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英
(廣西欽州市婦幼保健院消毒供應室 廣西 欽州 535000)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不斷進步,以及產婦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對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護理工作不僅關注患者的生理變化,而且還對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積極引導。
由于剖宮產手術對產婦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創(chuàng)傷,患者以及家屬就會存在焦慮以及緊張等心理,不但影響患者的手術效果,而且相應的增加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本文就選取我院婦產科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13例行剖宮產產婦,在手術室進行全程無縫護理,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婦產科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26例行剖宮產產婦的臨床資料,年齡范圍為(21-38)歲,平均年齡為(29±8)歲,孕周為35-40周,平均孕周為(37.5±2.5)周。其中初產婦有507例,經產婦有119例。大部分是急診手術,小部分是擇期手術,采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方式進行手術。所有患者均無精神病史。隨即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各313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以及產次上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313例產婦進行常規(guī)護理,手術前訪視,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常規(guī)檢查以及皮膚狀態(tài)等。
1.2.2 觀察組:313例產婦實行全程無縫護理。①手術前護士到產婦病房對產婦進行訪視,詳細向產婦介紹手術環(huán)境,使用的麻醉方式,以及手術過程的相關知識,耐心解答患者以及家屬提出的問題,消除產婦心中的焦慮以及緊張。②手術當天,產婦在手術侯等期間,巡回護士親切和藹的語言與患者進行交談,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安慰,讓家屬耐心等待。③手術過程中,給予其觸摸、安撫,減少患者孤獨無助的感覺,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消除患者緊張情緒;同時可以播放一些慢節(jié)奏以及流暢的背景音樂,營造一種舒適輕松的手術室環(huán)境。④手術結束時,告知患者以及家屬手術情況,讓患者安心,并且與病房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工作。⑤術后第二天,詢問患者的情況,主要包括:生命體征、疼痛感等;詳細介紹手術后的注意事項,了解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
1.3 評價指標:在患者出院前由巡回護士對其進行問卷調查,包括與醫(yī)護人員進行溝通交流的愿意度、對手術過程相關知識的了解度以及對手術是護理的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資料:數(shù)據(jù)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檢測后與標準樣品采用t檢驗,臨床治療效果采用χ2檢驗,組間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剖宮產患者在手術室實行不同護理后,兩組產婦在與醫(yī)護人員的溝通度、對手術過程相關知識了解度以及對護理滿意度上均有明顯的差異,具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兩組剖宮產術患者在與護士人員溝通愿意度、對手術過程相關知識了解度以及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剖宮產是產科領域中重要的手術,成為解決難產以及某些產科合并癥的主要手術方法,能夠挽救和產婦以及圍產兒生命的有效手段。剖宮產是經腹切開子宮取出胎兒的手術,對產婦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在剖宮產術前患者極易產生焦慮以及緊張心理,做好其手術室的全程護理相當重要[2]。
全程無縫護理是整體護理的一個有力補充,手術室的全程無縫護理是手術室護理人員將手術患者視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切以患者為中心[3]。在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前,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做好其心理護理。在有限的時間里,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手術室內的護理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機械的完成手術配合,更多的是關注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從而對患者采取個性化護理[4]。讓患者以及家屬感覺到護理人員的關心,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最終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剖宮產患者進行全程無縫護理,在在與醫(yī)護人員的溝通度、對手術過程相關知識了解度以及對護理滿意度上與對照組剖宮產患者有著明顯的差異,具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手術室剖宮手術患者實行全程無縫護理能夠加強患者與醫(yī)生的溝通,增加產婦對手術過程的了解度以及提高對護理的滿意度,同時也提高了產婦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吳媛媛.淺談剖宮產術后的觀察及護理[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32(01):170-171
[2]丁海燕,蘇新娟,胡亞男等.剖宮產產婦的手術室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7):197-198
[3]翁妍艷.婦產科剖宮產手術室的護理心得[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2):352-353
[4]嚴喆,齊峰,李嘉等.手術室全程無縫護理模式的研究[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18):2180-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