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園園
(河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南京,211100)
在英語語法學習中,情態(tài)動詞是一個重要的語法分類,同時也是語言學習中的一個難點,這都源于它的復雜的情態(tài)意義和語法結構。在情態(tài)類別中,情態(tài)動詞的現(xiàn)在時態(tài)并不能完全代表目前正在發(fā)生的事情,它的過去時態(tài)也不只是代表發(fā)生在過去的事情,基于它們的語法結構和情態(tài)意義,它們都包含特殊的用法。因此,長時間以來,如何合理使用它們受到了廣泛關注。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語料庫語言學得到了快速發(fā)展。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發(fā)展,對于情態(tài)動詞的研究已經從簡單的語義分析轉到了一種量化分析。人們對語言記憶不僅僅是詞匯和語法的積累更是詞匯和語法使用頻率的積累 (雷秀云,2000)。到目前為止,情態(tài)動詞的研究更多的是專注于語義功能的研究,而很少關注語言語料庫的對比方面。Leech 認為語言學習者和本族語使用者之間的對比研究是有效研究兩者差異的方法。因此,通過使用CLEC和LOB以及AntConc3.2.1工具,該論文將會研究在這兩個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情態(tài)動詞的不同出現(xiàn)頻率并且指出出現(xiàn)這種不同的原因。
現(xiàn)如今,語料庫已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和奧斯陸/卑爾根蘭開斯特語料庫(LOB)將作為真實的資料來進行研究。除此之外,AntConc3.2.1工具將用來研究這些情態(tài)動詞不同的使用頻率。
根據《新英語語法教程》(第五版),共有13個英語情態(tài)動詞:can,could,may,might,will,would,shall,should,dare,must,ought to,need and used to。該論文將會選取這13個情態(tài)動詞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描述在不同語料庫中的使用頻率,從不同方面對此進行分析。
通過使用AntConc3.2.1,語料庫的研究像我們展示了不同語言使用者在情態(tài)動詞使用上的不同頻率。
基于以上數據分析,不同學習者在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方面有很大差別。第一:中國學習者比本族語言學習者更多的使用情態(tài)動詞。對于中國語言學習者,情態(tài)動詞總的使用頻率是269636,本族語言學習者的使用頻率是13977,只有前者的一半。第二:中國學習者大多使用的情態(tài)動詞是can,will,should和must。表格顯示can的使用是9677,will是5995,should是3820,must是2607;然而在LOB中,這四個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率較低,它們的使用率分別是1764,2207,1241和1110。第三:中國學習者對于might,shall和need的使用給予的關注較少,它們的使用分別是160,174和126,而本組語言使用者的在這三個情態(tài)動詞上的使用分別為774,350和386。通過比較,可以了解到,在might的使用上,本族語言學習者是中國語言學習者的4.8倍;在shall的使用上,中國學習者是本族語言學習者的兩倍。在need的使用上,本族語言學習者在交際中使用是中國語言學習者的三倍。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語言學習者在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上關注的范圍較小,幾乎沒有思考其他的表達方式。除了這些不同之處,不同學習者在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上還是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例如:在could,may,would,dare,ought to和used to上,使用頻率基本上是一樣的。
從以上的數據搜集和分析上看,在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上,中國語言學習者和本族語言學習者還是存在很大差別的。但是,除了這些差別之外,這兩類不同學習者在情態(tài)動詞的選擇傾向性上還是具有明顯的相同特征的,因為在較高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上,can和will都是占據前列。更進一步說,除了should和must,情態(tài)動詞的排列幾乎沒有大的差別。
但是,分析的重點是找出情態(tài)動詞使用存在差別的原因,為什么過多的使用can,will,should,must和過少的使用might,shall和need。從情態(tài)動詞的習得上看,原因主要是在三個方面:語義習得特征、語法習得特征和語用習得特征。
從語義特征看,過多的使用情態(tài)動詞來自于它們本身擁有的不同的意義。以can為例,它有三種不同的意義:能力、可能性和允許認可。當解釋為“能力”時,她可以代表現(xiàn)在的能力和過去的能力。如果有人要表達他是否能在將來做某事,他也可以使用情態(tài)動詞can。當比較can和could時,我們發(fā)現(xiàn)當要事情發(fā)生在過去的意義時,我們可以使用could或者有時可以使用cannot,當表達過去的一般能力的時候,我們可以能夠使用could,但是當表達過去的特殊能力的時候,我們不可以使用它。因此,can比could的使用更廣。當分析意義為“可能性”時,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can的使用比may更廣,尤其在疑問句中,我們只能用can。最后一個“允許認可”的意義更為復雜。對于廣泛使用的should,它有說服和鼓勵的意思。當表達強制性意義時,我們通常使用should而不是ought to。對于must,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使用,這是由于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的較早,因而在詞匯匱乏時就會想到使用。對于較少使用的shall和might,學習者擔心會錯誤使用,因而使用率較低。
從語法層面看,這些情態(tài)動詞沒有太多的語法形式改變。他們沒有限定形式,沒有人稱和數的改變。對于中國學習者,學習這些情態(tài)動詞是很方便的。因此。中國語言學習者使用情態(tài)動詞是本族語言學習者的兩倍。
從語法特征上看,在語言交流中,以下的情形經常發(fā)生:疑問句不是表示詢問意義而是表示建議或命令而陳述句則是表達祈使或是疑問的意義。情態(tài)動詞通常是表達言外之意,在語用分析條件下,情態(tài)動詞有著言語行為中的“言外之意”。事實上,所有的情態(tài)動詞都有著說服、鼓勵、命令、邀請和建議等的意思。當理解和使用它們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它們的社會背景。除此之外,語言使用的禮貌性也會影響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中國學習者對于語言使用的禮貌性關注較少,因而他們經常會使用must,should,can,will這些帶有強制性意義的情態(tài)動詞。
對于中國學習者來說,情態(tài)動詞的理解和使用存在一定的難度。長期以來,如何更好地理解它們也常常困擾著我們。在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頻率分析中,中國學習者和本族語言學習者之間存在較大區(qū)別。過多的使用can,will,should和must以及過少的使用might,shall和need反映出中國語言學習者在情態(tài)動詞使用上的傾向性和使用的局限性。因此,在情態(tài)動詞的習得中,我們不僅要考慮它們的語義和語法,更要考慮它們的語用意義,并且更多的關注它們的社會背景和使用上的禮貌性,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和更精確地表達我們的思想。
CLEC和LOB的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頻率
[1]雷秀云.基于語料庫的學術英語語法的頻率特征[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1).
[2]馬剛,呂曉娟.基于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的情態(tài)動詞研究 [J].外語電化教育,2007(6).
[3]徐暢賢.英語情態(tài)動詞的語義分類、語義特征及語用分析[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4)
[4]章振邦.新編英語語法教程(第五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