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浪,余 靜,夏 雪,高瑩瑩,楊迎春,汪嘉楊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資源環(huán)境學院,四川 成都 610225)
鎳價格昂貴,但在電鍍、特種冶金、石油化工催化劑制備等領域中被廣泛使用。含鎳廢水直接排放會嚴重污染環(huán)境,并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隨鎳使用量的逐漸增大,鎳的回收及再生利用已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1-2]。本課題組曾采用二壬基萘磺酸(DNNSA)-煤油溶液萃取含高濃度鎳的電鍍廢水,鎳萃取率達99%以上。鎳的反萃取是將負載鎳的有機相與反萃劑接觸,使鎳進入水相從而被回收的過程。目前使用較多的反萃取方法主要有沉淀反萃取法[3]、還原反萃取法[4]及簡單反萃取法[5-7]。其中,簡單反萃取法一般用于被萃取金屬與萃取劑形成的萃合物穩(wěn)定性不佳時。該法工藝簡單,易連續(xù)操作,但選擇性較差。
本工作采用簡單反萃取法對含鎳DNNSA-煤油溶液進行反萃取,考察了反萃劑種類、反萃時間、反萃溫度、油水比(負載鎳的有機相與反萃劑的體積比)、反萃劑濃度等工藝條件對反萃率的影響。反萃取后的DNNSA可循環(huán)使用,減少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
DNNSA和煤油:工業(yè)級;NiSO4·6H2O,NaOH,H2SO4,HNO3,HCl,KCl,NaCl:分析純。
DNNSA-煤油溶液:DNNSA濃度為0.1 mol/L;模擬含鎳廢水:用NiSO4·6H2O配制,Ni2+濃度為0.03 mol/L。
GGX-6型賽曼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北京海光儀器公司;ALC-210.4型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有限公司; THZ-C-1型臺式冷凍恒溫振蕩器:江蘇太倉市實驗設備廠;H-800型透射電子顯微鏡:日本日立公司;Nicolet IS10型傅立葉紅外光譜儀:Thermo Scientif i c公司。
將一定量的DNNSA-煤油溶液和模擬含鎳廢水按1∶3的體積比加入錐形瓶,置于30 ℃的恒溫振蕩器中,在轉速為200 r/min的條件下萃取30 min,然后將混合液移入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上層有機相即為反萃取實驗所需的含鎳DNNSA。
將Ni2+濃度為0.024 mol/L的含鎳DNNSA與一定濃度的反萃劑(NaOH溶液、NaCl溶液、KCl溶液、HCl、H2SO4、HNO3)按一定的體積比(油水比)加入錐形瓶,置于一定溫度的恒溫振蕩器中,在轉速為200 r/min的條件下反萃取一定時間,然后將混合液移入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完全分層后讀取兩相體積,并取下層水相測定Ni2+濃度,計算反萃率。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水相中的Ni2+濃度[8]。
在反萃溫度為25 ℃、油水比為1、反萃時間為30 min、反萃劑濃度為0.1 mol/L的條件下,反萃劑種類對反萃率的影響見表1。由表1可見:采用酸作為反萃劑時反萃率均較高,H2SO4作為反萃劑時反萃率最高,因為H2SO4為二元酸,相同濃度時,H2SO4解離出的H+濃度要大于HNO3和HCl[9],且采用H2SO4作為反萃劑時得到的NiSO4溶液可回用于電鍍鎳工藝中,有利于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KCl溶液和NaCl溶液作為反萃劑時,溶液中離子強度增大,一方面降低了Ni2+與反膠團帶電荷的內表面間的靜電作用,另一方面減小了表面活性劑極性分子間的靜電斥力,導致高離子強度下反膠團變?。?0],有一定的反萃效果,但反萃率較低; NaOH溶液作為反萃劑時,生成Ni(OH)2沉淀。故以下實驗均采用H2SO4作為反萃劑。
表1 反萃劑種類對反萃率的影響
在H2SO4作為反萃劑、反萃劑濃度為0.1 mol/L、油水比為1、反萃溫度為25 ℃的條件下,反萃時間對反萃率的影響見圖1。
圖1 反萃時間對反萃率的影響
由圖1可見: 隨反萃時間延長,反萃率先升高;當反萃時間為10 min時,反萃率最高,為85%;繼續(xù)延長反萃時間,反萃率逐漸降低。因此,本實驗適宜的反萃時間為10 min。
在H2SO4作為反萃劑、反萃劑濃度為0.1 mol/L、油水比為1、反萃時間為10 min的條件下,反萃溫度對反萃率的影響見圖2。
圖2 反萃溫度對反萃率的影響
由圖2可見:隨反萃溫度升高,反萃率逐漸升高;當反萃溫度超過30 ℃后,反萃率增加趨勢趨緩,且提高反萃溫度會加大能耗;當反萃溫度為40℃時,反萃率最高。綜合考慮,本實驗選擇反萃溫度為30 ℃。
為了進一步回收利用被萃取的鎳,反萃取時要采用盡可能大的油水比,但同時也需要考慮反萃率,以期采用較少的反萃級數(shù)獲得更佳的反萃效果[9]。因此選擇油水比時應根據萃取液的實際濃度,綜合考慮反萃效果、富集能力及經濟效益等因素。在H2SO4作為反萃劑、反萃劑濃度為0.1 mol/L、反萃溫度為30 ℃、反萃時間為10 min的條件下,油水比對反萃率的影響見圖3。由圖3可見:隨油水比增大,反萃率逐漸下降;當油水比為3時,反萃率仍達52.2%。綜合考慮,本實驗選擇油水比為3。
圖3 油水比對反萃率的影響
在H2SO4作為反萃劑、油水比為3、反萃溫度為30 ℃、反萃時間為10 min的條件下,反萃劑濃度對反萃率的影響見圖4。
