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榕
(子江中學圖書館,福建 晉江 362261)
以“讀者”和“信用”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筆者一共檢索到20篇相關文獻,其中在圖書情報權威期刊發(fā)表的論文有12篇。最早將信用引入圖書館進行研究的是南京師范大學的朱全德,他于2004年在《圖書情報工作》發(fā)表的《試析在圖書館中實行讀者信用制度》,對圖書館實行讀者信用進行了有益的研究[1]。
讀者信用的研究在國內(nèi)還幾乎是空白,研究成果較少,研究的主題主要集中于讀者信用建設的背景分析、可行性分析以及如何建立讀者信用體系以及一些基礎概念。信用最早出現(xiàn)在經(jīng)濟領域,是為了減少交易的風險而設立的一種制度?,F(xiàn)在銀行在進行信貸審批的時候很強調(diào)信貸主體的征信記錄。如果一個信貸主體在征信方面出現(xiàn)不良記錄將嚴重影響其信貸的審批。圖書館讀者信用研究的興起很大的原因是經(jīng)濟領域?qū)π庞玫闹匾曇约靶庞迷诮灰字械闹匾饔?。所以現(xiàn)有的文獻中也借鑒了經(jīng)濟領域的信用制度,采用信用積分制可以對讀者有正向作用,對讀者的一些負面行為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更有學者認為應該將圖書館讀者的信用體系與整個社會的征信體系構成一個完整的個人征信體系。但也有學者認識到圖書館的讀者信用與經(jīng)濟領域的信用有一定的區(qū)別,不應該只是將經(jīng)濟領域的信用制度照搬到圖書館信用管理中。如何建立有效的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是本文的關注所在。
朱全德認為讀者信用制度是指圖書館或圖書館通過中介征信機構對社會公眾建立起個人的信用檔案信息,公眾通過此信用信息在圖書館注冊后,憑信用信息評估的等級分獲得一定程度的借閱、使用圖書館文獻資源權利的一種制度。此定義認為讀者的征信機構不一定是圖書館,還有讀者的征信與使用圖書館的資源的權利相關[1]。筆者不是很認同這個觀點,因為讀者信用管理是讀者與圖書館的一種契約關系,不應該引入第三方,這樣會讓讀者的隱私較難得到保證,同時也將圖書館與讀者的關系轉移到圖書館與第三方、第三方與讀者的關系。這在圖書館的管理中不是很適合,同時這樣做不利于圖書館信用制度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所以筆者認為讀者信用制度的征信機構必須是圖書館。
以往學者贊成圖書館使用讀者信用管理的原因主要是:①是讀者的違約成本過低,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在減少讀者違約方面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②是對讀者的違約行為除了罰款之外就是說教,而說教在教育讀者要守信用的效果不好?,F(xiàn)有的圖書館對讀者進行管理的時候?qū)`約的讀者主要也是采用罰款、說教和取消其借閱權利的方式,但這對圖書館管理和與讀者建立良好關系上并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學者認為圖書館使用讀者信用管理具有提高讀者信用意識,減少其違約行為的作用。但筆者認為除了這些作用外還具有以下作用:樹立讀者的信用意識、促進讀者與圖書館的溝通、改善圖書館管理水平、為讀者的就業(yè)提供幫助。
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圖書館有義務為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出努力。圖書館對中學生的信用進行管理之后,中學生讀者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這個錯誤對自己的將來會產(chǎn)生影響。采取罰款制度的讀者管理會讓讀者產(chǎn)生不好的意識,會產(chǎn)生金錢本位的思想,只要有錢就不在乎是否違約。但采用信用管理則能幫讀者認識到這是一個人的信用記錄,是一個人的誠信問題,而不是金錢就能解決的,這有利于中學生讀者樹立很好的信用意識,也為整個社會創(chuàng)造講誠信的環(huán)境做出很大的貢獻。
圖書館采用信用管理必須采用積分制和等級劃分。積分制的優(yōu)點就是易于計量和評估[2]。積分制具有很強的正向?qū)蜃饔谩D書館管理不應以懲罰為主,而應該以正向的激勵為主,這樣才能構造和諧積極的讀者和圖書館的關系。采用積分制的信用管理可以對不同的積分層次的讀者給以不同的權利。這既能激勵讀者文明高效地利用圖書館資源,也可以有效地減少讀者的違約行為。
讀者信用管理不僅僅是對讀者行為的一種約束,同時也是讀者使用圖書館資源的一種信息反饋。讀者違約并不是每次都是讀者的錯,有的時候是圖書館的管理存在一定問題或者館藏資源存在不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趫D書館自身問題造成讀者違約的,圖書館應該對其違約行為而造成扣積分給以一定的補救機制,同時圖書館也應該在相應方面做出改善。
