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珠
(廣州航海學院,廣州,510725)
將相同題材的中國大學生英語作文與英美大學生英語作文進行對比,一定能夠發(fā)現(xiàn)許多具有啟發(fā)性的差異現(xiàn)象。馬廣惠(2001,2002)就曾借用Biber(1988)的對比修辭研究模式并利用對應(yīng)語料就中美大學生英語作文的修辭特點和語言特征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英語作文的主體句型是簡單句,美國學生則是復(fù)合句;中國學生使用定語從句和賓語從句的數(shù)量低于美國學生,使用連接詞語的數(shù)量高于美國學生。此外,中國學生的英語作文較短,使用的第二人稱代詞、語篇虛詞、連詞和形容詞較多;美國學生的作文較長,使用較多because引導的狀語從句、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和說服動詞。中國大學生的英語作文反映了應(yīng)試之作的書面語特點,信息性和正式性明顯;美國大學生的英語作文則表現(xiàn)出很強的口語體特征,個性化和先主后補的特點明顯。這些發(fā)現(xiàn)對中國學生的英語寫作無疑具有較全面的宏觀指導意義,但涉及面太廣,需要微觀研究加以驗證與補充。
英語無靈主語句由無靈主語和有靈謂語構(gòu)成,具有生動形象、簡潔精練、信息量大等書面語特征,是一種獨特的英語表達方式(何明珠2003)。若以英語無靈主語句作為參照項,對比分析中美大學生的英語作文,則肯定能夠發(fā)現(xiàn)一些更為具體的差異現(xiàn)象。本文擬對無靈主語句分布狀況和使用特點進行封閉式微觀對比研究,并對相關(guān)差異進行解釋。
本研究所使用的對應(yīng)語料為98篇中美大學生英語作文。其中美國大學生作文49篇,取自《美國大學生作文選》(王秋海1999);中國大學生作文49篇,選自《中國大學生英語作文評改》(毛榮貴& Houston 1997)。后者共收英語作文100篇,為《科技英語學習》期刊(1996)征集的參賽作文,題材與內(nèi)容與前者基本相同,都是大學生活的真實反映,都是大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為了方便對比,本研究從這100篇作文中依序隔一篇選一篇,取單數(shù)的前49篇。這98篇英語作文來自中美兩國不同大學的98名學生,應(yīng)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這98篇英語作文在題材、內(nèi)容、作者年齡、寫作年代等方面基本相同,因而具有較強的可比性。
根據(jù)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小句(clause)具有相對完整的表意功能,是最具意義的語法單位(劉禮進2003),所以本研究的有效統(tǒng)計都以小句為單位。此外,傳統(tǒng)語法所謂的分詞短語、不定式短語以及介詞短語等語言單位,因不適合本研究要進行的主語和謂語生命性判斷與分析,都不納入句位統(tǒng)計。因此,本研究將根據(jù)Master(1991,2001)、Low(1999)以及Seskauskiene(2009,2010)等國外同類研究的做法,以主謂對子(subject-predicate pair),即具有顯性主語的小句,作為句位統(tǒng)計單位。經(jīng)過手工標注和句位統(tǒng)計,共得到中國大學生英語作文的小句總數(shù)2100個;美國大學生英語作文的小句總數(shù)4120個。
為了方便對比分析,本研究區(qū)分了無靈句與無靈主語句?!盁o靈句”由無靈主語和無靈謂語構(gòu)成,整個句子不存在明顯的生命性,既沒有主語在指稱意義上的外顯生命性(animacy in designation),也沒有謂語在陳述意義上的內(nèi)含生命性(animacy in assertion),如“Winter is cold.It often rains.Leaves have fallen.”為三個無靈句?!盁o靈主語句”則由無靈主語和有靈謂語組成,或由雖在指稱意義上不具外顯生命性但在陳述意義上具有內(nèi)含生命性的名詞化主語構(gòu)成,即整個句子通過生命性概念的跨域映射而成為一種隱喻表達方式,如“Winter often sees cold rain and fallen leaves.Embarrassment stopped any more questions.”為兩個無靈主語句(何明珠2012a)。此外,本研究還將所有英語作文區(qū)分為記敘文、描寫文、說明文和論說文這四大文類,以便對比分析。
