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耕 張春冬
(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中醫(yī)院內科,河北 寬城 067600)
功能性便秘指結腸、直腸及肛門功能異常導致的便秘,屬于腸功能紊亂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糞便干結、排便困難或排便不盡感、排便次數(shù)減少等。2009-02—2012-09,我們采用活血潤燥湯治療功能性便秘61例,并與復方蘆薈膠囊口服治療61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消化病診療指南》[1]。在1年內至少3個月連續(xù)或間斷出現(xiàn)以下≥2個癥狀:①<1/4的時間內有排便費力。②<1/4的時間內有糞便干結。③<1/4的時間內有排便不盡感。④<1/4的時間內有肛門阻塞感或肛門直腸梗阻。⑤<1/4的時間內排便需要用手法協(xié)助。⑥<1/4的時間內每周排便<3次。不存在稀便,也不符合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同時排除腸道或全身器質性疾病及藥物因素導致的便秘。慢性病程,間歇性發(fā)作,不具有特異性,癥狀的出現(xiàn)或加重缺乏明顯的規(guī)律性。發(fā)病前多無明顯誘因,與飲食不節(jié)、生活無規(guī)律、勞累過度、睡眠不足、情緒波動、持續(xù)高度精神緊張有一定的相關性。
1.2 一般資料 122例均為我院內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61例,男31例,女30例;年齡47~65歲,平均(53.41±1.71)歲;病程3~5年,平均(3.67±0.22)年。對照組61例,男34例,女27例;年齡45~62歲,平均(50.48±1.75)歲;病程2~4年,平均(2.81±0.15)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予活血潤燥湯。藥物組成:當歸12 g,防風10 g,熟大黃15 g,羌活10 g,桃仁12 g,火麻仁12 g,肉蓯蓉20 g,何首烏20 g。日1劑,水煎取汁450 mL,分3次口服。以4周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停藥后觀察3個月統(tǒng)計療效。
1.3.2 對照組 予復方蘆薈膠囊(河北萬邦復臨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3020306)1粒,每日2次口服。療程同治療組。
1.4 觀察指標 觀察2組癥狀、體征,參照《中醫(yī)消化病診療指南》統(tǒng)計證候積分[1]。
1.5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消化病診療指南》[1]。臨床痊愈:大便正常,其他癥狀全部消失。顯效:便秘明顯改善,排便間隔時間及便質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間隔<72 h,其他癥狀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間隔時間縮短1 d,或便質干結改善,其他癥狀均有好轉。無效:便秘及其他癥狀均無改善。以臨床痊愈、顯效統(tǒng)計總有效率。
2.1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2組證候積分比較 見表2。
表2 2組證候積分比較 分,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由表2可見,2組治療后證候積分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證候積分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
功能性便秘是常見的臨床癥狀,隨著社會老齡化、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疾病譜的變化,便秘已成為影響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與大腸癌發(fā)病關系密切,由于老年患者進食量減少、胃腸道功能下降(如腸管分泌消化液減少、腸管張力蠕動減弱以及參與排便肌肉張力低下),功能性便秘的發(fā)病率較高[2]。同時,便秘又是導致腦出血、心肌梗死、老年腹股溝疝的常見誘因之一。治療上強調在診斷明確后針對病因進行治療,重視一般治療,加強對排便生理和腸道管理的教育,如增加膳食纖維和活動,保持每日飲水量>1 500 mL,建立定時排便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排便行為,避免用力排便,同時積極調整心態(tài)。藥物治療時應注意清除遠端直腸、結腸內過多的積糞。
功能性便秘屬中醫(yī)學便秘、大便難、大便不通、大便秘澀等范疇,病位在大腸,主要病機是大腸失于濡潤,傳導功能失常?!秲冉洝吩啤澳暧馑难畡t陰氣自半”,《蘭室秘藏·大便燥結門》云“腎主五液,津液潤則大便如常,若饑飽失常,勞役過度,損傷胃氣,及食辛熱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大便燥結”,陰血不足則風燥內生;陽氣不足則血運不暢,容易導致血瘀。所以虛風內燥,氣虛血瘀貫穿便秘發(fā)病整個過程,且久病及腎。故治宜辛潤活血?;钛獫櫾餃街星蓟钚辽⒖嘣餃赝ǎ瑲馕缎哿?,入膀胱、腎經。當歸味甘,性溫,歸肝、心、脾經,甘補辛行,既補血又質潤,可補血活血,潤燥滑腸;防風辛甘,微溫,入膀胱、肝、脾經,其性升散,善行,以祛風為主,為治風之通用之品,可疏風祛濕;桃仁味苦、甘,性平,歸心、肝、大腸經,火麻仁味甘,性平,歸脾、胃、大腸經,2藥均可潤腸通便,活血化瘀,熟大黃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可瀉下攻積,調中化食;肉蓯蓉甘咸溫質潤,入腎、大腸經,為性質溫和的補腎陽、溫精血、潤腸通便之良藥;何首烏甘澀微溫,不燥不膩,入肝、腎經,生用補益力弱,可用治腸燥便秘。全方共奏辛潤活血潤腸通便之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桃仁、火麻仁所含脂肪油可潤滑腸道,在腸道遇堿性腸液后產生脂肪酸,刺激腸黏膜,增強腸道蠕動而有利通便;熟大黃含蒽醌衍生物,主要成分為大黃素甲醚-8-葡萄苷、大黃酚-8葡萄糖苷、大黃酸-8-葡萄糖苷及番茄苷A、B、C、D、E、F等混合醌類,為致泄活性成分。
臨床觀察結果表明,活血潤燥湯治療功能性便秘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1] 李乾構,周學文,單兆偉.中醫(yī)消化病診療指南[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6:127-132.
[2] 黃定九.內科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159-1163.
[3] 沈映君.中藥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677-679,350-351,32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