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運用和諧理論完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3-11-05 07:20:06胡瀾
      改革與開放 2013年20期
      關鍵詞:和諧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胡瀾

      摘 要: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和諧理論,和諧思想成了治國安民的根本法則與根本哲學。而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根本價值目標,是社會發(fā)展與人的全面發(fā)展和諧一致。在此基礎上,提出用和諧思想促進觀念更新,即樹立和諧教育的目標和樹立為和諧社會服務的目標,同時,提出用和諧思想促進良好環(huán)境的營造:創(chuàng)造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構建和諧的精神環(huán)境,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環(huán)境,規(guī)范虛擬環(huán)境。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諧

      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和諧理論

      1.“和諧”的本質及價值

      中華文化精神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重道德,二是重和諧。中國哲學一直秉承著中正、均衡和和合的精神——和就是適度。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和諧”是一種內外協(xié)調、上下有序的狀態(tài),無所不在。以儒家為主的諸子百家認同和諧,既把它作為處世之道(“和為貴”),也把它作為最終的奮斗目標。關于傳統(tǒng)文化中“和諧”本質的闡述,孔子認為是“和而不同”:這里的“和”是多種因素的并存與互補,是一種有差異的統(tǒng)一;“同”是不能催生新的事物的簡單相加,完全擯棄了不同的意見。在此基礎上,孔子甚至還提出了做人的根本原則:不同因素的和諧相處相生是事物的本質,故和諧的本質在于協(xié)調各種不同因素的差異,最終達到“萬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境界。孔子還據(jù)此提出了實現(xiàn)和諧價值的原則與規(guī)范,使和諧思想成了治國安民的根本法則與根本哲學。這一思想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除了儒家,還有一大派別道家,它講求天人合一,強調人要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一種宇宙觀。其實,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其實都講求在統(tǒng)一的整體中,每一個部分都有自己的位置,只有在其位得其所,就能構成穩(wěn)定的的秩序,順利發(fā)展和發(fā)揮其作用。

      2.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諧理論的基本內容

      首先,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和諧思想不僅是一種愿望和追求,還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包括了四個層次的內容:宇宙觀——天人合一;價值觀——以和為貴;辨證思維方式——和而不同;處世原則——極高明而道中庸。這些構成了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讓人們以淡泊之性去修持,以盡心知性的心態(tài)去內省。其次,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和諧思想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家庭、人與社會之間的協(xié)調關系。史伯說:“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比寮艺J為家庭的和諧是社會的基礎,家庭和睦能影響到社會關系的和順,所以,儒家提出以修身為起點,以家庭和諧為基礎,最終達到大同社會。再次,儒家重視集體精神和互相合作,和諧就是差異的統(tǒng)一性?!昂汀笔怯糜趨f(xié)調“不同”的,這是一種極為復雜的平衡,不僅主張多樣性,還主張共生互促:道并行而不相悖,最終使不同的東西都能夠得到新發(fā)展。

      二、馬克思主義的和諧理論

      建立真正實現(xiàn)人類全面自由發(fā)展的和諧社會,是人類的美好追求,更是馬克思主義的理想。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根本價值目標是社會發(fā)展與人的全面發(fā)展和諧一致,共產(chǎn)主義理想追求本質上就是對這種一致性的追求,不僅是社會的發(fā)展,更有人的全面自由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歷史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分析中,內在地包含了豐富的和諧思想,系統(tǒng)論認為系統(tǒng)是“以規(guī)則的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的形式結合著的集體”,這就揭示了社會系統(tǒng)中的各種要素的辯證關系。

      同時,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人所特有的生存方式。通過實踐,不僅建立了社會聯(lián)系,也形成具有和諧理念的社會基礎,還是實現(xiàn)和諧的理想向和諧的現(xiàn)實轉化的必要手段。社會是人與人相互交往的產(chǎn)物,人是推動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根本力量,而人自身的和諧發(fā)展,是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基礎和尺度。馬克思在他的歷史理論中,認為理想社會的本質特征是“自由個性”的實現(xiàn),其基本要點是:建立在社會生產(chǎn)力高度發(fā)展基礎之上的個人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和自由個性的實現(xiàn),亦即每個人的能力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所以,人的和諧發(fā)展是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反映了和諧社會的發(fā)展情況,人的和諧發(fā)展程度決定社會和諧發(fā)展的程度,兩者之間的和諧度是相對應的。

      三、用和諧理論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更新

      1.樹立和諧教育的目標

      教育中的各個構成要素有機統(tǒng)一并且相互協(xié)調,才能稱為和諧教育。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諧環(huán)境,首先要樹立和諧教育的目標。這個目標至少包含以下構成部分:公平正義——學校能夠正確處理學生中存在的各種矛盾,各項政策、措施不僅代表正義,還有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民主——學生有機會并且能主動發(fā)揮主人翁精神,起到監(jiān)督作用;友愛——尊敬師長,同學和睦;充滿活力——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安定有序——正確引導學生看待各種問題,維護校園的穩(wěn)定。樹立和諧教育的目標,還應該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以往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過多強調政治色彩,與日趨豐富多樣化的社會實踐結合不夠,往往給人假大空的感覺,那是因為不能針對學生主體的個體差異采取形式多樣的方式方法,不能得到學生認同。加強針對性,就是要擺脫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脫節(jié)。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大的兩個問題是貧困生和大學生就業(yè)問題。貧困生常有自卑、抑郁心理;大學生擇業(yè)面臨著很大的挑戰(zhàn),許多學生情緒上波動不穩(wěn),意志上搖擺不定,從而形成痛苦、悲觀的消極心理狀態(tài)。和諧教育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的保證,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來抓,立足和諧教育的目標和高起點,切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2.樹立為和諧社會服務的目標

