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臺灣知名導演周美玲執(zhí)導,兩岸三地著名電影人共同打造的合拍片《花漾》于2012年12月28日在臺上映,并將于今年3月在大陸上映。這部電影自開拍以來一直備受矚目,不僅因為此片由臺灣“文化部長”龍應臺親自擔任出品人,“綜藝教父”王偉忠擔任創(chuàng)意總監(jiān),還因為其是臺灣10年來首部古裝片。不過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該片上映后掀起了一股本不屬于電影的政治風波。
《花漾》的政治風波
自2008年《海角七號》吹響了臺灣電影復興的號角之后,五年來,一度沉寂的臺灣電影迎來了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朱延平、鈕承澤、蔡岳勛、林書宇等臺灣導演與大陸合作拍攝的《新天生一對》、《LOVE》、《痞子英雄》、《星空》等片均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成績,鈕承澤導演執(zhí)導,臺灣“紅豆制作”與大陸“華誼兄弟”合拍的《LOVE》以30.92萬美元的成績,位列2012年中國電影北美地區(qū)票房的第一位。
借臺灣電影復蘇的良機,臺灣電影人勇敢嘗試不同電影類型和題材。繼2011年《賽德克·巴萊》嘗試史詩戰(zhàn)爭片之后,此次《花漾》導演周美玲嘗試拍攝古裝片。在兩岸電影合作越來越頻繁的大環(huán)境下,《花漾》劇組以臺灣電影力量為主,兩岸三地精誠合作,意為臺灣電影開辟新天地。
本片投資方,大陸方面是曾出品《趙氏孤兒》的“電廣傳媒”和《新少林寺》的“銀夢電影”,臺灣方面則是臺灣“文化部”、制作《新天生一對》的“文創(chuàng)一號”和《一席之地》的“三映電影”。演員方面則形成影帝、影后加新生代的強大陣容。主演是來自臺灣的“雙生雙旦”組合。“雙生”鄭元暢首度登上大銀幕,飾演琴師文秀;言承旭則是睽違八年后再次登上大銀幕,飾演俠義粗獷的小海盜刀疤?!半p旦”陳妍希、陳意涵繼三年前《聽說》后,再度飾演姐妹。香港金像獎影帝任達華,金像獎、金馬獎雙料影后吳君如,大陸新生代李小冉紛紛加盟。此外,本片的幕后團隊也集結了兩岸三地文化界的諸多強人。導演兼編劇是曾經憑借《刺青》獲得第57屆柏林電影節(jié)泰迪熊獎的著名臺灣導演周美玲。電影音樂由金馬獎和法國南特影展最佳音樂獎得主——“臺灣民謠大師”陳明章?lián)V。造型設計則由香港著名美術師戴美玲主持,她曾獲金像獎、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獎。
令人遺憾的是,陣容強大、備受期待的兩岸合拍片《花漾》在臺上映首周,票房只有新臺幣400萬元左右。這個不盡如人意的數字,引來民進黨側目,民進黨“立委”1月7日在“立法院”質詢“文化部次長”許秋煌,質疑“文化部”創(chuàng)投所動用的“國發(fā)基金”可能會因此而虧損。民進黨“立委”們輪番開炮:段宜康說“包底分紅”模式根本目的是要把出品人改為大陸,這“太便宜對岸”;林佳龍說《花漾》上映一周票房才400萬新臺幣,大手筆出資的“文化部”根本就投資錯了;陳其邁質疑臺“文化部”的文創(chuàng)補助用于兩岸合拍電影而非臺灣電影的動機。此外,臺灣《壹周刊》撰文,認為臺灣“文化部”投資《花漾》比陸資多兩倍,分紅比例卻不均,質疑創(chuàng)意總監(jiān)王偉忠拿“文化部”的“國發(fā)基金”自肥。這番指控惹惱了創(chuàng)意總監(jiān)王偉忠,他要求《壹周刊》三天內更正錯誤報道,否則要追究它的法律責任。在民進黨的大棒揮舞之下,僅一部兩岸合拍的古裝電影,在臺灣鬧得沸沸揚揚。
民進黨的政治“花樣”
其實,《花漾》的票房不佳,檔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本片與湯姆·克魯斯主演的《俠探杰克》和迪斯尼出品的《無敵破壞王》兩部美國電影處在同一檔期,異常慘烈的競爭形勢使得本片很難取得高票房。不過由于本片在大陸要到今年3月正式上映,現在斷定本片票房完全失利還為時過早。另外,《花漾》在大陸的發(fā)行采取包底分紅的形式,臺灣方面確保會有人民幣900萬的收入,在大陸票房高于人民幣5500萬時,臺灣方面還會再得到2%的分紅。放在近些年兩岸電影合作的脈絡中看,這個“保底加分成”的方式還是比較有利于臺灣。
既然因為種種“非戰(zhàn)之罪”導致《花漾》在臺灣的票房不理想,與大陸的合作方式也比較有利于臺灣,為什么民進黨卻要抓著這個話題大做文章呢?實際上,民進黨是想借批《花漾》進行政治動員。去年下半年以來,臺灣當局的部分政策引發(fā)社會爭議,民進黨借此于1月13日發(fā)起旨在嗆馬的“人民火大”大游行,為明年“七合一選舉”造勢熱身。民進黨此番批評《花漾》,是在為游行進行動員。
