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浩強
挫折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fā)受教育者的潛能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的目的。在校期間的學生思想和思維方式等正在形成中尚未定型,此時通過設計一些小問題,創(chuàng)設一些挫折情景,讓他們能接受挫折磨練,提高他們耐挫折的能力。挫折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學生在學校應該遭受一些挫折,掌握一些應對挫折的方法,便于學生走出校門后能較好應對挫折。
籃球作為世界第二大運動,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吸引著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比賽中,在籃球運動中有著天然挫折教育環(huán)境,因為籃球運動有激烈的比賽,這些比賽吸引著學生積極的參與,有比賽就會有勝負,作為比賽中的負方就會有失敗的情感體驗,如此一來教師在比賽中設置挫折情景時可以較大幅度地減少學生的抵觸情緒,讓學生以較好的熱情投入學習過程中,從而為挫折教育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比賽中作為勝利一方,可以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失敗的一方則除了體驗到失敗的情緒外,還可以從比賽中吸取失敗的教訓,而且可以激勵失敗的一方不服輸?shù)男膽B(tài),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的不甘人后,永不言敗的本能,甚至是越挫越勇,也能促進學生為了戰(zhàn)勝對手而更好地學習籃球技術與戰(zhàn)術,當戰(zhàn)勝對手后學生體會到的那種喜悅心情是無法言語的,因為這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快樂。因而教師的挫折教育與籃球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籃球教學促進挫折教育的進行,提升學生耐挫折能力,通過挫折教育的開展也能促進學生籃球技戰(zhàn)術的提高。
面對挫折,意志堅定、知難而進的強者,它只是一塊強者奮起的墊腳石;而在意志消沉、怯懦自卑的弱者面前,就可能變?yōu)椴豢捎庠降镍櫆稀J紫纫獙W生培養(yǎng)樹立正確的挫折觀,讓學生看到挫折并不可怕,挫折是會給人打擊,帶來痛苦,但經(jīng)歷挫折后會使人奮起,變強,更為成熟;其次遇到挫折后應積極地面對,努力的解決問題,不能深陷于其中,否則很難從挫折中走出來。教師在進行挫折教育時根據(jù)學生因材施教,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例如外向開朗的學生則可以直接的方式,而針對性格內向的學生只能采取婉轉的方法,以漸進為主,啟發(fā)誘導學生。
在籃球比賽法教學中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采用批評教育法、休息法、難度增加法、黑哨法、榜樣法, “吃苦”法等幾種挫折教育方法促進教學的有效性。
籃球比賽是一個團隊的比賽,想要本方獲勝光靠一個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而在籃球課教學中筆者重視學生之間的配合,學生戰(zhàn)術配合意識的培養(yǎng)。但是在比賽過程中總會有部分學生不聽從指揮,這些學生基本都是身體素質好且技術也很好,隊中是可以獨當一面的人。他們在比賽的過程中自我表現(xiàn)欲過強,喜歡出風頭,與本隊的其他成員無法配合在一起,而遇到實力相差很懸殊的球隊,最終的結果還是本方隊伍輸?shù)舯荣?。這部分學生往往是外向型的,性格較活潑,開朗,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直接與他們談話,針對他們的行為提出批評讓其明確自己的錯誤,讓他知道自己是隊伍的主力選手,就要對自己隊伍擔負主要的責任,自己有單打獨斗的能力,但這樣的單打獨斗缺乏配合正是讓整個隊伍失敗的主要原因,因而自己要對自己隊伍的失利負責,讓學生直面自己的挫折,從挫折中找到取得勝利的方法。如果個別情節(jié)較嚴重的學生,經(jīng)過批評教育之后,仍沒有改正的,可以進行當眾的批評讓其警醒,讓他在全班同學之前接受批評也是讓其面對全班的批評這樣一個挫折。課后教師應再次找這名學生與其談心,讓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已較嚴重,心服口服的接受批評。當然也有個別性格內向的學生,那么針對這部分學生就不能進行直接批評,當采取婉轉一些的方法,旁敲側擊,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誘導,使其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地方,改變不良習慣。經(jīng)過幾次的教育,慢慢的學生有了明顯的改變。通過這樣的教育改變學生在教學比賽中對于籃球比賽的認知,從而改變學生對于比賽的的態(tài)度,比賽隊員之間的配合,課堂教學有了明顯的改善,比賽法教學的效果明顯提高,同樣學生的耐挫折能力也有所提升。
