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重梁
淺談相聲的表演
夏重梁
“包袱”即笑料,是相聲的基礎,包袱處理得好壞直接影響到相聲表演的好壞。包袱構成的種類大致有夸張、曲解、重復、矛盾、否定、誤會、假借、對照等,如何抖好包袱,成為相聲表演的關鍵之一。
相聲 表演 “包袱”
相聲藝術自誕生以來,一直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豐富的藝術手段、生動的語言風貌和幽默的藝術風格,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和歡迎。它是一門優(yōu)秀的民族藝術,是曲藝百花園中一朵絢麗奪目的奇葩。
相聲的表演是以幽默的語言為主、夸張的動作為輔,通過詼諧、優(yōu)美的演繹來征服觀眾。演員若不能發(fā)揮作品的潛在功能,表演缺乏魅力,光指望“活保人”,即使作品再好,成功也只是紙上談兵,這就說明相聲藝術的表演要求非常高?!鞍ぁ奔葱α?,是相聲的基礎,包袱處理得好壞直接影響到相聲表演的好壞。包袱構成的種類大致有夸張、曲解、重復、矛盾、否定、誤會、假借、對照等,如何抖好包袱成為相聲表演的關鍵之一。
抖響一個包袱要掌握“頓”的技巧?!邦D”就是停頓,也叫“寸”,就是控制好節(jié)奏,“寸”住了勁兒,特別是到了包袱口。抖包袱就相當于運動員三級跳遠,量好距離,起跑,踏板準確,發(fā)力起跳。因此“頓”的位置要恰到好處,停頓時間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就抻了,少了就搶了,“頓”得好,才有勁頭,才有力度,包袱才會抖得響,也就做到了相聲演員常說的“寸住了”。相聲名家高笑林先生曾經(jīng)說過:“抖包袱靠的是寸勁兒,哪里該寸,心中要有數(shù),早了晚了都不行?!比缢硌莸南嗦暋斗蚱拗g》的一段:
甲:俗話說得好,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頓)比褲腿兒深
乙:嗨,那叫百日夫妻比海深
甲:大海有底,褲腿兒(頓)沒底啊
乙:嘿
這一段里,百日夫妻,情理之中的下文是比海深,而演員甲的一 “頓”,恰到好處地體現(xiàn)了意料之外的“比褲腿兒深”,包袱抖得干凈利索。再如著名相聲表演藝
術家李金斗先生表演的相聲《訓徒》的一段:
甲:我問你,世界上是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
乙:太簡單了,告訴你記住了,先有的雞后有的蛋
甲:哦,先有的雞,那雞打哪來的
乙:蛋孵的
甲:蛋誰下的
乙:雞啊
甲:雞打哪來的
乙:蛋孵的
甲:蛋誰下的
乙:雞啊
甲:雞打哪來的
乙:蛋孵的
甲:蛋誰下的
乙:(頓)你下的
這一頓,頓出了演員乙自己先前回答問題的草率,又被演員甲不斷追問的無奈,抖包袱時“寸”住了,自然包袱也就抖響了,而且是嘎嘣脆的效果。
相聲的語言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要短小精煉。雖然是鋪平墊穩(wěn),三翻四抖,但在構成包袱的語言時,要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到了包袱口時,句子的前后都不可隨意添字,否則,前面的鋪平墊穩(wěn)都是白費,包袱抖不響,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表演就不成功。如李金斗先生表演的相聲《新夜行記》中的一段:
甲:車跑起來了,往后一看是濃煙滾滾啊
乙:好嘛
甲:壞了,再找我媳婦找不著了
乙:哪去了
甲:讓煙給當上了,等煙散了,回頭一看,好嘛
乙:怎么了
甲:我媳婦變非洲娘兒們了
這一段的最后一句,是想形容汽車的尾氣黑煙特別厲害、特別多,把自己媳婦的臉都給熏黑了,非洲人的膚色是黑色的。包袱設計得合情合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但如果最后一句演員甲說“我的媳婦臉給熏得,都變成非洲的娘兒們了”字數(shù)多了,說得過于具體、明白了,但是在相聲的表演中,這樣處理,包袱就響不了,相聲演員常把這種情況稱之為 “擋包袱”?!拔蚁眿D變非洲娘兒們了”字數(shù)少,也能說明問題,又不擋包袱,觀眾明白就行了。表演中還有一種情況,如相聲《天仙配》的一段:
甲:我扮演董永
乙:我扮演七仙女
甲:你這模樣像七仙女嗎
乙:我擺個姿勢就像了,(亮身段)你看我像不像七仙女
甲:七仙女你不像
乙:那我像
甲:三仙姑
演員乙的“那我像”和演員甲的“三仙姑”都是三個字,上下對應,簡潔有力,如果多加字,就像有一堵墻,自己給自己設了障礙。也有在包袱后面加字的,這樣也影響表演,這叫“帶尾巴”,在表演中會覺得有累贅。所以相聲前輩們常說,“到了包袱口,字越少越好,能用一個字說明的,堅決不用兩個字”。
表演相聲要靠“相”來配合語言。相聲演員管這叫“使相”,“相”主要指面部表情,也包括手勢、形體動作,有聲有相才能聲情并茂。相聲一詞的字面解釋,也有這一層含義吧。面部表情主要靠眼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表情感覺對了,語言情緒和語氣就會自然到位。手勢運用的得體,會使語言表達形象、真實,能吸引觀眾視線,觀眾注意看你了,才會認真聽你。形體動作的設計,要根據(jù)你所表演的人物,抓住個性和特色,要符合人物的性別、年齡和身份。形體動作要體現(xiàn)神態(tài),形似和神似并存才是完美的。由于表演需要,有時形體動作會有些夸張,但也要掌握分寸,不能過分,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說“寧不夠,絕不過”。面部表情、手勢和形體動作都是輔助語言表演的,應該成為一個整體,要有連貫性。
以上是我對相聲表演一些簡單的理解和總結。人們談到相聲,常掛嘴邊的就是“相聲講究說學逗唱”,相聲發(fā)展到現(xiàn)在,也有人總結為“說學逗唱演”,但我個人覺得,說學逗唱這四門都包括在演里,說學逗唱里面也都有演的存在,它們相輔相成,說學逗唱是從相聲表演的形式上分類的,從表演技巧上可以分為故事型、貫口型、爭辯型、學唱型、文字型、模仿型和批講型。相聲表演最大的特點就是“跳進跳出”,一會兒在人物里,一會兒又變成你自己,一個人不斷、迅速地轉變角色,根據(jù)作品的需要,有時一張嘴就是帶著人物的。這種特殊的表演,看似簡單,實際需要演員深厚的功力和對生活的細致和感悟。相聲的表演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不斷完善,這也會豐富相聲藝術的表現(xiàn)手段,使相聲藝術更有生命力。
(作者單位:合肥演藝公司曲藝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