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虎,龐明寶,張樹寧
(河北工業(yè)大學(xué) 土木工程學(xué)院,天津 300401)
交通流的非線性研究是近年來交通科學(xué)與工程的熱點課題[1-5].該理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從控制交通流無序現(xiàn)象(混沌)的角度來達到抑制交通擁堵、提高道路交通效率的目的[3-5].具體采用交通流混沌智能識別系統(tǒng)[6],一旦出現(xiàn)最大李亞普諾夫指數(shù)(Maximal Lyapunov Exponents,max)大于0即快速判別為混沌,并迅速加入混沌控制信號,使不穩(wěn)定周期運動轉(zhuǎn)化為周期運動,實現(xiàn)交通流從混沌狀態(tài)迅速回到有序狀態(tài),以達到控制混沌、避免擁堵(無序狀態(tài))發(fā)生的目的.作者進行的以“一個入口匝道的高速公路區(qū)段”為對象的混沌控制初步研究[5,7],已證明了該思想方法的可行性.由于是初步研究,缺乏對混沌控制的機理特別是控制后各物理指標變化的深入分析.
一般高速公路匝道控制的物理效果測度是從效率性角度進行考評的[8-9],通過建立包括匝道和主線通行能力、行駛時間、匝道延誤等指標體系及其相關(guān)評價方法予以實現(xiàn).為避免只注重效率而忽視用戶的公平性,Wu、Tian等將Gini系數(shù)作為評價公平性的指標[8-9],與效率性指標一起進行綜合評價.這些為匝道混沌控制物理效果測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依據(jù),但由于不涉及交通流混沌,需要針對匝道混沌控制策略進行具體物理效果的分析;部分研究涉及到一些指標的具體分析,但偏重于匝道總延誤、總行駛時間這些匯總指標,缺乏匝道各區(qū)段物理指標如各區(qū)段行駛時間等的分析;缺乏中間匝道長度、排隊長度限制對各物理指標的影響分析.實際上高速公路匝道作為復(fù)雜非線性系統(tǒng),中間匝道長度、排隊長度限制等的不同設(shè)計與管控方案對混沌控制物理效果具有不同的影響,在高速公路匝道混沌控制時不僅需要考慮道路狀態(tài)、交通需求,還必須對匝道各個區(qū)段指標進行研究,才能對高速公路匝道控制非線性行為機理進行深入分析.基于此,本文在文獻[5]研究的基礎(chǔ)上,采用元胞自動機模型對高速公路匝道模糊延遲反饋控制(Fuzzy delay feedback control,F(xiàn)DFC)混沌控制進行仿真實驗,為混沌控制物理效果的綜合評價、深入的混沌控制器優(yōu)化設(shè)計提供基礎(chǔ).
以一個入口匝道的高速公路區(qū)段為研究對象[5,7],匝道單車道,主線雙車道長度500m.考慮到交通流是不確定性極強的非線性系統(tǒng),本研究采用對稱式雙車道元胞自動機模型(STNS模型)來具體表述研究對象所示的交通流過程[4,10],進行高速公路匝道混沌控制時間指標的研究.該模型以1 s為仿真步長,1.5m一個元胞,1輛標準車占4個元胞.用與分別表示第 輛車在第 時刻的位置和速度;為第 輛車在第 時刻與前車 +1間的空元胞數(shù); 為車長;是第 輛車在第 時與旁車道上的前車間的空元胞數(shù);是第 輛車在第 時與旁車道上的后車間的空元胞數(shù);safe是確保車輛不會發(fā)生撞車的安全距離.
匯入?yún)^(qū)緩沖車道車輛匯入主線規(guī)則:
匝道混沌控制采用FDFC方法[5],以延遲信號與輸出信號的差值、誤差變化為輸入,匝道調(diào)節(jié)率為輸出.在時間性指標方面,由于匝道控制對匝道用戶的影響是直接的和不公平的[8-9],本研究對主線用戶依然采用主線總行駛時間為主線用戶指標;在匝道方面,將整個匝道分為駛?cè)牖驘羟皡^(qū)段(從研究對象匝道方向入口到信號燈前停車線,該段長度定義為排隊長度限制)、中間匝道區(qū)段(從燈前停車線到匯入?yún)^(qū),該段長度定義為中間匝道長度)、匯入?yún)^(qū)段3部分,匝道用戶的行駛時間分為燈前(或駛?cè)耄┬旭倳r間、等燈時間、中間匝道行駛時間、匯入時間4部分,以及匝道總行駛時間、全線總時間等指標.
