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英姿
從“語域”理論角度評析《紅樓夢》中人物對話藝術(shù)及其在譯文中的再現(xiàn)
方英姿
本文從“語域”理論出發(fā),評析《紅樓夢》中不同關(guān)系的人物對話藝術(shù),及其在楊憲益夫婦的英譯版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中的再現(xiàn)。由于譯文較好地保留了原文人物對話中的“語場”、“語旨”和“語式”三大“語域”特征,原文人物對話的藝術(shù)特點以及人物形象在譯文中得到了生動再現(xiàn)。
“語域”理論 人物對話藝術(shù) 再現(xiàn)
英國人類學(xué)家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在20世紀(jì)30年代將語境分為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分別指講話者所處的社會文化和語言發(fā)生的實際環(huán)境。英國語言學(xué)家韓禮德(Halliday)指出語言是一整套講話者可選擇的系統(tǒng),并認(rèn)為語篇反映文化語境,文化語境是決定語言的環(huán)境,語域?qū)崿F(xiàn)情景語境,而情景語境則是對這一系統(tǒng)所作的某一具體選擇的環(huán)境,韓禮德(Halliday)將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這兩個概念同語言系統(tǒng)聯(lián)系起來。1985年韓禮德構(gòu)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語域”理論框架,將“語域”理論概括為語場、語旨和語式三個層次,依次分別指語言活動操作的領(lǐng)域、交際場合中關(guān)系的作用和交際的方式?!罢Z式”的基本原理在于口頭語與書面語之間的區(qū)分。韓禮德和哈桑后來用“交際事件”(communicative event)來等同于field。 (Halliday&Hasan,2001)“語場”、“語旨”和“語式”三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任何一項的改變都會引起所交流的意義的變化,從而引起語言的變異。
《紅樓夢》被譽(yù)為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曹雪芹把賈府描寫成一個小社會,生動地刻畫了眾多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小說里,在特定時間、地點、場合,不同的人物針對某一具體話題展開對話,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他們的身份、職業(yè)、教養(yǎng)、性格等。
將“語域”理論引入到翻譯實踐和研究中很有必要,因為“語域”理論的研究對象是在具體的文化和情景語境中使用的語言,它有機(jī)地結(jié)合語言的概念、人際及語篇意義,同時兼顧了語言內(nèi)部的純語言與語言的社會意義與功能。因此,本文從“語域”理論出發(fā),賞析《紅樓夢》中人物對話藝術(shù),并把漢語原文與楊憲益夫婦的英譯版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中相應(yīng)的譯文作比較研究,以此判斷譯文是否在達(dá)到“信”這個首要標(biāo)準(zhǔn)和忠實地再現(xiàn)了原文的藝術(shù)特色。
為了方便研究,本文將以“語旨”為依據(jù),把對話中人物的社會關(guān)系主要分成君臣關(guān)系、主仆關(guān)系、情敵關(guān)系三種,分別評析譯者在創(chuàng)作譯文時如何對等地描寫這些人物在身處不同的“語場”即不同的場合和進(jìn)行不同的活動時,是如何展開“語式”,即使用何種正式程度語言,從而表現(xiàn)他們各自的人物個性。
(一)君臣關(guān)系
君臣關(guān)系屬于上下級關(guān)系,而上下級關(guān)系在等級森嚴(yán)的賈府隨處存在,這主要體現(xiàn)在人物之間的對話上。在《紅樓夢》第十八回元春省親這一章,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元春雖是晚輩,但其貴為皇妃,因此,賈母、賈政夫婦等人在問安時,對其無不畢恭畢敬。曹雪芹在寫這章時,用詞極其考究。
以下是幾例原文詞語及相應(yīng)的譯文分析:
一方面,賈政稱自己為“臣(Your subject)”、“政夫婦 (my wife and myself)”,稱自己家族為 “草莽寒門, 鳩群鴉屬 (our flock of common pigeons and crows)”,而且讓女兒不要牽掛 “政夫婦 (your aging parents)”殘年;但另一方面,以“鳳鸞(a phoenix)”、“貴人(Noble Highness)”、“貴妃(Noble Highness)”等詞語稱呼自己的女兒,將貴妃省親視作 “天恩(the Imperial favor)”,稱呼女婿, 即皇上為 “我君(our sovereign)”、“上(the Emperor,Majesty)”。
此外,賈政表達(dá)了要肝腦涂地以報皇恩的決心,他說:“且今上啟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曠恩, 雖肝腦涂地, 臣子豈能得報于萬一! ”(His Majesty,who manifests the great virtue of all creation, has shown us such extraordinary and hitherto unknown favour that even if we dashed out our brains we could not repay one-thousandth part of our debt of grati-tude.)此句原文是感嘆句,但譯文已經(jīng)轉(zhuǎn)換為陳述句,遵循了英語的語言表達(dá)規(guī)范。