      構建和諧社會理論要能夠得以貫徹實施,首先使和諧社會理論能夠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樹立為和諧社會服務的目標就是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為了學生發(fā)展的角度滿足大學生的需要,調動大學生內在的積極性。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結構模式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黨團工作+輔導員工作”。黨團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但黨團工作往往偏重政治思想教育,偏重于政治價值觀念的灌輸,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格教育、成才教育。這種偏重于政治價值觀念的灌輸?shù)姆绞?,沒有正確樹立為和諧社會服務的目標。其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支較高理論水平的師資隊伍和最易接受新鮮事物的學生群體,完全能夠對和諧社會的構建起到良好的理論創(chuàng)造、教育、宣傳作用,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服務。

      四、用和諧理論促進高校良好環(huán)境的營造

      1.創(chuàng)造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

      校園內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包括地理位置、人文景觀、校容校貌、綠化狀況、教學科研設施等。道德品質首先是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形成的,物質環(huán)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一方面,美好的校園環(huán)境可以使大學生們道德思想受到了直觀感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其心理更加舒暢,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也易于形成高尚、文明、道德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環(huán)境生活化了,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效果會更加明顯。

      2.構建和諧的精神環(huán)境

      校園精神環(huán)境是不容忽視的教育資源。這種由廣大教職員工和學生共同參與所形成的校風、校園文化和學術氛圍,是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對于校風而言,作為重要的載體,不僅是衡量辦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是大家精神風貌的綜合體現(xiàn),更能夠成為大學生自覺成才的穩(wěn)定推動力量,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對于校園文化氛圍,它起著塑造大學生道德品質的作用,能使大學生在思想觀念和情感上產(chǎn)生認同感,對于精神、情趣都具有同化作用;高校還要有濃郁的學術氛圍,學術性是所有高等教育的內在特質,高等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交流思想,促進學術創(chuàng)新。

      3.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環(huán)境

      高校是大學生認識社會的主要環(huán)境,雖然所能接觸的人范圍比較窄,但是就在高校這個小社會里,大學生通過交往,形成了以情感為基礎的相互關系。所以說,大學里融洽的人際關系,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的合作性與適應能力,是大學生圓滿完成學業(yè)的保證。學生們“帶著各自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來到大學校園,在新環(huán)境中相互交融、彼此撞擊,不斷地改變或矯正著舊有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比谇⒌娜穗H關系環(huán)境可以使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得到滿足感,積累情感體驗并將其轉化為自覺成才的行動。大學的人際關系環(huán)境不僅包括學生之間,還包括師生之間的。目前,師生交往趨于多樣化、平等化,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給予學生人格尊重、人文關懷和人情溫暖,以人格魅力去感召學生。

      4.規(guī)范虛擬環(huán)境

      毋庸諱言,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正在改變,甚至叫主宰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模式,影響著其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傳統(tǒng)意義上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開放性、交互性、虛擬性等特點,它使得教育獲得了極大的發(fā)展空間,把越來越多的機會和可能留給大學生。在我們承認網(wǎng)絡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副作用的同時,也拓寬了我們進行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為我們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社會化。鑒于此,我們不妨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虛擬環(huán)境”,增強免疫力,就完全有可能使網(wǎng)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錢遜.中華文化精神[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1).

      [2] 朱鵬武.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諧思想的基本內容[D].鄭州:河南大學,2006.

      [3] 劉衛(wèi)學.中外和諧思想發(fā)展的脈絡[J].江西社會科學,2005(6).

      [4] 肖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5] 劉玉君.高校和諧校園文化構建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7.

      [6] 吳敏英.以人為本視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發(fā)展[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3).

      [7] 夏建堯.論“和諧”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 (1):65.

      [8] 劉燕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岱宗學刊,2006(2).[9]徐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背景下的高校德育環(huán)境[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5.

      [10] 朱雯云.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和諧校園構建[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1).

      [11] 張曉宇.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構建和諧社會[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06.

      (作者單位:川北醫(yī)學院)

      猜你喜歡
      和諧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課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構建社會主義新型和諧勞動關系實證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20:54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對班主任管理的幾點看法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18:08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麻江县| 清水河县| 旺苍县| 阿拉善左旗| 乐东| 合江县| 胶南市| 都昌县| 卢氏县| 武乡县| 德令哈市| 金塔县| 马尔康县| 东港市| 新疆| 子洲县| 筠连县| 岢岚县| 钟山县| 澳门| 河曲县| 南城县| 图们市| 洱源县| 满洲里市| 枣强县| 厦门市| 台南县| 宝兴县| 高州市| 铁岭市| 电白县| 腾冲县| 巴林右旗| 红原县| 海伦市| 海口市| 冀州市| 鄄城县| 祥云县| 灵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