采用STNS模型來具體表述研究對象天津市一個入口匝道高速公路區(qū)段的交通流過程[4,10],堵塞密度110 veh/(km lane),中間匝道長度80m,排隊長度限制90m.取 =1即周期1軌道,進行不同交通狀態(tài)下多個實驗.對每個案例進行混沌控制信號施加和不施加共3 h的重復(fù)仿真實驗,并將結(jié)果整理為混沌狀態(tài)下和非混沌狀態(tài)下兩類實驗,取各自30個案例進行平均1 h的實驗結(jié)果分析.
1)在混沌狀態(tài)下,施加控制信號進行匝道調(diào)節(jié),主線、匝道用戶各區(qū)段時間指標與不施加控制信號相比增減不同.如表1中例2,施加控制信號可使主線總行駛時間減少1854 s;而匝道用戶燈前行駛時間增加551 s,等燈時間475 s,中間匝道行駛增加393 s,匯入時間減少111 s,匝道總行駛時間增加1 308 s,全線總行駛時間減少546 s.這是由于施加控制信號,使匯入?yún)^(qū)從無序轉(zhuǎn)化為有序狀態(tài),主線車輛可快速通過匯入?yún)^(qū)而使行駛時間減少.匝道車輛匯入變易,匯入時間減少;匝道車輛由于施行匝道調(diào)節(jié),使得部分車輛等燈而必須在燈前減速,增加燈前行駛時間、等燈時間;部分車輛由于等燈,在中間匝道行駛時必須從零速度開始加速,而使匝道總行駛時間增加.
2)雖然匝道用戶總行駛時間增加,但主線車輛總行駛時間減少更多,使得全線總時間還是減少.這進一步證明在混沌狀態(tài)下,通過施加混沌控制信號進行匝道調(diào)節(jié),可使交通流從無序轉(zhuǎn)化為有序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總行駛時間最小化、道路通行能力最大化這一效率性目標.
3)系統(tǒng)總行駛時間減少是以匝道用戶總行駛時間的增加為代價,帶來了社會的不公平性,需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若不施行混沌控制進行匝道調(diào)節(jié),可能會帶來匯入?yún)^(qū)的堵塞,如例5,反而使總行駛時間增加;二是全線總行駛時間最小化是追求系統(tǒng)主要目標-效率性的體現(xiàn),但必須采用其它如Gini系數(shù)等方法,對控制策略進行微調(diào),以兼顧社會公平性原則.
4)主線上游、匝道需求的不同使混沌控制效果有明顯的差別.對各種組合下各自30個案例的實驗結(jié)果統(tǒng)計得到:對主線上游、匝道需求都小的情況(如表中例1),全線總行駛時間平均減少44~84 s;對主線上游小、匝道需求較大的情況(如例3),全線總行駛時間平均減少271~287 s;對主線上游大、匝道需求量較小的情況(如例2),全線總行駛時間平均減少546~627 s;對主線上游、匝道需求都大的情況(如例4),全線總行駛時間平均減少1 341~1 957 s.這說明混沌控制效果與交通需求相關(guān),匝道需求、主線上游流量越大,特別是主線上游越大,控制的效果越明顯.
1)在非混沌狀態(tài)下,若施加混沌控制信號進行匝道調(diào)節(jié),雖然能帶來主線用戶行駛時間的減少,但減少量小于匝道用戶行駛時間的增加量,使得全線總時間在增加.如表中例1,施加控制信號,使得主線總行駛時間減少801 s;匝道總行駛時間增加1 238 s,全線總行駛時間反而增加437 s.結(jié)合3.1結(jié)論可進一步證明高速公路匝道混沌控制信號施加與取消Bang-Bang條件的正確性:利用交通流混沌快速識別系統(tǒng)判別高速公路是否處于混沌狀態(tài),當處于非混沌狀態(tài)時,匝道上的信號燈一直綠燈放行;否則必須加入混沌控制信號進行匝道調(diào)節(jié);而當出現(xiàn)連續(xù)小于零時,應(yīng)取消匝道混沌控制信號,實現(xiàn)總行駛時間最小化、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最大化這一效率性目標.
2)非混沌狀態(tài)下施加混沌控制信號進行匝道調(diào)節(jié),不僅不能實現(xiàn)效率性目標,還給匝道用戶帶來了更加嚴重的社會不公平行性.這種不公平行性可通過高速公路匝道混沌控制信號施加與取消的Bang-Bang條件予以初步解決.
