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財,馮子軒
(浙江省瑞安市中醫(yī)院皮膚科,浙江 瑞安325200)
脂溢性皮炎是在皮脂溢出較多部位發(fā)生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發(fā)生在頭皮者稱頭皮脂溢性皮炎,表現(xiàn)為界限不清的紅斑及鱗屑,可伴有脫發(fā)、瘙癢,具有病程長、易復發(fā)等特點。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筆者用脫發(fā)洗劑外洗治療頭皮脂溢性皮炎30例效果較好,結果如下。
共60例,均為我院就診患者,均符合《臨床皮膚病學》中頭皮脂溢性皮炎的診斷標準[1]。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18~50歲,平均30.6歲;病程1個月~5年,平均6個月。對照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18~50歲,平均30.5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8個月。兩組資料經(jīng)χ2檢驗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用脫發(fā)洗劑(側柏葉10g、制何首烏15g、桑葉10g、銀花藤10g、蒲公英10g、黃柏10g、苦參15g、蛇床子15g),為天江藥業(yè)生產(chǎn)的免煎沖劑,3L溫水沖藥,洗頭5min,藥汁在頭皮保留5min同時配合按摩,然后沖掉,1次1劑,每間隔3天1次。
對照組用皮膚康洗劑(金銀花、蒲公英、馬齒莧、土茯苓、大黃、赤芍、蛇床子等,北京華洋奎龍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國藥準字Z19990045),1次10mL,每間隔3天1次,外用3L溫水稀釋后洗頭,每次5min,藥汁在頭皮保留5min同時配合按摩,然后沖掉。
兩組均以1個月為一療程,1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
觀察比較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鱗屑、紅斑、丘疹、油脂、瘙癢、脫發(fā)等)。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頭部皮損恢復正常。顯效:頭部皮損紅斑、丘疹、鱗屑消退70%~90%,瘙癢明顯減輕,皮脂分泌明顯減少。有效:患者頭部皮損紅斑、丘疹、鱗屑消退20%~70%,瘙癢減輕,皮脂分泌有所減少。無效: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或加重,有新的皮損出現(xiàn)。
等級資料用Ridit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
兩組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均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
頭皮脂溢性皮炎是皮膚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其病因不甚清楚,目前有研究報道頭皮脂溢性皮炎主要與卵圓形糠秕孢子菌感染有關,其次與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異常、雄性激素升高、皮脂分泌旺盛以及遺傳因素等相關[3]。
中醫(yī)認為,頭皮脂溢性皮炎屬“白屑風”范疇,多因濕熱內(nèi)蘊、外感風邪、蘊阻肌膚、濕熱上蒸所致[4]。治當清熱除濕,殺蟲止癢,涼血生發(fā)為主。脫發(fā)洗劑方中側柏葉味苦澀、性微寒,入肺、肝、大腸經(jīng),具有涼血止血,生發(fā)黑發(fā)之功效;制何首烏味甘澀、性微溫,不燥不膩,入肝、腎經(jīng),具有補益精血,固腎烏須之功效,為治須發(fā)早白、早衰要藥,二藥共為君藥。黃柏、苦參、蛇床子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共為臣藥。銀花藤味甘性寒,入肺、心、胃經(jīng);蒲公英味甘苦性寒,入肝、胃經(jīng),二藥具有清熱解毒,通利經(jīng)絡功效,共為佐藥。桑葉《本草綱目》謂其“治勞熱咳嗽,明目長發(fā)”。味甘苦,性寒,入肺、肝經(jīng),具有發(fā)散風熱,潤肺止咳,平肝明目之功效,入肺經(jīng),能透毛竅,散風熱,宣肺氣,清肺熱,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除濕、殺蟲止癢、涼血生發(fā)之效。觀察顯示,用脫發(fā)洗劑治療頭皮脂溢性皮炎臨床療效顯著,可以明顯改善臨床癥狀,緩解頭皮鱗屑、紅斑、丘疹、瘙癢及脫發(fā),并能抑制頭皮皮脂腺分泌,且無不良反應。
[1]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934.
[2]中華人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第3輯,1997:96-98.
[3] 熊琳,冉玉平,周光平,等.馬拉色菌屬的分類及其在幾種皮膚病的分布情況[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0,33(5):318-320.
[4]安家豐,張苊.張志禮皮膚病醫(yī)案選萃[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