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樹訓
文學作品的中年女性形象多是懦弱勤勞、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或是被丑化成無恥的蕩婦和長舌的三姑六婆。
在進入父系社會后,強勢的父系文化不僅讓男性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高于女性,就連女性自身也在其潛意識里深覺自己不如男性。中國古代的 “三從四德”,①從言行舉止、女紅技藝、為妻責任到女子容貌都有規(guī)定?!百t妻”不一定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因為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里,“賢”是身為“妻”的女性所必備的屬性。除非你是相當?shù)馁t德,如梁鴻的妻子每次為丈夫端茶飯都將端盤舉得甚高以示尊重,才得以傳出“舉案齊眉”的佳話,其他的都被視為理所應當而淪為歷史的塵埃了。但是,倘若你不賢,那就是極大的罪過了。這就是賢妻,也是,社會為中年女性設定的一個圈,圈住女性的自由,抹殺她們的向往。
在中國,提到蕩婦一詞,人們不覺就把它與潘金蓮化成了等號,或者說,潘金蓮就成了“蕩婦”的代名詞??赡茉谶@里有人會質(zhì)疑,潘金蓮不屬于中年女性的范疇,其實在古代婚嫁年齡都較小,豆蔻年華是指十三四歲的女孩子,已可婚娶,過二十未嫁者就可能被視為古怪的老姑娘了,四十歲女性便兒孫滿堂了,所以二三十歲的潘金蓮當然可以劃到中年女性的行列。不論在《水滸傳》還是在《金瓶梅》中,潘金蓮給人都是可鄙的印象。為什么呢?因為,在人們觀念里,妻子必須忠于自己的丈夫,否則就是淫蕩。蕩婦,意指對丈夫不忠的女子。但是,對于對妻子不忠的男子,就沒有相應的名詞,沒有對已婚男性做出對等的束縛。這明顯就將男女置于本來就失衡的天平兩端。在婚姻的圍城里,并不像錢鐘書說的那樣,外面的人想進去,而里面的人想出來。而是,父系的道德把女性困在了里面,而男性則出入自由。在封建社會,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再不濟也可以尋訪花街柳巷。但是,人們怎么可以接受“一女事二夫”這樣的天方夜譚,就連夫死改嫁都會被社會所鄙視,為貞潔烈女所不恥。
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中年女性也常被丑化為陪襯性的“三姑六婆”的形象?!八齻兪恰段鲙洝分邢拗谱优橐鲎杂傻膶V颇赣H,她們是《竇娥冤》里喜怒無常性情乖張的挑剔婆婆,甚至是煙花之地逼良為娼的老鵓、是裝神弄鬼坑人財命的巫婆”(《女性與文學藝術》)。她們的種種劣跡,也是成為毀掉大眾形象的一個主要原因。
《廊橋遺夢》是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著作,這部作品第一次讓我意識到了對于中年女性關注的空白,讓我也開始思考中年女性的“遺夢”。作品以兒女收拾母親的遺物還原了一段婚外情故事:故事主人公是美國西北部鄉(xiāng)村普通的中年婦女弗朗西卡,1965年8月在丈夫帶孩子外出的這四天里,一位攝影記者的造訪讓她重歸了女性的自然屬性,在那個時候她才覺得自己是作為一個女性、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而不是整日圍著家務、孩子、丈夫服務的妻子和母親。但是,最終在丈夫和孩子返家的前一夜,她收拾好了行李卻沒有跟著羅伯特離開。那一段情,就成了深埋女主人公心底的一段秘密。
也許羅伯特只是一個導火索,他的到來讓弗朗西卡平靜的生活掀起漣漪,讓她重新有了對愛情的追求和對生活的憧憬。這些就是歷來被人忽視的中年女性的隱性需求,也許連女性自身也沒有在意到。
是羅伯特的愛情給了她回憶一生的四天,這四天可能是她余生所有痛苦和幸福的根源。Four beautiful days will seem just like something sordid and mistake,這足以顯示她的矛盾。無辜、平凡、老好人形象的丈夫,未成年的孩子,鄰里的輿論以及對家庭的責任,這所有的一切都只能讓她對羅伯特的承諾望而卻步。后來,在雨中的那一幕:羅伯特在等著她從丈夫的車里沖出來,奔向她的夢想、奔向自己;車中的她,手握門把,在開門與不開的瞬間,顯示了她全部的掙扎和矛盾。在陷入自由真愛和道德倫理的困境中,她踐行了自己的話:When a woman makes the choice to marry and have children,in one way her life begins,but in another way,it stops.
