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巍
摘 要:“穆桂英”是戲曲和小說中的人物,是中國民眾熟悉的一位勇冠三軍的女英雄。在中國古代社會“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文化意識中,能成為“穆桂英”式的女性人物可以說是寥寥可數。而“穆桂英”形象在中國民間大量產生,并成為一個時代尊崇的女性形象則是在“大躍進”運動時期。這一時期,由于勞動力的嚴重短缺,客觀環(huán)境要求女性必須像男性一樣參加社會勞動,在媒體報刊和實際生活中,“穆桂英”女性形象逐漸增多,并成為歌頌女性勤勞勇敢的代名詞。
關鍵詞:“大躍進”;“穆桂英”;女性形象
中圖分類號:K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3-0240-02
新中國成立后,中共繼續(xù)積極領導婦女運動,媒體、報刊也相繼報道了新中國的新女性形象,女“三八”紅旗手、女先進生產者等新女性形象開始出現。這些新女性形象的主要特點是適應了政府的需要,積極參加生產建設。對于幾千年來深受“男尊女卑”、“三從四德”思想意識壓迫的中國女性而言,能夠走出家庭,參加社會勞動,獲得和男性一樣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是她們多年來的夢想。而新中國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措施保障了女性的權益,提高了女性的地位,激發(fā)了女性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女性的精神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她們熱情飽滿的參與到塑造新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偉大浪潮中來。
1958年5月,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了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正式通過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八大二次會議以后,“大躍進”運動由醞釀階段進入到全面開展階段。同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開擴大會議,提出了1958年為生產1 070萬噸鋼而奮斗的口號。由此,全國人民進入了“超英趕美”的“大躍進”時代。由于工業(yè)上的“大躍進”,造成勞動力的嚴重不足,為適應工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大量男勞動力不得不向工業(yè)流動,從而造成農業(yè)等其他行業(yè)勞動力的不足。為適應生產建設的需要,發(fā)動人數眾多,又長期閑散在家的廣大女性是非常重要的。據統(tǒng)計,“1958年的女職工總數由1957年的3 000 000多人增加到7 500 000多人?!盵1]在農村,為支援農業(yè)建設,也有90%的女性參加了農業(yè)生產。這一時期,從事民辦工業(yè)的人員主要是女性,“據1958年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qū)的統(tǒng)計,在730 000多民辦工業(yè)中,85%以上是婦女。”[2]在“大躍進”運動中,參加生產建設的女性人數之多史無前例,而在此過程中,也涌現出大量“穆桂英”式的女性形象。
一、“巧姑娘”、“豐產姑娘”等女性形象的產生
在“大躍進”運動時期,為調動廣大女性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全國婦聯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并通過獎勵“三八”紅旗手、評選女先進生產者等各種形式來激發(fā)女性的熱情。據統(tǒng)計,1958年和1959年的女先進生產者人數和1957年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如“1957年女先進生產者有10萬人。”[2]而 “1958年全國女先進生產者有28萬人,1959年全國女先進生產者有54萬人?!盵3]1958年和1959年女先進生產者人數的增多,顯示出了“大躍進”運動對女性參與生產建設的推動力量,客觀上也反映出女性群體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支重要人力資源力量。
農業(yè)方面,也產生了諸多的女勞動模范形象。如當時擔任陜西省渭南縣八里店生產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的張秋香就是諸多女勞動模范代表之一,她1957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張秋香主要研究棉花問題,她刻苦鉆研,并親自試驗,不斷總結植棉經驗,為我國的棉花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由于農業(yè)戰(zhàn)線上突出成就,也使她的政治身份發(fā)生變化,她是新中國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陜西省為推廣張秋香的植棉經驗,開展了樹立張秋香為榜樣的“十萬個張秋香”運動。據不完全統(tǒng)計,“到1958年5月底,陜西省就出現了秋香社48個,秋香隊328個,以婦女為主的秋香組13 441個?!盵4]在陜西省開展的“十萬個張秋香”運動中,上至六十幾歲的老大娘,下到十幾歲的小姑娘,都紛紛參與了這項運動,她們把張秋香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甚至有的姑娘表決心說,“學秋香,趕秋香,趕不上秋香不嫁郎?!盵4]婚姻是女性人生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而這些年輕姑娘竟然把學習秋香運動和自己的婚姻聯系在一起,可以看出當時這場運動對女性的巨大影響。