表1 混沌狀態(tài)下施加與不施加控制信號后各時間指標比較Tab.1 Time in dices'comparison between inputting and not inputting controlsi gnalunder chaosstate
表2 非混沌狀態(tài)下施加控制信號后各時間指標變化Tab.3 Time indices'varietiesa fter inputting controlsi gnalunderno chaos state
1)不同的中間匝道長度對主線用戶會產(chǎn)生不同的混沌控制效果.中間匝道長度從60m到130m,控制后主線總行駛時間減少分別為1 413 s、1 825 s、3 719 s、1 670 s、2 230 s,100m時效果最明顯.這是由于對較短的中間匝道長度,在控制信號施加后,車輛從燈前標線啟動后速度不大即進入?yún)R入?yún)^(qū),影響到以較高速度行駛的主線車輛,使得主線總行駛時間變大;若中間匝道太長,中間匝道內(nèi)車輛較多,形成中間匝道內(nèi)車輛可能的走走停停與排隊,車輛依然不能以合適的速度進行匯入,影響到主線用戶,使主線總行駛時間增加.只有當中間匝道長度為合適值時,中間匝道車輛才能以合適的速度進行匯入,對主線用戶影響降低到最大程度.
2)不同的中間匝道長度對匝道用戶會產(chǎn)生不同的混沌控制效果.中間匝道長度從60m到130m,控制后燈前行駛時間增加分別為23 s、13 s、585 s、512 s、714 s,隨中間匝道長度的增加而增加;中間匝道行駛時間增加分別為743 s、1 818 s、2 120 s、1 168 s、1 093 s,隨著中間匝道長度的增加中間匝道行駛時間在增加,但時間增加以100m時最多;匯入時間減少分別為788 s、899 s、921 s、987 s、395 s;匝道總行駛時間增加分別為561 s、1 699 s、2 091 s、1 355 s、1 999 s,以100m時增加最多.這是由于中間匝道長度太短,匝道用戶在中間匝道的總行駛時間自然就較短,控制后增加的時間也少;而中間匝道長度太長,匝道總行駛時間相應(yīng)增加,在控制時由于中間匝道內(nèi)容納的車輛較多,形成匯入的車輛也較多,匝道總行駛時間增加部分也相應(yīng)減少,而中間匝道取100m時匝道總行駛時間增加的最多,對匝道用戶最不公平.
3)在本例中,中間匝道長度取100 m時總行駛時間減少最多,效率最高.但此時匝道用戶行駛時間增加最多,這進一步說明效率性高的方案也可能會是最不公平性的方案,必須從公平性角度對其進行調(diào)整,以兼顧社會公平性原則.
4)在道路設(shè)計時合理的中間匝道長度是必須的,這直接影響到匝道控制主要目標-效率性的實現(xiàn)程度.而從交通管控角度,中間匝道長度是固定值,對于較短、較長的中間匝道,需要結(jié)合其它協(xié)調(diào)控制措施才能使得控制效果更加明顯.
表3 不同中間匝道長度各時間指標變化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time indices'varietie samong different middle ramp length
1)不同的匝道排隊長度限制對主線和匝道用戶會產(chǎn)生不同的混沌控制效果.從60m到90m,隨著排隊長度限制的增加,控制后減少的主線總行駛時間部分在增加,增加的匝道總行駛時間部分在增加,但減少的全線總行駛時間在增加;而從90m到120m,隨著排隊長度限制的增加,控制后減少的主線總行駛時間部分在減少,增加的匝道總行駛時間部分在減少,但減少的全線總行駛時間在減少.即90 m時全線總行駛時間減少181 s,效率最高.
表4 不同匝道排隊長度限制時各時間指標變化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time indices'varietiesamong different ramp queue length restriction
2)這種高效率實際上意味著在給主線用戶帶來的時間節(jié)約最多的同時,給匝道用戶帶來時間增加的最多,即最不公平.因此單純從匝道用戶角度,可以設(shè)計較短的排隊長度限制,但該方式下會限制匝道需要,部分匝道用戶選擇其它道路造成其它路段的擁堵;較長的排隊長度限制,雖然控制后匝道總行駛時間節(jié)約部分在減少,但由于匝道排隊車輛較多,匝道總行駛時間絕對量較大,使得全線總時間更大.因此排隊長度限制的合理選擇非常重要.
若將該規(guī)則修改為“超過排隊長度限制后匝道用戶依然排隊等待”,此時當排隊長度超過容量限制時,匝道新用戶將排隊在其他道路上,給其它道路造成新的擁堵;從本匝道控制的角度,排隊長度限制將是無窮大,匝道總行駛時間非常大,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若將該規(guī)則修改為“超過排隊長度限制后匝道必須綠燈放行”,此時實現(xiàn)匝道、主線用戶的公平,但如3.1所述,在混沌狀態(tài)下,特別是匝道需求和上游流量均較大的情況,匝道匯入?yún)^(qū)出現(xiàn)大面積堵塞的概率也在加大.
