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春
【摘 要】新課程改革非常注重學生的積累,那就是得從一點一滴做起,第一學段的積累,背誦應是最佳途徑。古人都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在學生的背誦記憶的過程中,就是在培養(yǎng)他對文字的敏感程度,熟練程度,久而久之,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 課堂學習 課外閱讀
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深知,好的習慣將是學生收益終生,因而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上都下了很多功夫。那么,在學習資源貧乏,學習習慣觀念相對落后的農(nóng)村,語文教師應如何致力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呢?筆者將作一闡述。
一 低年級語文學習習慣的內(nèi)容
1.識字的習慣
在小學階段要認的3500字中第一學段的識字任務最重,學生只有認識這些字,才能讀通語文,讀懂圖意,才能為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里的十字包括:認清字形,讀準字音,理解字義,這些字不能靠硬的死記硬背,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找到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如形聲字,字族字,象形字,觸類旁通,只有學生自主識字,才會使語文學習充滿樂趣。
2.認真寫字的習慣
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方塊字,雖然組構(gòu)不同,但音形義的結(jié)合是漢字有一種獨特的美,語文教師要在指導寫字時多加示范,使學生感悟這種美,用工整規(guī)范、認真書寫的字體現(xiàn)這種美。
3.朗讀的習慣
朗讀是鞏固學生識字成果培養(yǎng)良好語感的有效途徑,每天的早自習都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時間不必太長,重方法指導。
二 如何養(yǎng)成語文學習習慣
農(nóng)村小學校辦學條件很差,物質(zhì)相對頻乏的孩子們所知所感十分有限,教師同時承擔語文、數(shù)學雙學科的教學任務,還要做班主任負責班級管理,工作量很大,要想幫助低年級學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習慣有一定困難,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動員家長,協(xié)助學習
農(nóng)村家長知識儲存相對較少,但一、二年級的識字、組詞、造句還可以勝任,教師應召開家長會,向家長講明教材的編排意圖,將二類生字的認讀組詞任務布置給他們,放學后,雙休日均可對孩子進行輔導,讓他們樹立責任心,教他們輔導方法,共同幫孩子推開識字的大門。
2.重方法指導,少機械重復
識字、寫字、朗讀、背誦都有一定的潛在規(guī)律。教師一定要重指到方法,多示范。(1)識字。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構(gòu)字最為常見,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不是生硬地去死記。(2)寫字。漢字的結(jié)構(gòu)有上、下、左、右、半包圍、全包圍幾種,寫時要在田字格中間,勻稱、大方,“提手”旁的字左窄右寬,“欠”字旁的字左寬右窄等。規(guī)律掌握,教師不必逐個范寫,可以讓學生認真觀察,舉一反三。(3)朗讀,多范讀,少技巧指導。七律一般223的停頓等。(4)背誦。喜歡的部分背下來,激發(fā)興趣,因而將背誦轉(zhuǎn)化為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需要,成為一種習慣。
三 加強學生課堂學習和課外閱讀的聯(lián)系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使學生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識,就必須使學習有一個鞏固的“大后方”,或者說,要把知識建筑在一個廣闊的“智力背景”上。對于讀書多的學生來說,在課堂上的任何一個新概念,能夠納入他從各種書里吸取的知識體系里。這時候,課堂上所教的科學知識就具有了特殊的吸引力,學生會感到它們是幫助把“自己頭腦中已有的東西”弄得更明白的必不可少的東西。在提高學困生學習成績方面,蘇霍姆林斯基說:“對這些兒童來說,把學習僅僅局限于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yǎng)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我曾用過許多手段來減輕這些學生的腦力勞動,結(jié)果得出一條結(jié)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币虼耍覀兝蠋熞朴诎颜n堂上要教的教材與學生的課外閱讀結(jié)合起來,使兩者互相促進,提高學生兩方面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四 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
生命的價值在于它是一種活力的存在,是一個有尊嚴的個性的存在。眾所周知,在知識的學習中,聽來的忘得快,看來的忘得慢,聽說做得來的記得牢。一個人只有在寬松的氛圍中,才會展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才會勇于表現(xiàn)自我,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發(fā)揮,所以我們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發(fā)展的各種需求,精心設計語文活動,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主動激活狀態(tài),主動積極地動手、動腦、動口,從而使學習成為自己的自主活動。如教學《長城》時,運用以“一”帶“面”,學法遷移的方法進行教學,加上欣賞錄象、感情誦讀,使學生愛長城、愛祖國的情感得到了升華。這時候,再讓學生當小導游介紹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配上婉轉(zhuǎn)動聽的音樂、色彩鮮明的圖象,學生如同置身于長城之上,再一次領略了這舉世聞名的古老建筑。最后,讓學生每人收集一個我國或世界各國的名勝古跡,當一回小導游,開展“走進名勝古跡”的集體旅游活動?;顒又校в蝹冑┵┒?,繪聲繪色地介紹了名勝古跡的歷史、規(guī)模、景觀,使同學們坐在教室里游覽了祖國和世界各國的名勝古跡,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了情感的體驗,必定會產(chǎn)生樂學的興趣。在設計的語文活動課上學生不僅了解了萬里長城,也了解了埃及的金字塔、法國的凱旋門……還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提高了語文能力。課堂充滿了活力、情趣、智慧,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積極參與,各抒己見,成為學習的主人。
習慣的養(yǎng)成,非三日五日,更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從村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耐心些,細致些,將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作為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孩子未來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