哉?!睎|垣治學,獨創(chuàng)新義,成一家言,豐富發(fā)展了中醫(yī)學辨證論治體系的內(nèi)涵,他所創(chuàng)立的脾胃學說和許多甘溫方劑,為中醫(yī)學術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同時指導著后世的臨床實踐。我們在學習其學術思想的精華時,不只是要繼承,更是要不斷完善并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類承法脾胃論學術思想初探[J].光明中醫(yī),2008,23(10):1433~1434

      [2]吳兵,陳利國金元四大家之“升降觀”[J].四川中醫(yī),2009,27(5):5

      [3]宋志萍脾胃論淺析[J].山西中醫(yī)學報,2010,11(6):10

      (收稿日期:2012-11-19)

      裕民县| 仁布县| 临安市| 孙吴县| 云梦县| 小金县| 清丰县| 灯塔市| 进贤县| 建湖县| 沙洋县| 南丹县| 元谋县| 九龙县| 名山县| 亳州市| 读书| 舞阳县| 龙泉市| 论坛| 巨野县| 清苑县| 崇仁县| 崇阳县| 桦甸市| 台中市| 长沙县| 镶黄旗| 绥宁县| 莎车县| 青阳县| 郴州市| 平阳县| 花垣县| 张家川| 广河县| 呼和浩特市| 五台县| 西和县| 荣成市|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