借文化話題進行政治動員一直是民進黨的政治操作手法之一。一年多前,民進黨認為臺灣辛亥百年慶典音樂劇“夢想家”耗資過大,指控時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的盛治仁涉嫌對“夢想家”藝術總監(jiān)賴聲川及其團隊進行利益輸送。2011年11月4日,民進黨臺北市議員莊瑞雄到臺北“地檢署”按鈴控告盛治仁。由于當時距2012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不到100天,為了避免影響選情,盛治仁隨即辭去“文建會主委”一職。經過近一年的調查取證,2012年9月3日,臺北“地檢署”以查無實證簽結此案,還盛治仁清白,證明民進黨的指控完全是無中生有。2012年11月,由于第49屆金馬獎中大陸電影和香港電影獲獎多于臺灣電影,民進黨“立法委員”管碧玲要求停辦金馬獎,成立新的影展。其實,金馬獎之所以能樹立起專業(yè)、權威的形象,就是因為一直以來其公正的態(tài)度和寬廣的胸懷。對待民進黨提出的“廢金馬”的提議,臺灣著名導演魏德圣公開表示反對,認為這會使臺灣電影的格局越走越小。
正是由于不愿意讓民進黨繼續(xù)用民粹綁架文化,面對民進黨對《花漾》的攻擊,臺灣的社會名人站出來力挺《花漾》。宏碁電腦創(chuàng)始人施振榮1月8日發(fā)表公開信,邀請媒體觀賞《花漾》,并直言他擔心民進黨對《花漾》的攻擊,會使得臺灣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競爭力受創(chuàng)。著名導演李行1月10日在臺北痛心地表示“非關文化的政治言論和不實報導,受影響的不是哪部影片、哪家公司,最大受害者是臺灣電影”。
黨員主席不同調 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與民進黨多名“立法委員”猛批《花漾》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民進黨主席蘇貞昌1月7日在自己的facebook上向大家推薦《花漾》,稱贊該片視覺效果不輸好萊塢。蘇貞昌說該片“從場景的搭建、服裝的造型、角色的塑造,投入許多時間、金錢和心力去考據、設計,創(chuàng)造出讓人信服的歷史感”。他還稱贊導演說“從這部片中,我們看到周美玲導演不斷在自我挑戰(zhàn)、突破、超越,從紀錄片到劇情片,從描寫當下現實到重現歷史場景,讓人看到一個用電影思考、探詢意義的創(chuàng)作者身影”。
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間點,身為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此番表態(tài)頗具深意。一方面,他僅就電影內容本身談電影,贊揚電影的制作水平高,避免了與黨內“立法委員”的表態(tài)產生正面直接的碰撞。另一方面,他大力推薦《花漾》的態(tài)度,又在某種程度上回報了他的“恩公”——《花漾》創(chuàng)意總監(jiān)王偉忠。
作為民進黨內的四大天王之一,蘇貞昌的政治聲望和影響力一度在很長時間內弱于謝長廷、呂秀蓮。他后來能夠迅速累積起在臺灣社會中的高人氣,與王偉忠制作的政治模仿秀節(jié)目《2100全民亂講》(后更名為《全民大悶鍋》、《全民最大黨》)有密切的關系。
蘇貞昌擔任臺北縣長時,時不時自嘲自己頭發(fā)少、光頭亮?!?100全民亂講》的演員郭子乾抓住蘇貞昌這個特性,在節(jié)目上創(chuàng)造出“沖!沖!沖!”的政治口頭禪(閩南話中昌與沖同音),并塑造了“電火球”這一可愛的政治形象(電火球在閩南話中是電燈泡的意思,借指蘇貞昌的光頭)。此后《2100全民亂講》還專門開設“電火球智能王”單元,里面郭子乾模仿的蘇貞昌,不談政治觀點,只是用詼諧幽默的方式向家庭婦女傳授生活常識?!半娀鹎蛑悄芡酢背蔀椤?100全民亂講》中收視率最高的單元,節(jié)目中郭子乾模仿的蘇貞昌親和、進取的特征逐漸深入人心。
藉此,觀眾漸漸把對節(jié)目中人物的喜愛移情到蘇貞昌本尊的身上。依靠節(jié)目,蘇貞昌漸漸樹立起自己親民的形象,其政治聲望隨之水漲船高。后來蘇貞昌順勢將節(jié)目中設計的“沖!沖!沖!”作為競選口號,強調自己是電火球,還邀請郭子乾和他公開參加活動,上演“真假電火球秀”來博取選民青睞??梢哉f,如果沒有當年王偉忠制作的《2100全民亂講》,就沒有蘇貞昌的今天。此時在其“恩公”王偉忠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力挺《花漾》,蘇貞昌的“報恩”之舉可見一斑。
民進黨揪著一部電影在臺灣掀起風波,不免讓人有“拿著雞毛當令箭”之感,而其主席與“立委”的兩個聲音,更是讓人嗅出綠營里的別樣情。民進黨近來越發(fā)在大眾文化上緊做政治文章,似乎與馬政府背道而馳是其惟一標桿。對待涉及兩岸合作交流的大眾文化,民進黨常不分青紅皂白地給其扣上“政治”大蓋帽,無疑禁錮了臺灣大眾文化邁出臺灣尋求發(fā)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