表1顯示,中國大學生49篇英語作文共有小句總數(shù)2100個,篇均小句數(shù)為42.8個。其中,無靈句占18.3%,無靈主語句占10.5%。就四類作文而言,無靈句在說明文中所占比率最高,為22.5%,在記敘文中的比率最低,為13.7%。無靈主語句在論說文中所占比率最高,為14.4%,在描寫文中的比率最低,為8.2%。
表1 各類小句的分布統(tǒng)計
注:平均數(shù)=總數(shù)/篇數(shù);百分比=小句總數(shù)/無靈句或無靈主語句總數(shù)。
表2顯示,在49篇中國大學生的英語作文中,3篇沒有無靈主語句,而最多的一篇卻多達16句。其中含0至3句的作文共23篇,占總數(shù)的47%;含10句以上的共5篇,約占10%。
表2 無靈主語句的具體分布情況
(續(xù)表)
表3顯示,美國大學生49篇英語作文共有小句總數(shù)4120個,篇均小句數(shù)為84.1個。其中,無靈句占17.5%,而無靈主語句僅占8.2%。就四類作文而言,無靈句和無靈主語句在記敘文中所占比率都最低,分別為12%和5.5%;無靈句在論說文中所占比率最高,為25.1%;無靈主語句在說明文中的比率最高,為10%。
表3 各類小句的分布統(tǒng)計
注:平均數(shù)=總數(shù)/篇數(shù);百分比=小句總數(shù)/無靈句或無靈主語句總數(shù)。
表4顯示,美國大學生的英語作文,篇篇都有無靈主語句,最多一篇達26句。其中含1至3句的作文共13篇,占總數(shù)的26.5%;含10句以上的共12篇,占24.5%。
表4 無靈主語句的具體分布情況
對比表1與表3可以發(fā)現(xiàn):
(1) 雖然已有研究(馬廣惠2001)表明,美國大學生英語作文篇幅比中國大學生的長得多,前者平均長度約799個詞,后者約456個詞,均值差為343,但在本研究中,二者的小句總數(shù)差和篇均小句差卻更大,分別是4120對2100和84.1對42.8,均值差分別為2020和41.3,前者幾乎是后者的兩倍。在篇幅不變的情況下,小句數(shù)與口語化程度成正比(Halliday 1992)。因此,美國大學生英語作文的口語化程度明顯高于中國大學生。
(2) 只有明確這一點,才能理解為什么美國大學生英語作文中無靈句和無靈主語句的篇均數(shù)(14.7和6.9)會高于中國大學生英語作文(7.9和4.5),而其所占百分比(17.5%和8.2%)卻低于后者(18.3%和10.5%)。這是因為無靈主語句與書面語程度成正比(何明珠2012b)。
(3) 中美大學生英語作文中無靈句的百分比相差不大(18.3%與17.5%),僅0.8%之差,而無靈主語句的百分比卻相差明顯(10.5%與8.2%),有2.3%的差距,因而值得進一步對比分析。
(4) 中美大學生英語作文中的無靈句和無靈主語句都在記敘文和描寫文中所占比率低,在論說文和說明文中所占比率高,這條分界線很一致,也很明確。但在論說文與說明文之間,以及記敘文與描寫文之間,界限卻不夠分明。這一方面是因為記敘文和描寫文比論說文和說明文的口語化程度更高,它們之間容易明確區(qū)分;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因為論說文與說明文之間的書面語程度,以及記敘文與描寫文之間的口語化程度都不太容易區(qū)分,導致作文分類出現(xiàn)了偏差。
(5) 雖因語體差異無靈主語句在中國大學生英語作文中所占比率(10.5%)比在美國大學生英語作文中(8.2%)還高,但對比表二與表四還能清楚發(fā)現(xiàn):無靈主語句在美國大學生英語作文中比在中國大學生英語作文中分布更均衡。美國學生含1至3個無靈主語句的作文僅占26.5%,含4至9句的占49%,含10句以上的占24.5%;而中國學生含0至3個無靈主語句的作文高達47%,含4至9句的占43%,含10句以上的僅占10%。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英語作為母語,恰當使用無靈主語句是美國大學生母語能力的自然體現(xiàn),而對中國大學生來說,無靈主語句是一種與漢語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中國大學生因個體英語水平差異而造成這種使用分布不均現(xiàn)象應(yīng)是情理之中的事。