“大躍進”運動開始后,為調動廣大女性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全國很多地區(qū)開展了以“巧姑娘”、“豐產姑娘”為主題的競賽活動,各地也相繼涌現出數以萬計的“巧姑娘”、“豐產姑娘”。如“湖北涌現出豐產姑娘三百余萬人。山西涌現出巧姑娘七十余萬人。江蘇涌現出巧姑娘二十余萬人。”[2]這些“巧姑娘”、“豐產姑娘”女性形象的大量產生,反映出“大躍進”運動對婦女運動的推動力量。廣大女性在新中國成立后,精神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她們政治上翻了身,獲得和男性平等的選舉、參政權利;土地改革運動,又使女性在經濟上有了保障;而新中國《婚姻法》的制定,又保障了婦女婚姻自由的權利。對于深受“男尊女卑”傳統(tǒng)文化觀念壓迫的中國女性而言,她們深知女性地位的改變都源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而“大躍進”運動也恰好需要這樣一支建設社會主義的人力資源力量,所以廣大女性積極投入到“大躍進”運動中,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穆桂英”女性形象的大量產生
“大躍進”運動時期,在大煉鋼鐵口號的影響下,從事重工業(yè)部門的人員嚴重不足,不得不吸收大量男勞動力,于是,原來由男性工作的崗位需要女性代替,全國各地很多行業(yè)出現“以女替男”現象?!耙耘婺小奔仁恰按筌S進”運動時期客觀環(huán)境的需要,同時也是計劃經濟體制下人員計劃調配的產物,當然也和中共對婦女解放的認識相關。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了婦女解放的道路,他認為“只要婦女仍然被排除于社會的生產勞動之外,而只限于從事家庭的私人勞動,那么婦女的解放,婦女同男子的平等,現在和將來都是不可能的?!盵5]應該說,恩格斯對婦女解放認識的觀點對中共的影響很大,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就認為只有婦女走出家庭,參與社會勞動才能實現婦女解放。而“大躍進”運動時期,由于工業(yè)、農業(yè)等各行各業(yè)都急需大量的勞動力,所以發(fā)動婦女參加社會生產建設,既符合中國共產黨人關于婦女解放的認識,又符合當時客觀環(huán)境的需要。
在“大躍進”運動時期,人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空前高漲。兄弟之間、姐妹之間、甚至夫妻之間為提高糧食產量也都展開了比賽,浙江省嘉興縣荷花鄉(xiāng)民主社支部書記陸盡忠就和他的愛人女社長許才寶進行了比賽,他們比賽的方式是看誰種的試驗田產量高,后來經過驗收,比賽結果如下:“妻子才寶一畝一分一厘田收毛谷1623.5斤,計畝產1243.3斤;丈夫盡忠一畝三分收毛谷1581斤,計畝產1094斤?!盵6]妻子的畝產量竟然超過了丈夫的畝產量,女性竟然勝過了男性。人們對許才寶這位女性佩服至極,并把她比喻為“穆桂英”,“穆桂英、真英雄,征南戰(zhàn)北顯威風,如今婦女更能干,敢作敢為敢創(chuàng)作?!盵6]
“大躍進”運動時期,諸如“巧姑娘”、“豐產姑娘”、“穆桂英”等形容女性的詞匯逐漸豐富起來,并成為歌頌女性勤勞能干的專有名詞。在媒體報刊中,也把很多女勞動模范、女先進生產者比喻為“穆桂英”,如“婦女們,齊出征,生產戰(zhàn)線立奇功,堅決不打退堂鼓,賽過大破天門穆桂英?!盵7]還有的報刊這樣贊美女性,“干勁比武松,毅力比愚公,智力賽諸葛,速度攆衛(wèi)星,勇氣賽過穆桂英?!盵8]從當時這些媒體報刊報道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穆桂英”形象已經成為“大躍進”運動時期尊崇的女性形象,這和當時生產建設發(fā)展需要的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
三、余論
“穆桂英”女性形象在“大躍進”運動時期的大量產生,有很多復雜多樣的因素。新中國成立后,政府積極提倡男女平等思想,并在政治、經濟、法律等各領域制定了保障男女平等的相關措施,保障了婦女的權益,提高了婦女的地位,激發(fā)了婦女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當然,“穆桂英”女性形象的大量產生又和“大躍進”時期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關,這一時期,由于勞動力的嚴重短缺,加之很多男勞動力向重工業(yè)的轉移,使很多女性不得不代替男性從事重體力勞動,“以女替男”現象的出現,客觀上為“穆桂英”女性形象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這一時期,大量婦女參與社會勞動,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當時工業(yè)、農業(yè)發(fā)展的需要,補充了勞動力的不足,而“穆桂英”女性形象實質上也體現出女性并不比男性差,甚至女性比男性強的心理暗示。但是,也正由于在這種心理暗示的影響下,婦女們不顧自身生理特點,在“婦女什么也能干,什么也干得好”的精神支撐下趕超男性,全國各地很多地方的女性出現婦科疾病增多的現象,女性勞動保護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重視。1961年7月,中共中央批轉了《關于女工的勞動保護工作的報告》,《報告》強調要建立健全女工在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的保護制度,這為女性的勞動保護提供了保障。而從“大躍進”運動時期“穆桂英”女性形象大量生成的歷史現象看,婦女問題確實是個特殊復雜的問題,要使婦女運動能朝著健康的軌道發(fā)展,需要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蔡暢.女職工同志們要更多地成為先進生產者[J].中國婦女,1959,(21).
[2]本刊社論.婦女什么也能干,什么也干得好[J].中國婦女,1960,(1).
[3]楊之華.積極參加“比、趕、學、幫”社會主義競賽運動[J].中國婦女,1960,(3).
[4]陜西省婦聯.“學秋香、趕秋香”活動[J].中國婦女,1958,(10).
[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59-160.
[6]唐瑞云.鄭瑞琪.家庭里怎樣插紅旗[J].中國婦女,1958,(12).
[7]賽過穆桂英[J].中國婦女,1958,(6).
[8]爭先進[J].中國婦女,1958,(5).
(責任編輯:田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