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林
【摘 要】隨著海上運輸船舶的日趨大型化,大型船、超大型船在遠洋運輸中也就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確保安全,對超大型船的操縱需逐步提高,在此對超大型船舶的進出錨地、安全錨泊等談點體會。
【關(guān)鍵詞】萬噸CAPE船;錨泊;注意事項
隨著海上運輸船舶的日趨大型化,大型船、超大型船(下文統(tǒng)稱為超大型船)在遠洋運輸中也就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更好的操縱超大型船,保障其迅速、安全地進出港口和錨地,也就成了每位遠洋船長越來越關(guān)心的問題。筆者曾在17、8萬噸的CAPE SIZE船上工作過幾年,在此從實操方面談?wù)勱P(guān)于CAPE SIZE型船舶操縱的一點體會,供同行參考。
了解了超大型船舶的特點,才能更好的、安全的進行操縱超大型船舶。超大型船舶具有如下特點:
(1)排水量大:慣性大。(2)停船性能較差。(3)追隨性差,失去舵效的速度高。(4)舵對船舶航向的控制能力較低等。
雖然每條船都有每條船的特點,但是,基本特點還是差不多的,在了解了超大型船舶的特點后,再結(jié)合自己對本船的體會去拋錨,就能減少事故的發(fā)生,保證船舶進出錨地的安全。錨泊是船舶到港經(jīng)常進行的操作,所以,拋、起錨的正確操作,是每位船長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正確的選擇錨位、正確的進、出錨地的操作和恰當?shù)膾佸^方式,是保證船舶錨泊安全的重要保障。如果操作不當,就有可能造成丟錨、斷鏈、損壞錨機、擦碰、擱淺,甚至船毀人亡的事故發(fā)生。
1.正確的選擇錨位
很多港口的錨地設(shè)在進港航道的兩側(cè),有的是指定錨位的(像澳大利亞的黑德蘭港)、也有的是自己找地方隨便拋的(像天津、舟山等),如果自己選擇錨位,應(yīng)根據(jù)海圖、航路指南、潮汐表等航海資料,核對錨位是否安全,確認安全后,方可考慮在此拋錨,還應(yīng)選擇避開航道和船舶進、出港口上下引水的交通密集地點;還要離海底電纜、海底管道、沉船和海底障礙物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通常認為,安全的錨位要具備三個條件:適當?shù)乃?;良好的底質(zhì)和較平坦的海底地形;足夠的回旋半徑。a.適當?shù)乃睿和ǔ3笮痛鞍踩^位的最小水深在低潮時水深大于1.5倍吃水加三分之二涌浪高,最大水深最好不要大于90米,防止錨機起錨困難。b.良好的底質(zhì)和較為平坦的海底地形: 軟泥底最好,沙泥底次之,貝殼底較差,石頭底不能拋錨。較為平坦的海底地形有利于錨抓底抓牢。錨位應(yīng)選擇離開海底電纜、海底管道、沉船、海底障礙物等的地點。c.足夠的旋回半徑:超大型船舶一般在外錨地單錨泊,船舶與船舶的錨位距離,或與危險物的距離如條件允許應(yīng)在2海里左右;如條件不允許,錨地錨泊船擁擠也應(yīng)在1海里左右,以策安全,特別是錨地底質(zhì)較差的港口。對于超大型船的拋錨點的選擇,與其他船之間必須保持符合要求的安全旋回半徑,根據(jù)錨地周圍的環(huán)境(礙航物、地質(zhì)、水文、氣象等),一般可以參考以下兩種情況:
(1)與固定障礙物的距離:單弦全部鏈長+2倍船長。
(2)與錨泊船等活動物標的距離:單弦全部鏈長+1倍船長。如果錨地船舶密集,水域有限,選擇的最小錨泊半徑也應(yīng)達到:船長+60~90m,超大型船舶易取大值。
2.駛?cè)胫付ㄥ^位注意事項
在到達錨地以前,需要分析錨泊點周圍至少1小時前后的水文情況(包括水深、底質(zhì)、障礙物和錨泊船的密度等),考慮到可能產(chǎn)生的淺水效應(yīng)的影響、風流變化和通航密度等,制訂駛抵錨泊點的路線;要變速和停車的時間和地點等;要進行停車、倒車試驗;主機減速要慢慢進行,不要一下停住,待船速降到5節(jié)以下,做倒車試驗,檢查主機換向情況,試完倒車后再調(diào)整船速饅慢進入錨地。為了更好地控制船速,進出錨地時應(yīng)盡可能地降低船速,防止因慣性大而控制不住船速,造成危險局面。同時,進、出錨地前,還必需提高警惕,保持正規(guī)瞭望,仔細觀察周圍船舶的動態(tài),時刻提防突然有船舶從錨地開出的可能。