因此在高速公路設(shè)計時,除從幾何線性、道路空間等考慮排隊限制外,還應(yīng)該兼顧交通控制的影響因素,設(shè)置適宜的匝道排隊長度限制.
3)在交通管控中,匝道排隊長度限制是固定值,但規(guī)則的具體選擇對控制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本實驗結(jié)合主線上游、匝道需要的大小分四種情況討論,部分案例見表5,其中中間匝道長度80 m,排隊長度限制為90m;“-”表示擁堵;表中a表示超過匝道長度限制時用戶離開或等待,b表示超過限制時必須綠燈放行的規(guī)則.
表5 超過匝道排隊長度限制時不同規(guī)則的時間指標比較Tab.5 Comparison of time index under different ruleswhen exceeding the constraintof ramp queue length
①主線上游、匝道需求都較小的情況.見表中例1,顯然超過限制時綠燈放行為較好規(guī)則,這是由于匝道需求、主線上游都較小,發(fā)生大面積交通堵塞的概率也小,從最大限度利用道路交通資源、用戶公平性原則角度,綠燈放行雖然造成主線總行駛時間的增加,但能降低匝道總行駛時間,使得全線總時間減?。?/p>
②主線上游大匝道需求小的情況.當匝道需求較小時采用綠燈放行方式(例2)較佳;而當匝道需求一般小時,采用用戶排隊等待的方式(例3)較佳.
③主線上游小匝道需求大的情況.當主線上游較小時采用綠燈放行方式(例4)較佳;而當主線上游一般小狀態(tài)下,采用用戶排隊等待的方式(例5)較佳.
④主線上游大匝道需求大的情況.當主線上游和匝道需求都較大時(例6),必須采取匝道用戶排隊或等待的方式,不能采用匝道綠燈放行方式,否則就會導(dǎo)致高速公路區(qū)段擁堵,降低道路通行能力;而當主線上游和匝道需求都非常大時(例7),必須將匝道控制、主線控制和其它道路控制結(jié)合,采用協(xié)調(diào)控制的方式.
對基于元胞自動機模型的高速公路匝道混沌控制進行仿真實驗,就時間指標變化進行分析,對中間匝道長度和排隊長度限制對控制的物理效果影響進行討論.本研究僅是匝道混沌控制機理的初步分析,尚需在此基礎(chǔ)上就混沌控制效果綜合評價、混沌控制器優(yōu)化設(shè)計進行研究,并進一步創(chuàng)造應(yīng)用條件,以便在實際應(yīng)用中得到進一步檢驗和改進.
[1]Lo Shih-Ching,Cho Hsun-Jung.Chaosand controlof discrete dynamic trafficmodel[J].Journal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2005,342:839-851.
[2]Zhao Xiaomei,Gao Ziyou.A controlmethod for congested traffic induced by bottlenecks in the coupledmap car-follow ingmodel[J].PhysicalA,2006,366:513-522.
[3]張勇.交通流的非線性分析、預(yù)測和控制 [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xué),2011.
[4]任沙沙,龐明寶,王彥虎,等.基于減法聚類的高速公路主線速度FNN混沌控制 [J].公路交通科技,2012,29(7):124-131.
[5]龐明寶,賀國光,馬寧.基于遺傳算法的高速公路混沌系統(tǒng)模糊延遲反饋匝道控制 [J].土木工程學(xué)報,2009,42(3):125-131.
[6]龐明寶,賀國光.基于支持向量機的交通流混沌快速識別研究 [J].系統(tǒng)工程學(xué)報,2007,22(6):593-598,619.
[7]龐明寶,賀國光,馬寧.基于延遲反饋的高速公路匝道混沌控制研究 [J].武漢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交通科學(xué)與工程版,2008,32(5):959-962.
[8]Wu J,M cDonald M,ChatterjeeK.A detailed evaluationof rampmetering impactsondriverbehaviour[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F,2007,10:61-75.
[9]Tian Qiong,Huang Hai-Jun,Yang Hai,etal.Efficiency and equity of ramp controland capacity allocationmechanisms in a freeway corridor[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C,2012,20:126-143.
[10]張晶晶,龐明寶,任沙沙.基于元胞自動機模型的高速公路可變速度交通流特性分析 [J].物理學(xué)報,2012,61(24):24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