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川
電影《阿甘正傳》和《火之戰(zhàn)車》均是反映人類命運的影片,電影中內(nèi)涵的深遠和博大精深征服了觀眾的心。不僅能使人們從中體會不同的味道,也會給人們更多意義上的解讀。在本篇論文中,“奔跑”作為一個主要線索貫穿在兩部影片中,這種運動形式都串聯(lián)了主人公的一生。通過對比、渲染等氣氛的作用,揭示了這種意向中所包含的人生意義和哲理。
《火之戰(zhàn)車》是講的是兩主人公為了一個夢想不斷努力,最終在奧運會上都紛紛奪冠。這部影片是一部體育電影,但是卻成為體育電影是上的神話。這部電影獲得54屆奧斯卡最佳原始劇本、最佳影片、最佳原始音樂以及最佳服裝設(shè)計等獎項,同時獲得戛納電影節(jié)評審團的特別獎。這是一部關(guān)于信仰的電影,是最偉大的體育電影。電影中并沒有正面的描寫奔跑和比賽,而是通過側(cè)面分析描寫來表現(xiàn)了對奔跑的一種信仰和對奧運的理想。
《阿甘正傳》中,阿甘是一個低智商的人,但是卻被賦予了奔跑的能力。電影中的開場時羽毛在天空中飄揚,這個鏡頭長達兩分鐘,給人一種動蕩和未知的感覺,這種飄零的感覺為阿甘后來的生活做了鋪墊。為了暗示阿甘善于長跑,有給了阿甘的球鞋一個特寫,并且電影的中心就是阿甘的驚人奔跑能力,它是推動電影情節(jié)發(fā)展的主要因素。阿甘小時候并不知道自己有著驚人的奔跑能力和天賦,母親為了治療他的背給他戴上腿箍,他更不知道奔跑可以使人之力。直到有一天,詹妮看到阿甘被人欺侮,喊出“Run!Forrest!Run!”,這才使得他挖掘出了自身奔跑的潛力。在他第一次奔跑的時候,導演運用間的技巧使得過程張弛有度,這樣就揭示了主題并且展開的情節(jié)。接下來的奔跑中,導演的各種特技使得電影時間并不長,但是增強了電影的表現(xiàn)力和真實性,并且展示了豐富的內(nèi)容。使得觀眾感受到電影中的奔跑不僅是一種活動能力,而且可以成為人們的希望,并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他可以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性,可以鍛煉自我的心智,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緒等??傊?,電影中的奔跑給人一種強烈的情感和爆發(fā)力。
影片中阿甘尊重每一個生命,他對神靈充滿了敬畏的心理,他相信自己死后會上天堂并且熱愛生活。阿甘智商雖然低,身體雖然有缺陷,但是心靈卻無比純凈和單純,他執(zhí)著的向前奔跑著。而且丹中尉一開始的消極心理也隨著阿甘的積極向上的感召下開始了積極的生活,正是阿甘將丹中尉的生活由黑暗向光明慢慢前進。
在他最具有代表性的環(huán)美長跑中出現(xiàn)了很多的追隨者,所以他引領(lǐng)了集體。由于他和詹妮的愛情沒有了下文,所以他開始奔跑,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們很隨著他一路奔跑。他好像帶著人們,給人們力量和希望一樣。但是當阿甘停下想要回家的時候,人們卻不知道要去哪兒。人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受眾,引導自己前進的方法就是堅定信念。影片中通過對丹中尉的命運和集體奔跑這兩幕,使得觀眾在觀影的同時反思自己,對自己的生活和現(xiàn)狀進行思考。
《火之戰(zhàn)車》中,主人公亞伯拉罕在受到人們的歧視,在這以后他為了對抗種族歧視,一心想成為第一個贏得奧運會金牌的猶太人,為同胞和自己的國度爭光。跑步是他對抗偏見的唯一方式,也是他樹立自信、獲得精神自由的武器。更是他贏得尊嚴的方式。與他不同的是,利德爾是為了自己跑,為了證明自己是最出色的,但是作為基督教徒,他更是為了神靈而跑,當奧運會定在周日的時候,哪怕他要頂上對國家不尊重的帽子,即使有英國王子的勸慰,他都不會參加比賽,他就是為了自己的心靈自由的奔跑,所以在他心中,神靈的意志是不能違背的。
《阿甘正傳》演繹了一代人的成長,讓人們所感動。阿甘出生在動蕩的社會中,當時的沖突存在于國家之間、種族之間以及政黨之間。很多的事件使得美國人懷疑傳統(tǒng)的觀念。那時候美國經(jīng)歷了痛苦的變革,美國人開始懷疑傳統(tǒng)價值觀。那時候出現(xiàn)了消極頹廢的嬉皮士,違背傳統(tǒng)習俗和標準的現(xiàn)象等。阿甘是這個時代的典型代表和見證人。