朱全德認為圖書館信用管理設計的原則有標準化原則、法律原則、共享原則和統(tǒng)一原則。首先,筆者認為讀者信用屬于個人隱私,不能共享,如果需要獲得讀者的信用必須經(jīng)過一定的審批或者讀者本人許可才可以。其次,在保留讀者信用的時候可以參考國家和國際通行的做法,長期保留正面的信用記錄,而負面的記錄保留一定年限。我國征信條例規(guī)定負面征信保留記錄不能超過5年。圖書館讀者信用記錄對負面的信用也應該設定一個時限。再次,讀者征信的設計應該根據(jù)圖書館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不宜貪大求全,而應根據(jù)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和提供的服務進行設計。所以筆者認為在設計讀者信用體系的時候既要維護圖書館的利益也要維護讀者的隱私,既要與各個圖書館之間可以相互比較又應該因地制宜,既要懲罰違約行為又要注意尺度。
筆者設計的思路是為了解決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沖突,為圖書館和讀者雙方考慮的前提下做嘗試。傳統(tǒng)的圖書館在應對讀者違約時一般從以下幾點著手:新生入學的時候告訴讀者違約會有哪些懲罰;圖書差不多到期的時候進行郵件提醒;對違約的讀者進行罰款并限制一定時期內(nèi)不能借閱圖書;批評教育等。但是這些做法都不能很好地解決讀者違約的問題。所以筆者認為現(xiàn)在的借書證上應該加上讀者違約的信用記錄。由于筆者認為讀者信用應該積分制與等級制相結合,所以應該對讀者進行劃分,在不同的積分階段享受不同的待遇,比如標價比較高、館藏資源比較稀缺的資源授予積分比較高的讀者。而對積分比較低的讀者只能借管理資源豐富的圖書和價格較低的圖書。對經(jīng)常違約的讀者可以減少其圖書借閱的數(shù)量。根據(jù)讀者的信用記錄來授予不同的權限,享受不同的資源。必須保證的是新生入學的時候大家的讀者信用積分是一樣的,享受的資源是一樣的。
為了保證對不同積分的讀者給以不同的激勵,圖書館有必要對資源進行劃分。比如根據(jù)圖書的價格和資源的稀缺程度進行劃分,這樣才能對讀者具有相應的激勵作用。但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一點是圖書館要有寬容的心態(tài),允許讀者違約一兩次。在讀者違約的次數(shù)超過一定限度之后才限制其使用該資源。這就保證了違約次數(shù)在許可的范圍內(nèi)的讀者可以享受全部的資源,只有在違約次數(shù)超過一定限度的時候才開始進行懲罰。
設計讀者信用體系必須要可行。讀者信用體系設計的可行性需要從法律角度、技術角度、經(jīng)濟角度和用戶角度多維來觀察。
我國在2009年10月發(fā)布了《征信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的信息包括個人信用交易信息。涉及交易的信息都應該算在個人征信范圍。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契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交易關系。為了減少這種交易的不確定性,圖書館有必要了解讀者的信用記錄。讀者信用管理也是整個社會征信管理的有益補充。
現(xiàn)在經(jīng)濟領域已經(jīng)具有很成熟的征信管理技術,而且現(xiàn)在圖書館對自己的讀者都有很基礎的一些信息,比如性別、班級、學院和號碼等。在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加上征信的情況不是難事,然后再把這些信息與圖書館的資源進行匹配就可以了。
讀者征信的設計只是在原有的圖書館管理軟件上的升級,并不會給圖書館造成很大的成本負擔。如果該系統(tǒng)改造升級的成本過高則可以考慮替代方案。
讀者信用管理的目的是幫助讀者能夠愛惜圖書館的資源,也為讀者樹立言出必行,樹立講誠信的形象及培養(yǎng)自己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同時由于保護讀者的信用隱私,所以讀者比較容易接受。之前圖書館一般對違約的讀者進行通報提醒,讀者比較難接受。采用積分制的信用管理,能夠讓讀者更積極地維護自己的信用。
在中學生讀者信用管理體系的內(nèi)容方面可以參考郭強等人設計的《大學圖書館讀者信用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包括信用評價的初始狀態(tài)、信用評價的當前狀態(tài)和信用評價的執(zhí)行效果3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及26個三級指標[3]。這26個三級指標能夠較好地反映讀者的信用。但筆者認為由于是讀者的信用記錄,涉及誠信方面,所以更傾向于將圖書館讀者信用評價體系限定于信用評價的當前狀態(tài)指標。借鑒郭強等人的《大學圖書館讀者信用評價體系》設計較為簡單但比較實用的中學生讀者信用管理體系框架(見圖1)。
圖1 中學生讀者信用管理體系框架
對讀者信用管理體系的每個指標打分,然后將各個指標的分數(shù)加總。同時不同的指標賦予不同的權重。權重的大小可依據(jù)該行為的惡劣程度,比如偷竊圖書的行為比超期還書的行為更為惡劣。各個指標的權重可以根據(jù)圖書館的具體情況進行設置。讀者信用總分等于各個指標的權重乘以相應的分數(shù)然后加總再加上新生入學時的分數(shù)。