英語無靈主語句的最大亮點是由其生命性概念跨域映射而產(chǎn)生的隱喻性表達效果(何明珠2011),其核心則是謂語動詞,因為“謂語動詞能比句中其它任何詞語表達更多信息”(Goldberg 1995),并能直接體現(xiàn)生命性特征。因此,本文擬對上述中美大學生各49篇英語作文中221個和339個無靈主語句的謂語動詞使用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探討他們使用英語無靈主語句的共性和差異。
在中國大學生的221個無靈主語句中,共使用了148個不同謂語動詞,比率為66.9%;在美國大學生的339個無靈主語句中,共出現(xiàn)了192個不同謂語動詞,比率為56.6%。由此可見,美國大學生英語作文中無靈主語句謂語動詞的重復(fù)率比中國大學生高10.3%,這是其口語化程度高和常用動詞多的緣故。在中美大學生分別使用的340個動詞中只有47個同時出現(xiàn)在他們的作文里:add,arouse,affect,awaken,break,bring,beat,begin,cause,cast,come,change,create,depend,determine,divide,disappear,dawn,emerge,fall,force,give,go,grow,happen,help,hide,keep,lead,make,meet,measure,move,offer,occur,pass,play,provide,require,run,separate,serve,show,take,vary,work,win。這些同時在中美大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動詞中,重復(fù)使用3次以上的只有19個。除了這47個動詞之外,另外還有15個動詞只在二者之一中出現(xiàn)3次以上?,F(xiàn)將這34個常用動詞的使用情況列表如下。
表5 常用動詞的使用情況對比表
為了深入考察中美大學生使用這些常用動詞構(gòu)造英語無靈主語句的具體情況,本文選取由make,come,go,bring,take,give和provide這7個動詞構(gòu)成的130個無靈主語句進行對比分析。
(1) make是一個詞義豐富的致使動詞,最容易生成英語無靈主語句。因此,中美大學生英語作文中用make造出來的無靈主語句都很多,但按篇幅或小句總數(shù)的比率來計算,還是中國大學生的使用頻率更高,但他們表達的內(nèi)容和方式不如美國大學生那樣豐富和自然。
如表6所示,中美大學生使用make的相同表達方式只有括號內(nèi)的4種;中國大學生的用星號*標記的那4種表達方式不夠自然或難以理解:make sb.satisfied or excited不如satisfy or excite sb.自然;time has made several strokes不合英語的擬人習慣;最后兩句是漢語表達方式,不是地道英語。對比分析顯示:美國大學生能靈活運用make的習慣搭配和引申義造句,而中國大學生則只能堅守make的“制造”和“使”這兩個本義。
表6 中美大學生make使用情況對比表
(2) come和go是英語中最常用的一對不及物行為動詞,很容易生成無靈主語句,因而中美大學生用come和go造出來的無靈主語句差異不大。
表7顯示美國大學生使用由come和go組成的短語動詞比中國大學生多。
表7 中美大學生come和go使用情況對比表
(續(xù)表)
(3) bring和take是英語中一對很常用的及物行為動詞,因其多義性和習語性也常用來構(gòu)建無靈主語句。表8概括了這兩個常用動詞在中美大學生無靈主語句中的用法。
表8顯示美國大學生使用bring和take構(gòu)造無靈主語句比中國大學生更靈活。
表8 中美大學生bring和take使用情況對比表
(續(xù)表)
(4) give和provide兩詞在中美大學生作文篇幅不等的情況下使用次數(shù)相同,這說明中國學生的使用頻率高于美國學生。
表9顯示:對于give這個典型雙賓語動詞,美國學生只用“Sth.gives sb.sth.”這一句型生成無靈主語句,而中國學生卻造出了像“The song gives confidence in life.The descending sun has given the world a transient gilded dignity and poetry.”這樣不太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句子。關(guān)于provide這個詞,美國學生都只把它用作帶單賓語的及物動詞,而中國學生卻將其分別用在“provide sb.with sth.;provide sth.for sb.to do sth.;provide sb.sth.”等不同句型中。這種使用差異很可能是由我們的課堂教學或教材過度概括引起的。