最后,賈元春也只是囑咐自己的父親以國事為重。這些都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禮教的莊嚴(yán)。原文“賈妃亦囑只以國事為重,暇時保養(yǎng),切勿記念等語”被譯為:“Then it was Yuanchun’s turn to urge her father to devote himself to affairs of state,look after his health and dismiss all anxiety regarding her.”譯文中“urge”一詞常用于正式場合中,似乎不能用于表達(dá)女兒對父親的關(guān)切之語,但它體現(xiàn)的是封建社會的階級的差別、皇家的威嚴(yán)。以上幾例分析表明,譯文的遣詞造句都忠實原文,原文的語場和語式等信息得到了很好的傳達(dá),都給人以莊重之感。
(二)主仆關(guān)系
在賈府這樣的封建大家族中,主仆關(guān)系是最常見的社會關(guān)系之一。主仆關(guān)系在《紅樓夢》中或親或疏,或好或壞,而且這主要取決于主人對待仆人的態(tài)度?!都t樓夢》中迎春、探春和惜春“三春”雖不是主角,但她們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鮮明。在抄檢大觀園的時候,迎春的膽小怕事、惜春的冷漠絕情、探春的果敢和擔(dān)當(dāng)都通過她們對待各自丫鬟的不同態(tài)度得以細(xì)致地呈現(xiàn)。例如《紅樓夢》第七十四回中探春的一番不卑不亢的對貼身丫鬟保護(hù)性的辯解:
原文:
鳳姐解釋緣由后,探春冷笑道:“我們的丫頭自然都是些賊,我就是頭一個窩主。既如此,先來搜我的箱柜,他們所有偷了來的,都交給我藏著呢?!闭f著便命丫頭們把箱柜一齊打開,將鏡奩、妝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齊打開,請鳳姐去抄閱。探春道:“我的東西倒許你們搜閱;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卻不能。我原比眾人歹毒,凡丫頭所有的東西我都知道,都在我這里間收著,一針一線他們也沒的收藏,要搜所以只來搜我。你們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說我違背了太太,該怎么處治,我去自領(lǐng)。
譯文:
Tanchun laughed scornfully.“Naturally,all our maids are thieves and I’m their brigand chief.So search my cases first.They’ve given me all their stolen goods for safe-keeping.”
She ordered her maids to open up all her chests as well as her mirror-stand,dressing-case,bedding,wrappers and bundles large and small of Xifeng’s inspection.
“I’ll let you search my things,but not my maids,”Tanchun insisted.“As a matter of fact,being meaner than all the others,I know everything they’ve got and I’m keeping it for them here.They haven’t so much as a needle or thread themselves.So if search you must, search me.If you don’t agree,go and report to Her Ladyship that I won’t obey her orders,and I’ll accept any punishment she thinks fit.”
探春雖是庶出,但她并不巴結(jié)討好王夫人、鳳姐等人,她痛恨賈府里人心不齊,彼此鉤心斗角。她的一番話似乎不符合她的身份和當(dāng)時的場合,但細(xì)想之下,又是合情合理,她維護(hù)的不僅是自己的奴仆,更是自家的臉面,是整個賈府的尊嚴(yán)。她的卓越見識和膽識恰恰因為這番痛快的怒罵而表現(xiàn)出來。譯文的句式基本與原文一致,大都為短句和祈使句,如原文中那些有下劃線的句子和相應(yīng)的英語譯文,都表現(xiàn)了探春的急促的語氣和激動情緒,同時order,insist等詞的使用又體現(xiàn)她的果敢與堅決,表現(xiàn)出她不屈服的態(tài)度。
(三)情敵關(guān)系
《紅樓夢》中,讀者最津津樂道的是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人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情糾葛。在小說的前半部分,林黛玉和薛寶釵因為寶玉的情感相互留心,彼此較勁,在私下相處中,常常語帶譏諷,情似嬌嗔。如第八回中,賈寶玉在薛姨媽家飲酒,他說他只愛吃冷酒,但薛寶釵說冷酒對五臟不利,勸賈寶玉不要喝冷的酒,寶玉覺得有理,便放下冷酒。林黛玉知道后就對他聽從薛寶釵的話感到不爽,所以對丫鬟指桑罵槐,實則譏諷賈寶玉。
原文:
可巧這時雪雁與黛玉送小手爐,黛玉問:“誰叫你送來的?難為他費(fèi)心,那里就冷死了我!”當(dāng)雪雁說是紫鵑讓他送的,黛玉便語意雙關(guān)地說:“也虧你倒聽她的話。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dāng)耳旁風(fēng);怎么她說了,你就依,比圣旨還快些!”