圖4 反萃劑濃度對反萃率的影響
由圖4可見:隨反萃劑濃度增加,反萃率明顯提高;當反萃劑濃度為0.4 mol/L時,反萃率高達98.2%。這是因為:DNNSA萃取鎳的反應為陽離子交換反應[11],被萃取的鎳離子與DNNSA磺酸基上的氫交換,形成磺酸鹽,并進入反膠團內部;當反萃劑濃度越高時,H+濃度越高,越有利于鎳離子的反萃取??紤]到萃取劑DNNSA的回收利用及鎳的回收,本實驗選擇反萃劑濃度為0.3 mol/L,此時反萃率為81.5%。
含鎳DNNSA反萃取前后的FTIR譜圖分別見圖5a和圖5b。圖5a中1 220 cm-1處和1 050 cm-1處為磺酸鹽的特征峰,表明被萃取進入有機相的鎳與DNNSA形成了磺酸鹽,與文獻[12-14]的研究結果一致。圖5b中1 170 ,1 040,609,505 cm-1處均為磺酸鹽的特征峰,表明含鎳DNNSA已被硫酸反萃取完全。圖5a中1 160,617,517 cm-1處是磺酸基的特征峰,分別對應于圖5b中1 170,609,505 cm-1處的特征峰。這是因為,1 170 cm-1處的特征峰歸屬于S—O的伸縮振動,當鎳與磺酸基中的氧配位形成磺酸鹽時,氧原子上的電子云向鎳離子方向偏移,削弱了S—O鍵,故此特征峰向低頻方向移動。圖5a中未看到對應于圖5b中1 040 cm-1處特征峰的類似變化,應是被磺酸鹽的1 050 cm-1處特征峰所掩蔽。而609 cm-1和505 cm-1處的特征峰歸屬于S—C伸縮振動,正是由于S—O氧原子的電子云向鎳離子方向偏移,使得S—C伸縮振動特征峰向高頻移動[15]。
圖5 含鎳DNNSA反萃取前(a)后(b)的FTIR譜圖
用經過硫酸反萃取后靜置分層得到的DNNSA再萃取Ni2+濃度為0.029 mol/L 的模擬含鎳廢水,重復4次反萃取—萃取實驗,Ni2+萃取率分別為66.1%、62.4%、63.1%和60.7%,表明DNNSA經硫酸反萃取后對Ni2+的萃取率基本保持不變,完全可以多次重復使用。
采用簡單反萃取法回收DNNSA中的鎳。在硫酸作為反萃劑、反萃劑濃度為0.3 mol/L、反萃時間為10 min、反萃溫度為30 ℃、油水比為3的工藝條件下,反萃率達81.5%。反萃取后得到的DNNSA可多次重復用于含鎳廢水的萃取處理,Ni2+萃取率基本保持不變。
[1] 劉厚全. 鎳回收技術近況[J]. 齊魯石油化工,1987(2):42-47.
[2] 房祥華. 湖北某地冶煉工業(yè)廢渣中銅、鋅的浸出及分離提純工藝的研究[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09.
[3] 付子忠,鄭劍平,趙瑞卿,等. 用草酸溶液從負載銣的P204和P507有機相中直接反萃取沉淀銣的研究[J].濕法冶金,2008,27(4):237-241.
[4] 肖純,唐謨堂,楊聲海,等. 用鐵粉和稀硫酸還原反萃P204中Fe3+[J].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8(4):663-668.
[5] Alberts E,Dorf l ing C. Stripping conditions to prevent the accumula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iron on the organic phase in the solvent extraction circuit at skorpion zinc[J]. Miner Eng,2012,40:48-55.
[6] 楊錦瑜,張倩,劉雪穎,等. 從負載低濃度銣的t-BAMBP有機相中反萃銣[J]. 稀有金屬,2007,23(2):228-231.
[7] Wang Weiwei,Wang Xianglan,Meng Shulan,et al.Extraction and stripping of ytterbium ( III ) from H2SO4medium by cyanex 923[J]. J Rare Earths,2006,24:685-689.
[8] 張嫦,胡蓉. 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電鍍廢水中的鋅、銅、鎳、鎳、鉻[J]. 西南民族學院院報:自然科學版,1997,23(2):177-179.
[9] 王志剛,余靜,楊迎春,等. 從負載二壬基萘磺酸中反萃鎘的研究[J]. 礦冶工程,2012,329(增刊):430-434.
[10] Dekker M,Hilhorst R,Laane C. Isolating enzymes by reversed micells[J].Anal Biochem,1989,178:217-226.
[11] Yu Jing,Liu Daijun. Extraction of magnesium from phosphoric acid using dinonylnaphthalene sulfonic acid[J]. Chem Eng Res Design,2010,88(5/6):712 -717.
[12] 徐碧,劉代俊,余靜,等. DNNSA反膠團溶液凈化磷酸中鎂的研究[J]. 化學研究與應用,2009,21(4):590-593.
[13] El-Khaiary M I. Extraction of Al(Ⅲ) from phosphoric acid by HDDNSA[J]. Sep Purif Technol,1997,12(1):13-16.
[14] 余靜,劉代俊,杜懷明,等.反膠團萃取磷酸溶液中的鎂[J]. 高?;瘜W工程學報,2008,22(3):401 -406.
[15] 翁詩甫. 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27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