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萍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腫瘤科 鄭州 450014
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高,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xtensive small cell lung cancer,ED-SCLC)占全部小細胞肺癌的60%~70%。目前ED-SCLC的治療以化療為主,一線治療多采用順鉑聯(lián)合依托泊苷(EP)方案,近期療效好,但治療后極易發(fā)生復發(fā)及轉移。為了進一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作者采用依托泊苷膠囊聯(lián)合沙利度胺維持治療ED-SCLC,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報道如下。
1.1病例資料選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90例首次經病理學確診、未經治療過的ED-SCLC患者,均經6周期EP方案化療并取得疾病緩解或穩(wěn)定,全身功能狀態(tài)(ECOG-PS)評分≤2分,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正常,無腦轉移,預期生存期>3個月。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齡33~76(51.27±10.72)歲;對照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齡35~74(52.07±10.19)歲。2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對照組經6周期EP方案化療后,定期復查。觀察組于6周期EP方案化療后給予依托泊苷膠囊聯(lián)合沙利度胺維持治療:依托泊苷膠囊100 mg/d,口服,第1~10天,3周為1個周期;沙利度胺100 mg/d,連續(xù)睡前頓服;兩藥均服用至疾病進展。
1.3療效評價2組患者均接受2個月一次的隨訪,直至出現(xiàn)疾病進展。隨訪時,進行頭部、胸部CT及腹部彩超檢查,并按照WHO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評價療效。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定義為患者開始治療至出現(xiàn)疾病進展或末次隨訪時間。按WHO抗癌藥物毒性反應標準進行不良反應評價。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Kaplan-Meier繪制生存曲線,采用log-rank檢驗比較2組生存曲線,檢驗水準α=0.05。
2.1生存分析2組的Kaplan-Meier生存曲線見圖1。2組生存曲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653,P=0.001)。觀察組中位PFS為5.6個月(95%CI=4.8~6.4個月),對照組中位PFS為4.2個月(95%CI=3.7~4.7個月),觀察組PFS比對照組延長了1.4個月。
圖1 2組Kaplan-Meier生存曲線
2.2藥物不良反應觀察組主要的不良反應有:白細胞減少16例(35.6%),均為0~Ⅱ度;血小板減少7例(15.6%),均為0~Ⅱ度;惡心11例(24.4%),均為0~Ⅰ度;頭暈9例(20.0%),嗜睡10例(22.2%),未經特殊處理自行緩解;便秘11例(24.4%),口服緩瀉劑后緩解。
小細胞肺癌是一種高度侵襲性的惡性腫瘤,具有增殖指數(shù)高、倍增時間短和擴散轉移早等特點,病情發(fā)展迅速,如果不經治療,其自然病程僅2~4個月[1]。目前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以化療為主,EP方案是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治療方案,近期有效率達60%~70%,如若復發(fā),生存期僅4~5個月,所以預防復發(fā)是小細胞肺癌治療的關鍵[2]。
維持治療是指在完成一線化療后達到疾病控制的患者,在二線治療前的一段時間內繼續(xù)接受的藥物治療,其目的在于使患者接受一定療程化療達到疾病控制后再接受藥物治療,以期獲得最大的腫瘤緩解率和生存期[3]。作者采用一線治療有效的藥物依托泊苷聯(lián)合沙利度胺對ED-SCLC進行維持治療,效果令人滿意,中位PFS明顯延長,而不良反應較輕微。
依托泊苷為周期特異性藥物,作用于細胞周期的S期和G2早期。它在細胞內與DNA拓撲異構酶Ⅰ相結合,誘導短暫的DNA雙鏈斷裂,致使細胞周期停止在G2期,但這種作用隨著依托泊苷的消失而逆轉,依托泊苷的抗腫瘤活性具有時間依賴性[4],因此,延長依托泊苷的作用時間可以提高抗腫瘤效果。沙利度胺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同時還具有免疫調節(jié)、抑制細胞的黏附及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作用[5]。多項研究證實,沙利度胺可用于多發(fā)性骨髓瘤的維持治療[6]。國內學者[7]報道沙利度胺在肺癌的應用上亦取得了一定療效,且毒副作用輕微。Pujol等[8]有關沙利度胺治療小細胞肺癌的Ⅲ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沙利度胺組中位生存期較安慰劑組延長了3個月。
總之,依托泊苷膠囊聯(lián)合沙利度胺用于ED-SCLC的維持治療,效果較好。依托泊苷膠囊與沙利度胺均為口服制劑,服用方便,適合院外應用,因此可以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下一步作者將繼續(xù)隨訪并擴大觀察例數(shù),進一步驗證該方案用于ED-SCLC維持治療的療效。
[1] Kelly K. New chemotherapy agents for small cell lung cancer[J]. Chest, 2000, 117(4 Suppl 1):156S
[2] Jokman DM, Johnson BE. Small cell lung cancer[J].Lancet, 2005,366(9494):1385
[3] 吳國明,林克雄.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維持治療的研究進展[J].西部醫(yī)學,2010,22(4):589
[4] Rowe TC, Tewey KM, Liu LF. Identification of the break-age-reunion subunit of T4 DNA topoisomerase[J]. J Biol Chem,1984,259(14):9177
[5] 孔雁,董倩,姜達. 沙利度胺治療實體瘤的研究新進展[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0,18(8):1665
[6] Miched Delforge,莊俊玲.多發(fā)性骨髓瘤治療策略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2,32(3):163
[7] 王彩玲,王俊生.IP方案聯(lián)合沙利度胺二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實用癌癥雜志,2011,26 (1):89
[8] Pujol JL,Breton JL,Gervais R,et al.PhaseⅢ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thalidomide in extensive-disease small-cell lung cancer after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an intergroup study FNCLCC leo04-IFCT00-01[J]. J Clin Oncol, 2007, 25(25):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