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志
[摘要]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 “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提出,中小學教育改革在教育觀念、課程結構、教材、教學方法以及各學科具體教學等幾個方面的全面展開,給中小學體育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力。國家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強調中小學體育課程應從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各個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努力構建大中小學相銜接的科學的體育課程體系。
[關鍵詞]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有著與其它學段不同的教學特點,由于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與知識技能水平低,教師教的比重較大,學生自學、自練的比重較小,他們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很多教材的學習都必須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才能完成,所以這一階段的學法指導非常重要,以下是我工作中的幾點體會:
一、指導學生如何看懂教學插圖
在小學體育教材中有許多與教學內容相配套的教學插圖,如動作分解圖、練習方法圖、游戲方法圖、衛(wèi)生保健知識圖等,小學生對這些插圖雖然很感興趣,但卻不知如何正確地去看,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認真指導學生怎樣去看懂插圖的內容、動作順序、動作路線及技術要求等,在看過程中也可以要求學生邊看邊模仿,建立初步的動作表象,來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和自學能力,為學生以后更好地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與運動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指導學生正確地觀察動作示范
正確地觀察動作示范,是學習技術動作的重要手段。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只知道看熱鬧,至于怎么看卻不太清楚,所以教師在示范前要講清楚觀察的內容和步驟。首先,要確定觀察目標,告訴學生觀察什么,注意什么,提出觀察的要求,明確觀察的目的。其次,要指導學生把握觀察的重點,明確觀察的重點是放在全面觀察上,還是部分和個別觀察上。如果重點觀察完整動作示范就應當按動作順序,把完整動作劃分為幾個技術環(huán)節(jié),逐一進行觀察。如跳遠大致可以分為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技術環(huán)節(jié),觀察的重點應放在各個技術環(huán)節(jié)的相互連接上。如果觀察重點確定為動作的某一技術環(huán)節(jié),那么對這一技術環(huán)節(jié)的動作要點必須明確,才便于發(fā)現(xiàn)問題。如推鉛球的最后用力,應重點引導看教師的“蹬、轉、送、推、撥”這幾個動作要點。再次,幫助學生選擇正確的觀察點。觀察點就是觀察者的立足點,觀察點是由學生觀察的目的和場地、器材及動作的特點所決定的。根據(jù)需要可以選擇正面、側面、背面,并要確定合適的距離,如前滾翻、后滾翻等移動距離較短的動作,除根據(jù)動作特點選擇側面觀察點外,觀察的距離應距教師示范位置近些。
三、指導學生掌握糾正錯誤動作的方法
技術動作的學習,不可能一步到位,尤其小學生更是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所以指導學生掌握糾錯的方法很重要。在學生出現(xiàn)錯誤動作后,首先要幫助學生分析產生錯誤動作的原因,從根源著手,由內及外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要指導學生積極尋找和運用輔助手段,通過輔助練習逐步糾正錯誤動作。如教學投擲壘球時,學生擲出的角度很低,在練習中可以投擲前上方設置高2-3米的橫繩,要求學生擲出的球必須越過橫繩,通過練習逐步糾正出手低的毛病。再次,通過誘導性練習的方法,如教學前滾翻時,對滾翻時兩腿并不緊的學生,可在兩腿間夾一張紙片進行練習;誘導學生滾翻時必須雙腿并緊。第四,運用正誤動作對比的方法。在教學中請掌握動作正確與錯誤的學生進行示范對比,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手段感受動作的要領,明確動作的關鍵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四、指導學生分組進行學練
教師根據(jù)全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劃分學習小組,在每個學習小組中安排掌握動作水平不同的學生。在小組學練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積極采用相互討論、相互指導、相互幫助、相互糾正、共同提高的新型合作學習方式,通過這種互助性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練習水平,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
五、指導學生應用技能解決問題
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反過來應用則是對所學知識的內化和鞏固。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使所教知識向生活靠攏,讓學生學習生活化的體育,指導學生用掌握的技能去解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如在學習中蹲踞式跳遠后,教師可接著安排一個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游戲,模擬生活中的場景設置障礙,讓學生從上面跨過、跳過,來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做到學以致用。
總之,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的體育教學中,必須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出一個由簡到繁、由易至難、由表及里漸進過程的學法,它能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模仿、交流等活動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它能進一步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好體育知識、技能的樂趣和自信心。
(作者單位:遼寧省遼陽縣首山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