這種方法可以針對兩類學生,一類是由于經(jīng)過 “批評法”,這部分學生談話時知道自己的錯誤,但是一旦比賽就會完全忘記老師的批評,教育后仍然我行我素,沒有改進的學生,針對他們的行為,教師可以使其暫時停止練習,在邊上休息,對自己的行為做出深刻反思,改正其錯誤的做法。另一類是部分學生學習和練習中積極性較高,經(jīng)常可以帶動其他學生的練習積極性,而他有時也會表現(xiàn)出較為霸道的作風,球場上會指責別人,會對別人的跑位投籃等說三道四,極大地影響場上隊員的發(fā)揮,一旦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往往導致隊員人心渙散,沒有凝聚力。因此,可以讓他離場休息,不讓他上場比賽,同時對其進行教育,讓他知道是因為自己的行為導致隊伍中人心渙散,只有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才會獲得重新上場的機會,從而促使該學生主動改變作風,在后面的教學比賽中融入到自己的隊伍中。這樣通過休息來讓學生承受挫折,不僅改變了學生籃球比賽的態(tài)度,還提高了學生籃球的技戰(zhàn)術水平和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部分學生身體素質較好,學習動作掌握動作的速度較其他同學而言快很多,這樣的情況下會很容易產(chǎn)生驕傲情緒,他趾高氣揚的樣子也會影響基本功及身體素質不是很好同學的練習積極性,同樣他驕傲的態(tài)度會影響他對于籃球動作技術的學習,當他認為這個動作已經(jīng)學會,就不會再去鉆研這個動作;另外也有部分學生平時怕困難,只挑簡單的動作學習,對于動作技術經(jīng)常會偷工減料。針對以上的情況,在學習中設置一些挫折,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對于易驕傲的學生,讓其受一點挫折,培養(yǎng)他勝不驕的性情;對于怕吃苦的學生,增加一點點的難度,不讓其每次都挑簡單的去練習,培養(yǎng)學生敢于挑戰(zhàn)難度,激發(fā)學生勇于克服困難的信心,也教育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時,能夠振奮精神,勇往直前。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酌情增加難度,首先難度不能增加太大,不能讓學生因無法完成動作而喪失信心,也不能增加難度太小,讓學生由于太過輕松的完成而驕傲情緒暴漲。例如籃球跳投測試時要有一定的距離,一般以罰球線長為半徑的一個半圓,剛開始教學時會有學生幫忙撿球,慢慢的教師可把幫撿球的人去掉,變?yōu)樽酝蹲該?;也還可以增加投籃的遠度,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30-50厘米。也許剛開始的時候學生會很不適應,但經(jīng)過老師的激勵,并采取把學生分成人數(shù)、實力均等的小組進行比賽,以投進總數(shù)多為勝,這樣學生好勝心很快就會被激起。這樣一來無論是練習還是在比賽,學生都會竭盡全力地進行投籃,使得教學比賽的效果得到提高,同樣也會讓學生面對難度時不畏懼困難、勇于挑戰(zhàn)并戰(zhàn)勝困難。
籃球比賽中裁判是一個執(zhí)法者,擁有絕對的權力,無論在什么層次的籃球比賽,對裁判的執(zhí)法,運動員必須要尊重和遵守。但是裁判執(zhí)法過程中由于視線觀察等原因,可能會在執(zhí)法上有一些偏差,場上這種結果對于球員或觀眾來講都會感到不公。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可會碰到一些自己認為這樣或那樣的不公事件,如何正確的面對這樣的遭遇,如何遵守規(guī)則,怎樣面對不公事件,就是我們在挫折教育中讓學生所要學習的部分。 “黑哨法”從字面上看就是不公平的裁判執(zhí)法,主要是在教學比賽中,老師針對部分學生或部分現(xiàn)象,故意偏心地執(zhí)法。吹 “黑哨”是教師執(zhí)法不公正、黑白不分的一種假象,目的是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不公平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同時激發(fā)部分學生不服輸?shù)奶魬?zhàn)精神,讓其在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快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籃球水平,進一步挖掘自身的潛力,從而以更強的實力去完勝對手。但運用這一方法時,需要注意對象必須是性格外向的學生,如果性格內向,則不適宜用此方法,而且一段時間后應當告訴學生,教師吹黑哨的理由,讓學生明確教師這樣做的原因,使得學生不再沉溺于老師的不公平,使得學生更為努力拼搏去克服挫折,且在比賽中能發(fā)揮更好的水平,也就提升了比賽法教學的效率。
這種方法的特點是把抽象的道德規(guī)范和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具體化、人格化、以生動具體的典型形象影響學生心理,使教育有很強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榜樣是無聲的語言,而這種無聲的語言往往比有聲的語言更有力量。青少年學生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強,有了生動具體的形象作為榜樣,便容易具體地領會道德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容易受到感染,容易隨著學、跟著走。這樣就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教師在教學中可引用籃球明星科比的事跡,對學生進行講解。例如科比的成功不是運氣,而是科比通過自己刻苦的練習換來得??票让刻煊柧毷畮讉€小時;為投籃準確,他練習幾萬次同樣的動作。這些都是他成功的秘訣。這樣一來學生在面對挫折時,有了一個榜樣,便不再感覺沒有方向和那么的無助,有了一個明顯的前進方向,使得學生在比賽和教學更能發(fā)揮自己的實力,從而提升比賽法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挫折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利用籃球比賽法教學對于挫折教育的先天優(yōu)勢,在教學中采用批評教育法、休息法、難度增加法、“黑哨法”、榜樣法等一些方法提高挫折教育的有效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堅韌的性格,提高學生抗挫折的能力,以期更好地適應社會。
[1]季瀏.體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玉平.怎樣上好一堂課關鍵要素總論[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修[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王家宏,于振峰.籃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