婚姻里不僅僅是有愛情,更重要的是責任!這是社會的輿論在叫囂,但是對中年女性的要求是,即使沒有愛情,她也要為婚姻的責任留下。文中還有一位沒有正面描寫的女性,那就是羅伯特的前妻——瑪麗安。她最后選擇了離婚,自由之外,她什么要求也沒提。不得不說她是一位勇敢的女性。但從另一方面看也是因為社會給予她的阻力較小,她沒有孩子,丈夫經(jīng)常在外,婚姻的約束在她那是比較松,在一定程度上她已經(jīng)是自由的。
在文學作品中,中年女性角色的設計,大都是為了鋪墊情節(jié),為了襯托主要人物。讀者往往不會將目光在她們身上停留。但是由于女權主義的興起,女性主義批評也隨之發(fā)展起來,不僅像這樣正視中年女性的作品多了起來,越來越多作品中處于被動的和陪襯的女性也得到了重新解讀,如吉爾伯特和古巴爾合著的《閣樓里的瘋女人》,就把注意力放在了《簡·愛》中羅切斯特的前妻梅森身上。
這也引起了我們對曾經(jīng)被忽視的那些人物的關注。例如在小說《小二黑結婚》里就有一位看似“出格”的中年女性,她就是小芹的母親三仙姑。她之所以受到嘲笑,就是因為她已經(jīng)徐娘半老風韻不再,卻還要扮“俏”、顯示自己的女性魅力,甚至暗地里與女兒爭風吃醋。在周圍持續(xù)的壓力下,愛美的三仙姑不得不放棄在外拋頭露面,準備回到歷史為中年女性設定的位置,做一個安分守己的外婆?!俺龈瘛钡呐跃褪沁@樣被社會輿論的皮鞭抽打回已被劃定好的圈里,逾越就是罪。
在女性美漸漸遠離中年女性的時候,扮俏也是罪過。她們在婚姻的羅網(wǎng)里掙脫不了,逐漸消亡了自我,說得好聽點是賢妻良母,難聽點就是丈夫和子女的仆役,自己什么都沒有了。通過對一些文學作品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自由,真愛以及美,依舊是那些被忽視的中年女性所追求的。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凱特·米萊特在《性政治》一書中,從政治角度看待兩性關系,認為歷史上的兩性關系實質(zhì)是一種權力支配關系。家庭是父權社會的縮影,它是通過“性政治”在維護父權制。也就是說,男性是通過性政治來支配女性的,女性被束縛在性和生育及照顧家庭的事務中,并把這些事務說成是女性的天職,這就使兩性不平等的關系合理化了。畢竟,像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的這樣勇敢女性還是少數(shù)。渥倫斯基的熱情喚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愛情,二人產(chǎn)生了真愛,安娜毅然決然放棄名存實亡的婚姻關系的束縛,不顧當時社會強大的輿論壓力與其私奔。
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多數(shù)女性自身也安于所處的位子了,就連思想也不敢稍微越雷池半步。如《廊橋遺夢》中的弗朗西卡在與羅伯特在一起無意中提了理查德的名字,她都覺得心里有點內(nèi)疚,雖然她什么也沒做,可是她還是感到深深的內(nèi)疚。而她們享受愛與被愛、自由與美的權利和愿望被壓抑和遏制。
注釋
①“三從”,即未嫁從夫、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1]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7.
[2]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廊橋遺夢[M].上海:譯林出版社,2002.
[3]錢鐘書.圍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周力,丁月玲,張容.女性與文學藝術[M].沈陽:遼寧畫報出版社,2000.
[5]趙樹理.小二黑結婚[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