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立明
跨越式跳高在初中體育課程中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發(fā)展跳躍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初中由于受場地器材和師資力量的限制,因此,在田徑運動會的跳高比賽中運動員普遍采用的姿勢是跨越式??缭绞教呒夹g掌握得好,可為以后學習俯臥式和背越式跳高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們經常遇到部分學生很難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技術動作,怎樣運用合理的教法與手段,使學生能盡快地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動作技術,提高跳躍能力呢?近年來筆者采取了以下幾項教學措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進行跨越式跳高練習要具備一定的跳躍能力,在教學中要特別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在跨越式跳高教學時,發(fā)展跳躍能力的主要手段有:
1.原地縱跳摸高:比一比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按一定的高度摸到的次數(shù)誰最多。
2.助跑單腳起跳:用擺動腿觸高懸物。
3.單腳或雙腳連續(xù)越過障礙物:障礙物的高度和間距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練習時要掌握好學生跳的節(jié)奏。
4.跳深練習:讓學生從40至60厘米高的跳箱上跳下,用雙腳或單腳落地,緊接著馬上起跳用手摸懸掛的高物。跳箱的高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
5.弓箭步交換跳:練習時要注重蹬腿起跳后,兩腿在空中交換時兩臂要積極配合擺動。
6.立定三級跳遠或多級跳遠:比一比在跳的級數(shù)相同時,誰跳的距離長。
在整個跨越式跳高技術的教學過程中,要突出教學的重點——起跳技術,抓住教學的難點——助跑與起跳相結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難點的講解與示范,那么就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明確動作的關鍵——當身體重心騰起到最高點過桿時,擺動腿內轉下壓,起跳腿外旋上提,桿上動作要注意擺動腿和起跳腿的協(xié)調配合,這樣就有利于學生盡快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技能技巧。
1.讓學生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和聽教師的講解,再結合多媒體教學,通過影像直觀地觀察跨越式跳高技術的動態(tài)和連貫性及靜、慢動作的技術分析,特別是要能解決教師示范不能解決的部分,使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直觀的技術動作概念,然后進行模仿練習,體會技術動作的用力順序,加深完整的技術動作概念。
2.原地做擺動腿和起跳腿的過桿模仿練習。把擺動腿、起跳腿動作技術要領分別歸納為:抬﹙膝﹚、提﹙臀﹚、跨﹙桿﹚、壓﹙大腿﹚;蹬﹙小腿﹚、提﹙大腿﹚、﹙側﹚拉、收﹙后腿﹚“八字訣”,要求學生“口念”、“心想”、“體驗”,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器官的參與,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
3.從原地開始,起跳腳向前邁一步,用腳跟先著地,同時髖前送上體后仰與起跳腿成一直線,起跳腿用力蹬地起跳,兩臂與擺動腿配合上擺的練習。
4.30米站立式起跑練習,讓學生體會在快速跑中最大的步長;丈量助跑距離,反復檢查和調整助跑步點,并要求按一定固定模式和節(jié)奏助跑;丈量好步點和穩(wěn)定的助跑;畫出最后幾步助跑步點,以便及時調整,并通過練習找出適合自己的4、6、8步的助跑距離。
5.讓學生反復進行助跑與最后三步加速的練習,體會助跑時上體由稍前傾過渡到正直及制動起跳時后仰與起跳腿成一直線的技術動作。
6.斜向助跑起跳,左﹙右﹚腿用力蹬地,右﹙左﹚腿向上向外擺動觸懸掛物練習。
7.讓學生右手持1.5米左右竹桿的一端于體側,另一端觸地﹙以左腳起跳為例﹚,右腿側跨過竹桿的同時,竹桿在跨下迅速由右手轉移到左手的練習﹙左腳起跳時動作相反﹚。
8.由兩名學生站立在沙坑邊,相距2至3米的距離,手拉一根橡皮筋代替橫桿,拉橡皮筋的學生要與其他同學的起跳動作相配合,當橡皮筋絆住起跳同學時,就有一端松手,這樣可以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培養(yǎng)運動樂趣。
9.將橫桿放置在跳高架上,根據(jù)學生起跳腳確定橫桿傾斜的方向,若是右腳起跳,則橫桿右高左低,左側高度60至70厘米,右側高度80至90厘米,采用左腳起跳的橫桿左右高度相反,讓學生練習側對橫桿向前邁一步以腳跟先著地,迅速滾動至全腳掌起跳越過橫桿,循序漸進,待學生基本掌握擺動腿和起跳腿的協(xié)調配合的技術時,將兩側的高度逐漸上升10厘米,讓學生練習側對橫桿4步助跑起跳越過橫桿,待學生基本掌握后,再將兩側的高度逐漸上升12厘米,讓學生練習側對橫桿6、8步助跑起跳越過橫桿,最后將橫桿升到兩端等高的位置讓學生練習。
10.用標槍代替跳高架,橡皮筋代替橫桿,落地區(qū)放置海綿墊,在運動場上插上四根標槍,一根置于中心,其余三根距中心3米遠并等距,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成三個不同的高度,用橡皮筋連接,每個高度由低到高給于不同的分值,每個高度可以跳三次,如成功,則升級,如最低高度三次失敗,則得“0”分,淘汰出局,比一比誰的得分高。
1.課前教師要做好跳高場地的準備工作,挖松和平整沙坑,清掃助跑道,檢查跳高架是否牢固,場地周圍是否有不安全的物品堆放,學生是否佩帶有礙于運動的物品等。
2.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一般性準備活動主要是大肌肉群、關節(jié)、韌帶等的練習。專門性準備活動可采用模仿、誘導、輔助等與跨越式跳高動作結構接近的練習方法。
3.如果學校跳高場地少,班級學生人數(shù)多,可用標槍代替跳高架,用橡皮筋代替橫桿,用體操墊代替沙坑,這樣不僅可以避免農村學校場地器材缺乏的現(xiàn)狀,還可以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增加練習的機會。
4.要加強組織管理,有秩序地進行,特別是后一位學生必須要等前一位學生離開沙坑后才能開始助跑,絕不允許一個緊跟一個或兩人一起跳的現(xiàn)象發(fā)生。
5.跨越式跳高下肢負擔較重,在教學中要與上肢和腰腹肌搭配練習,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教師要隨時觀察學生的技術動作,每一輪練習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發(fā)現(xiàn)少數(shù)學生有練習畏難情緒和枯燥感時,教師應及時改進教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興趣和信心。
6.當學生練習較熟練時,可采用所學的跨越式跳高技術,開展各種比賽,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在組織方法上,教師讓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分組練習,可以提高練習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