原文字字句句都是林黛玉在譏諷賈寶玉對薛寶釵的言聽計從,尤其最后一句感嘆句,一語道破黛玉當(dāng)時似怒似怨的心態(tài)和語氣。但其實她對賈寶玉讓丫鬟送來小手爐,對她的關(guān)心呵護(hù)內(nèi)心感到還是欣喜的,所以她最終是接收了小手爐的。鑒于此,譯者在翻譯原文時增加了林黛玉說話時的動作信息“Nursing the stove in her arms?!?因此, 畫線句子被譯為:“Nursing the stove in her arms Daiyu retorted,“So you do whatever she asks,but let whatever I say go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You jump to obey her instructions faster than if they were an Imperial edict.”
此外,第三十回中,寶玉說,有人把寶釵比做楊貴妃,意思是寶釵是個“豐腴”的美人。賈寶玉當(dāng)著林黛玉的面奚落薛寶釵,而且這時林黛玉也趁勢取笑她,薛寶釵聽了很是上火。看著情敵林黛玉的得意之態(tài),她巧妙布局言辭,一步步引“大意失荊州”的寶黛入甕,借機(jī)諷刺寶黛因“金玉之說”和提親之事發(fā)生了口角,后來,寶玉又親自向黛玉賠不是,以此來反擊賈寶玉和林黛玉。以下是賈寶玉和薛寶釵唇槍舌劍的原文和相應(yīng)的英語譯文分析:
寶釵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罵了宋江,后來又賠不是。(One was that piece,in which Li Kui abuses Song Jiang and then apologizes.)”之后,賈寶玉嬉笑地解釋說:“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連這一出戲的名兒不知道,就說了這么一串子。 這叫《負(fù)荊請罪》。 ”(Why,cousin,surely you’re sufficiently well versed i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to know the title of that opera.Why do you have to describe it?It’s called Abject Apologies.)最終,薛寶釵又笑道:“原來這叫《負(fù)荊請罪》! 你們通今博古,才知道‘負(fù)荊請罪’,我不知什么是‘負(fù)荊請罪’?!保ˋbject Apologies, is it?You two are the ones well versed i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so of course you know all about‘Abject Apologies’——that’s something quite beyond me.)
在譯文中,雖然“原來這叫《負(fù)荊請罪》!”感嘆句被譯成了“Abject Apologies,is it?”反問句,但較好地傳遞了當(dāng)時的場景和薛寶釵譏諷的語氣,尤其是隨后的“that’s something quite beyond me”,與原文的“你們通今博古,才知道‘負(fù)荊請罪’,我不知什么是‘負(fù)荊請罪’”挖苦譏諷的語氣一致。
綜上所述,譯者通過選用和原文同等正式程度的詞匯體現(xiàn)會話的正式程度,使用和原文一致的句式、改變原文的句式或在譯文中增加人物會話時的動作信息以傳達(dá)人物的性格和會話時的語氣和情緒?!都t樓夢》意蘊(yùn)無窮。筆者從“語域”的角度賞析《紅樓夢》中君臣、主仆、情敵三種關(guān)系的人物的對話藝術(shù)及其在楊戴夫婦的譯文中的再現(xiàn)??傮w說來,譯文較好地體現(xiàn)了原文人物對話時的語場、語旨、語式,進(jìn)而突出了人物對話藝術(shù)以及人物形象,由此可見,“語域”理論對文學(xué)作品中人物對話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dǎo)意義。
[1]張沉香.語域理論對博士研究生英語聽說教學(xué)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6(8):37-39.
[2]Halliday,M.A.K.and 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78.
(作者單位:黃山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