人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所建立的第一層關(guān)系是親情。父母的天性就是對孩子注入無盡的愛,每個父母必須的責任就是教育子女。面對阿甘這種智商稍低的孩子來說,母親并沒有放棄,相反的是樹立他的信心,告訴阿甘他的正常人沒區(qū)別。所以阿甘從此以后并沒有抱怨自己的智商稍低,自己身,體的缺陷以及沒有父親等,這就為阿甘的將來成功的做了鋪墊。對阿甘來說友情和愛情使他一生的精神支柱。詹妮對阿甘的友誼孕育了阿甘對他執(zhí)著的愛。真誠的阿甘在詹妮經(jīng)歷坎坷以后找回到他身邊。他和戰(zhàn)友巴伯和丹中尉的友情生死與共,并且在巴伯犧牲夠按照他的遺愿去捕蝦,使得丹中尉從中換的重生的信心。
《火之戰(zhàn)車》中的主人公亞伯拉罕是猶太人,受著人們的歧視,但是在他的奔跑精神中擁有著無私的精神。在他們反抗種族歧視的時候,嚴格尊重這業(yè)余運動員的行為規(guī)范,并且在宣揚基督精神的時候折射出一種自我犧牲的精神以及無私的友情。在電影中有一幕,是隊友安迪退讓了,利爾德便參加了400米的比賽。在奧運會中亞伯拉罕和利爾德獲得了100米和400m米的冠軍。為運動員在奧運會中找回了扭曲以后的奧運精神和道德規(guī)范,成功的演繹了奔跑精神。
生命的意義在于運動。兩部電影中的主人公一生就是奔跑著的。奔跑這項運動已經(jīng)融入了電影中主人公的生命,成為了他們存在的標志和狀態(tài)。作為這種生活狀態(tài),“奔跑”這個詞折射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在電影中貫穿了整個情節(jié)并且展開了內(nèi)容的結(jié)構(gòu)和意義。但是電影中的氣氛給人一種快樂、恬靜以及平靜的感覺,這就是人們對于生命的贊賞。所以在這種氛圍中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和主人公一起奔跑,感受無論是任何原因的奔跑都無所謂,只是為了感受生命的搏動。奔跑使主人公明白了要想往前走就要忘記過去,并且找到自信。這里的奔跑已經(jīng)作為了一種行為方式、生命狀態(tài)和思考方式,已經(jīng)不再屬于一個人的奔跑,而是象征著人們頑強拼搏的全人類的奔跑精神。
奔跑這項運動,不僅是與自己實力的較量,更是與對手之間的較量。在這種較量中不斷超越自己。阿甘從小時候就辛苦的練習“跑步”才形成了自己的神速;亞伯拉罕是通過艱苦的訓練來硬的比賽的;利德爾則是通過越野訓練來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否則他們是不可能實現(xiàn)這些的。
阿甘的一生并不是可以追求回報的,他擅長給予;為國家、軍隊、學校爭光,而且給巴伯、丹中尉深厚的友誼以及詹妮的愛等。在他大學畢業(yè)以后,后來經(jīng)過一段迷茫和漫無目的游蕩以后,他得到了金錢和地位,以及夢寐以求的兒子。
對于亞伯拉罕來說,他的給予來自于忍受對猶太人的偏見、歧視以及世俗的眼光,這種給予是隱性的,而且他在這些偏見中憑借自身的努力和自強不息為猶太人帶來的榮耀。對他來說最好的認可是奧運會的金牌。同時,利德爾可以為了上帝放棄一切的承諾,這種勇于奉獻和犧牲的精神使得人們最后為了他的榮譽感到開心。
電影中的人物都憑著不同的方式奔跑成功了,阿甘的集體奔跑是從自發(fā)的逃避開始的,亞伯拉罕的奔跑是從自己對跑步的熱愛來發(fā)展到奧運會的,這些努力都通向了成功,但是這些努力的成功都來自內(nèi)心的信仰、信念和信心,主人公分別在跑中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
這兩部影片在導演的精心拍攝下,從一種古老的運動中帶給人們震撼和沖擊力,使得人們在觀看時仿佛置身其中。跑步這種簡單的、隨時的運動在影片中給我們帶來了強烈的真實感和安全感,影片中意志力的磨練、信心的樹立以及令人著迷的情景成為了人們期待的心,并且迎合了人們的心理,使人們渴望奇跡在自己身上發(fā)生著。最后,讓我們想象一下甘在奔跑中所徜徉的自然之美,享受一下《火之戰(zhàn)車》片頭和片尾相呼應(yīng)的伴隨著蓬勃氣勢的電子弦樂,二十幾個身著白衣白褲、赤腳奮力奔跑在沙灘上的身材健碩和撲面而來的運動員們的蓬勃朝氣。我們不得不感嘆古希臘人的先見之明:“早在2 500多年前,古希臘的山崖上就刻著這樣三句話:如果你想健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朋友,不要放慢你奔跑的腳步,勝利的光芒在前方等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