到達錨泊點前,要根據(jù)周圍錨泊船的艏向,確定好本船進入的航向,如果錨地拋錨船很多的情況下,需要穿過錨泊區(qū)航行到給本船指定的錨位(或者自己選好的錨位),一定要注意當時的水文情況,注意錨地錨泊船的船首向,進入的航向一般應(yīng)順錨泊船的方向,從錨泊船的船尾駛過,即頂著風流行駛,以減緩受風流影響而產(chǎn)生的漂移,在穿越錨地時,應(yīng)盡可能從他船的船尾通過,記住,從他船船邊通過時,一定要保持足夠的橫距。因為,此時船速較慢,船舶受風、流的影響明顯增大,船舶受風流影響,向下風、流方向的漂移量也在增加,很容易造成緊迫局面。特別是想從兩艘錨泊船之間穿越時,如果兩艘錨泊船之間的距離小于0.6海里,作為超大型船舶,最好不要穿越,如果距離足夠大的情況下,也盡可能離上風、流的船近一點,而離下風、流的船稍遠一點,從而避免因橫距不足,船舶在風流的作用下壓向下風船,而發(fā)生碰轉(zhuǎn)事故。
在船舶到達錨泊點的過程中,要隨時控制好船速,一般認為:壓載狀態(tài)拋錨時,船速控制可以按照離錨泊點的距離:10海里時船速約10kn,8海里時船速約8kn, 5海里時船速約5kn,2海里時船速約2kn, 船舶頂風流時1海里時船速約1kn。滿載時,距錨泊點的距離:10海里時船速約8kn,8海里時船速約6kn,5海里時船速約3kn,2海里時船速約1~2kn,船舶頂風流時1海里時船速約0.5kn。這種方式,實踐證明比較安全。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還要根據(jù)具體的環(huán)境和情況而調(diào)整,特別是到不熟悉的港口,更要留有更多的余地。
3.拋錨的時機的選擇
在錨泊實踐中,特別要注意合理利用轉(zhuǎn)頭角顯示器,及時查看船頭、船中和船尾的移動方向和速度,同時,還要注意聽取船頭負責拋錨的大副的動態(tài)報告,隨時掌握船舶的移動情況,以免出現(xiàn)斷鏈等事故,還可以根據(jù)倒車水花的位置來判斷倒車停船時對地速度基本為零的辦法(一般是開闊的水域,周圍沒有參照物時多用):一般來說,頂流一節(jié)、后退二時,倒車水花在最后兩艙之間;頂流二節(jié)時,倒車浪花在最后一艙后部;頂流3節(jié)時,倒車浪花在駕駛臺前沿線后10米。當綜合分析,判斷船舶對地的速度約為0,或有稍微的退速時(一般認為小于0.5kn),即可拋錨。
4.拋錨的方式
拋單錨一般分為退拋法和進拋法。
退拋法:一般多使用頂風、流一側(cè)錨;控制船舶到達拋錨地點時的船速接近為零,或有稍微的退速時(一般認為小于0.5kn),停車并拋錨,當錨抓牢后,利用船舶的緩慢退速,一節(jié)一節(jié)的出鏈至預(yù)定的鏈長。這種拋法的特點是能避免錨鏈吃力時擦掉船殼外板上的油漆;但倒車時間相對較長,不利于控制船首向。
進拋法:控制船舶到達預(yù)定錨泊點時的船速在一節(jié)以下,停車并把錨拋下,當錨抓牢后,利用船舶的緩慢進速,一節(jié)一節(jié)的出鏈至預(yù)定的鏈長。這種拋法的特點是倒車時間相對較短,有利于控制船首向,拋錨位置較準確,但錨鏈吃力時容易擦掉船殼外板上的油漆。
具體采用哪種拋錨方式應(yīng)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如果錨地較擁擠,船舶受風、流影響又大,較難把定船首向時,易采用進拋法;如果有足夠的水域,且受風、流影響不大時,最好采用退拋法。退拋法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較進拋法把握大,主要是基于其慣性大,速度判斷和制動難的特點考慮的,而進拋法船速的控制顯然要比退拋法困難一些,拋錨時對錨機剎車帶的磨耗也大一些。所以,本人認為,只要不是特殊情況,滿載時一般不采用進拋法。
拋錨的方式,從水深度來講,又分為淺水拋錨和深水拋錨。
淺水拋錨法:一般認為水深在25米以內(nèi)時,先把錨松至水面上1米左右,剎牢,脫開錨機的離合,再松開剎車拋錨,注意船速最好要控制在0.5節(jié)以內(nèi),先松鏈至3節(jié)水面左右,輕剎剎車,待錨鏈有一點受力時,再根據(jù)當時的情況,松松停停的松出錨鏈,并用車舵配合,直到到預(yù)定的鏈長前1節(jié)時剎住,等錨鏈吃力,再回彈時,將錨鏈松至預(yù)定的鏈長。
深水拋錨法:是指水深在25米以上時,在船舶到達預(yù)定的錨泊點前,在船速低的情況下,用錨機將錨鏈松至離海底10米左右,剎牢,不脫開錨機的離合,等船舶到達錨泊點附近,船速基本降為零時,用錨機松錨鏈至底,根據(jù)當時的情況,松松停停的松出錨鏈,并用車舵配合,直到到預(yù)定的鏈長前1節(jié)時剎住,整個過程都要避免錨鏈過度受力,此方法拋錨時余速應(yīng)控制在0.5節(jié)以下(這種方法,筆者認為不論水深多少,都比較安全),等錨鏈吃力,再回彈時,將錨鏈松至預(yù)定的鏈長。
5.錨鏈長度
一般情況下,水深20米時,拋錨錨鏈長度6節(jié)入水即可。水深30米,拋錨錨鏈長度要7節(jié)入水。水深40米以上時,拋錨錨鏈長度要9節(jié)入水。
【參考文獻】
[1]冷延杰.超大型船舶錨泊操縱的體會[J].航海技術(shù),1999,0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