表9 中美大學生give和provide使用情況對比表
這里所謂的特色動詞是指能夠反映中美大學生各自所造無靈主語句不同特點的動詞。對比分析中美大學生英語無靈主語句中所使用的340個動詞,除發(fā)現(xiàn)上述常用動詞的使用差異之外,還發(fā)現(xiàn)他們分別常用兩類不同特色的動詞。中國大學生常用的一類特色動詞是表意比較抽象或概括的正式書面語用詞,包括accompany,conquer,distinguish,determine,disappoint,enhance,inspire,integrate,merit,obscure,represent,remind,reinvigorate,summon,stimulate,signify,vivify等等。略舉數(shù)例如下:
(1) The same ideas, interests and beliefs summoned us together.
(2) Optimistic music stimulates people to do more for the public.
(3) Friendship may accompany you all your life.
(4) Information highway has magically enhanced information sharing degree.
由于此類動詞不涉及人的具體動作或行為,其生命性特征不夠明顯,因而這類無靈主語句的隱喻度也不高。中國大學生能使用這類動詞,可能是先想到漢語意思然后查漢英詞典而用上的。
中國大學生常用的另一類特色動詞是無靈和有靈兼用的不及物動詞,包括alter,burst,explode,flow,float,glare,happen,jiggle,radiate,ripple,shine,splatter,vary,whistle等等。部分例句如下:
(1) After a while, our bowls on the desk jiggled.
(2) The summer sun was glaring over head.
(3) Suddenly, streaks of faint red hue radiated across the sky.
(4) The feeling shone again in my heart.
由于此類動詞處在有靈動詞和無靈動詞之間,加上都是不及物動詞,其生命性特征較低,因而這類句子的隱喻度也較低,處在無靈句與無靈主語句的模糊分界線上。中國大學生常用這類動詞造句,可能是因為這種英語表達方式與漢語很相似。
美國大學生常用的一類特色動詞是表意具體的言語或感知動詞,包括ask,explain,insult,reply,know,see,mourn,wake等等。例如:
(1) Obnoxious commercials insult your intelligence.
(2) Good food knows no boundaries.
(3) Ever since that day, his paintings have mourned the loss of his crayons.
(4) Stress may explain the especially high burnout rate.
由于此類動詞直接表達人的言語和感知等具體動作或行為,生命特征十分明顯,因而在無靈主語句中經(jīng)生命性概念跨域映射所產(chǎn)生的隱喻性也很強。
美國大學生的另一類特色動詞是生動形象的名動轉(zhuǎn)用詞,包括birth,block,bond,challenge,dent,frame,lap,line,mark,profile,rate,result,signal,stem,skyrocket等等。例如:
(1) But in a way, our differences bonded our friendship even more.
(2) The survey rated such aspects as variety, quality and taste of the food.
(3) This birthed a whole new way of thinking, surrealism.
(4) Prices for everything have skyrocketed.