讀者信用總分=初始分數(shù)+∑權重×分數(shù)
不同分數(shù)的信用積分對應于讀者享有不同的權利??梢砸罁?jù)讀者的分數(shù)將讀者劃分成五顆星,不同星級的讀者享受不同的讀者權利。這也要求對館藏資源進行五星劃分。新生入學時候可以設置為全部都是3星級的,通過積分制的影響讀者劃分到5個星級中(見圖2)。
圖2 讀者等級分類與資源等級分類對應圖
在進行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問題:做好讀者的教育,讓其對讀者信用管理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同時必須保護讀者的隱私,只有這樣讀者才能更好地配合讀者信用管理的實施;必須給讀者一定的犯錯機會,抱著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讀者,讀者一開始可能并不是那么熟悉信用管理制度,讀者有試錯的機會;讀者信用管理也應該接受讀者的監(jiān)督。
現(xiàn)在的圖書館讀者教育一般是在新生入學的時候開展一些有關圖書館借閱規(guī)則和文獻檢索技能的培訓。除了這些教育之外,圖書館也會在其網(wǎng)站上列明圖書館資源的使用規(guī)則以及相應的懲罰措施。由于現(xiàn)在的圖書館沒有引入征信管理,沒有將培養(yǎng)讀者的誠信意識納入圖書館管理工作中,圖書館管理中并沒有有關讀者信用管理的教育。圖書館應該將培養(yǎng)讀者的誠信意識納入其管理范疇中,對讀者進行讀者信用管理的教育與培訓。
讀者的征信是讀者的個人隱私,圖書館有責任保護其隱私,在沒有得到讀者允許的情況下,圖書館不可以將其征信記錄給讀者以外的任何人。只有這樣,讀者才能接受讀者的信用管理,才更有助于讀者信用管理的開展和實施。
人對新事物的了解總有由淺入深的過程。圖書館應該允許讀者有試錯的機會。在可接受的次數(shù)內(nèi),圖書館不應該對其予以懲戒。只有讀者的犯錯次數(shù)超過一定的限度才應該按照讀者信用管理的積分制對其使用圖書館資源的權限進行限制。
讀者信用管理的實施必須接受讀者的監(jiān)督。讀者信用管理不僅是圖書館的事情也是讀者的事情,讀者有權利對其征信的真?zhèn)芜M行監(jiān)督。讀者信用管理只有在被監(jiān)督的情況下才能公平、公正,才能更為權威,才能起到個人信用管理的作用。讀者信用管理是個人與社會不斷博弈的結果,如果該記錄不能確保其真實性,則信用管理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中學生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在現(xiàn)實中極少被使用,但它能夠培養(yǎng)讀者的誠信意識,能夠與整個社會的信用管理體系相銜接,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夠減少讀者的不誠信對中學圖書館資源造成的浪費或損壞,也能激勵讀者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所以,筆者認為中學圖書館應使用讀者信用管理制度規(guī)范讀者行為。雖然關注讀者信用管理領域的學者不多,但從2004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意識到將信用制度引入圖書館管理的必要性。筆者在以前的研究基礎上提出在采用讀者信用管理的基礎上對讀者和中學圖書館資源進行分類,不同的讀者獲取相應的圖書館資源,也提出應該對讀者的寬容和隱私保護及對整個讀者信用體系的監(jiān)督。筆者希望可以為中學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方面做出一點有益的嘗試。
[1] 朱全德.試析在圖書館中實行讀者信用制度[J].圖書情報工作,2004(1):119 -121.
[2] 任家樂,雷若寒.讀者信用積分制度若干問題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0(6):88-91.
[3] 郭強,趙瑾.大學圖書館讀者失信現(xiàn)象與構建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11):84-89.
[4] 李東林,沙愛霞.基于校園“一卡通”的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3):76-78.
[5] 田昊.高校圖書館讀者的信用管理[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4(3):23-24.
[6] 劉海君.讀者信用體系構建探索[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7(1):80-83.
[7] 任家樂,雷若寒.讀者信用制度的目的深化與思考[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6):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