此類由名詞轉(zhuǎn)用為動詞的詞,在轉(zhuǎn)用過程中由于增加了表達相關(guān)動作或行為的方式而變得更為具體,用在無靈主語句中其生命度更高,隱喻性更強。
動詞所表達的動作或行為越具體,其生命性就越強;生命性越強的動詞用在無靈主語句中,其隱喻度就會越高;隱喻度越高的無靈主語句,其生動形象性就越明顯(何明珠2011)。因此,對比中美大學生用各自兩類特色動詞所造的英語無靈主語句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大學生的英語無靈主語句不如美國大學生的生動形象。
本文對中美大學生各49篇英語作文中無靈主語句的分布狀況和使用特征進行了對比分析。中美大學生英語作文的篇均詞差與篇均小句差對比表明,美國大學生英語作文的口語化程度高于中國大學生英語作文,這一結(jié)果支持了馬廣惠(2002)的觀點。此外,中國大學生的英語無靈主語句使用比率高于美國大學生;中美大學生的英語無靈主語句在記敘文和描寫文中所占比率都低于論說文和說明文,這些結(jié)果支持了何明珠(2012b)“無靈主語句與書面語程度成正比”的觀點。另外,無靈主語句雖然在中國大學生英語作文中所占比率高于美國大學生英語作文,但在后者中分布更均衡。這說明英語無靈主語句對于美國大學生來說是一種普通而自然的表達方式,而對于中國大學生來說則是個體英語水平差異的體現(xiàn)。
中美大學生英語無靈主語句中常用動詞使用情況對比分析表明,在共用的47個動詞中,make的使用頻率最高、使用差異最大,美國大學生能靈活運用該詞的習慣搭配和引申義造句,而中國大學生則只能堅守其本義,經(jīng)常造出不夠自然或難以理解的句子。此外,美國大學生比中國大學生更能靈活運用由come和go,bring和take,以及give和provide等常用動詞構(gòu)成的慣用短語、固定搭配和常見句型來構(gòu)造英語無靈主語句??傮w看中國大學生英語作文中的部分無靈主語句因其生命性不夠明顯,隱喻度不夠高,而不如美國大學生的無靈主語句生動形象。
Biber, D.1988.VariationacrossSpeechandWrit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oldberg, A.E.1995.Construction:AConstructionGrammarApproachtoArgumentStructure[M].Chicago &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alliday, M.A.K.1992.Some lexicogrammatical features of theZeroPopulationGrowthText[A].In C.M.William & A.S.Thompson (eds.).DiscourseDescription:DiverseLinguisticAnalysesofaFund-raisingText[C].Amsterdam: John Benjamins.327-58.
Low, G.1999.“This paper thinks...”: Investigating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metaphor AN ESSAY IS A PERSON [A].In L.Cameron & G.Low (eds.).ResearchingandApplyingMetaphor[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21-48.
Master, P.1991.Active verbs with inanimate subjects in scientific prose [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1): 15-33.
Master, P.2001.Active verbs with inanimate subjec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 [A].In M.Hewings (ed.).AcademicWritinginContext:ImplicationsandApplications[C].Birmingham: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Press.43-54.
Seskauskiene, I.2009.The paper suggests: Inanimate Subject+Active Verb in English linguistic discourse [J].KALBOTYRA(3): 84-93.
Seskauskiene, I.2010.Who discusses: The paper or the author of the paper? Inanimate Subject+Active Verb in Lithuanian linguistic discourse as compared to English [J].RESPECTUSPHILOLOGICUS23: 83-99.
何明珠.2003.英語無靈主語句的理解與翻譯[J].外語教學(5):51-55.
何明珠.2011.英語無靈主語句的隱喻性與生命性認知探源[J].外國語文(5):39-43.
何明珠.2012a.論英語無靈主語句的分析與解釋基礎(chǔ)[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54-56.
何明珠.2012b.英語書面與口頭語篇中的無靈主語句對比分析——以韓禮德一項相關(guān)研究中的實例為語料[J].英語研究(3):1-7.
劉禮進.2003.生命性對英漢語NP用法的作用——一項語料考察[J].外語教學與研究(2):111-19.
毛榮貴& D.S.Houston.1997.中國大學生英語作文評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馬廣惠.2001.中美大學生英語語篇對比修辭分析[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6):5-8.
馬廣惠.2002.中美大學生英語作文語言特征的對比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5):345-49.
王秋海.1999.美國大學生作文選[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