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綱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西安,710119)
2013年1月15日,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第31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微博用戶規(guī)模為3.09億,較2011年底增長了5873萬,網民中的微博用戶比例達到54.7%。手機微博用戶規(guī)模2.02億,占所有微博用戶的65.6%,接近總體人數(shù)三分之二。微博自產生之日起,以其便捷快速的信息交互方式、強大的輿論生產、傳播機制和廣而告之式的社交網絡平臺,對傳媒業(yè)的發(fā)展提出挑戰(zhàn),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新科技知識信息收集、傳輸及資源共建共享的基地,微博的強大社會效應,自然引起其強烈關注。
為擴大宣傳、推廣閱讀,國內大多數(shù)高校圖書館均注冊微博賬戶。陜西作為教育強省,截至2013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82所、獨立學院12所、成人高等學校16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42所,高職高專院校40所。
高校圖書館使用微博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其社會關注度,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使館藏建設趨于更加豐富化、合理化和科學化。通過對陜西高校圖書館微博使用狀況進行調查,得出結果并予以分析,提出建議和改進措施。
對陜西82所普通高校、12所獨立學院、16所成人高等學校予以網上調查;通過國內四大門戶網站微博(新浪、網易、搜狐、騰訊)“找人”功能,以昵稱學校全名加“圖書館”進行搜索。
新浪微博搜索結果:全省82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共有14所注冊,其中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西安工程大學、西安歐亞學院、西京學院等6所高校,由圖書館下設部門如參考咨詢部、采編部、信息技術部等名義注冊微博;高職高專院校僅有陜西鐵路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西安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兩家學校注冊微博,前者以其采編室名義注冊。12所獨立學院、16所成人高等學校未有注冊。陜西各高校在網易、搜狐、騰訊等微博上均未注冊。具有情況,見表1:
此次調查所得數(shù)據(jù)截止日期為2013年7月14日15時55分。
根據(jù)以上調查結果顯示,陜西省高校圖書館使用微博狀況不甚積極,大多數(shù)學校并未關注微博。14所注冊微博的本科院校中,關注度最高的為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博文數(shù)最多的為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參考咨詢部。新浪認證的占50%。開博時間最早的為2010年4月15日,距新浪網“新浪微博”內測版推出七個月之后。
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粉絲數(shù)為3754個,系陜西各高校圖書館中關注度最高,然而和同期明星微博如姚晨4894萬、小S2743萬相比,可謂天壤之別。各高校圖書館博文數(shù)最高達1092條,而最低僅為1條。同行間關注度較低,僅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石油大學等五所大學對同行有所關注。
16家開通新浪微博的高校圖書館中,僅有8家經過新浪微博機構認證,當用戶名旁點亮藍色V圖標,說明新浪微博已經驗證該機構賬號的真實性。網絡虛擬世界魚龍混雜,對于信息讀取者而言,無法分清真?zhèn)?,因而圖書館申請認證后對于信息消費者而言起到一種公信力和公允性作用,對于圖書館本身而言,也能起到驗明身份和發(fā)布信息權威性的作用。
自2010年陜西鐵路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最早開通微博起,三年來,我省開通微博的高校圖書館微乎其微,見下圖:
僅2011年有7家圖書館開通,其它三年均為3家,其中5家系館屬機構。這一數(shù)據(jù)顯示,陜西省各高校圖書館對微博這一網絡新生事物關注度不夠,觀念較為陳舊,不能及時轉換,同時信息敏感度較低,不能有效把握傳媒手段。
根據(jù)對4957條微博內容歸類,全省高校圖書館發(fā)博內容可歸為五類:第一,新書推薦,文獻資源傳遞、各類數(shù)據(jù)庫試用等通知;第二,圖書館借閱規(guī)則等圖書館規(guī)章制度;第三,問題咨詢解答、網上服務調查;第四,活動安排與推廣,如講座、書展、培訓、圖書捐贈、館際互動等;第五,轉發(fā)信息及其他與圖書館業(yè)務信息無關內容,其中無關信息占信息量比重較大。
各高校圖書館微博內容統(tǒng)一存在更新慢的問題,即發(fā)布信息頻率低。取樣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參考咨詢部和西京學院新浪微博,前者自首發(fā)博文之日至數(shù)據(jù)采集之日共1147天,博文1092條,平均每日不到1條;后者376天,日均2條。
由于高校圖書館受其業(yè)務和性質的限制,不可能像名人微博那樣以炒作、個人隱私曝光等作為博點,如西北工業(yè)大學108條博文,其中1條系咨詢解答,7條諸如放假、通水等內容的通知,9條無關信息,其余91條基本上為數(shù)據(jù)庫開通等內容。開博的16家圖書館,其博文內容多與業(yè)務相關,引不起大多數(shù)公眾興趣,關注對象多限于相關人士,因而粉絲數(shù)較少;且更新太慢、內容陳舊過時,可讀性不強。高校圖書館以服務師生教學科研及學習為主,其微博亦應凸現(xiàn)這一宗旨,即其微博應首先在校內得到推廣認可,尚不能引起本校師生關注,又何能吸引其他讀者,如西安交通大學教職工4456人,在校生29578人(數(shù)據(jù)來源于《西安交通大學2012-2013年統(tǒng)計公報》),然而其圖書館粉絲數(shù)僅3593人,相去甚遠。
國外圖書館大多以開通微博或注冊facebook作為其打開與公眾交流的渠道,成為圖書館對外社交的橋梁,如英國圖書館的“圖書館之聲”微博,著力館藏宣傳推廣和讀者交流平臺;根據(jù)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ALA)的調查,美國較大的公共圖書館中有11%在Facebook上開設站點,2011年1月的一項研究表明,有超過15700個Facebook的URL包含了“圖書館”這一名詞。而微博的實時信息互遞、服務品牌推廣及社交網絡平臺作用在陜西高校圖書館尚未顯現(xiàn),如16家陜西高校圖書館開通微博的初衷是希望打通與師生及其他讀者交流的網絡平臺,更加快捷方便、且背對面的了解讀者需求,但由于其并未在觀念上重視微博,挖掘微博的深層次價值,因而開博并未引起業(yè)界關注,或業(yè)績增加,微博效應尚未在高校圖書館凸現(xiàn),未給其帶來較大的功效,因而無法引起重視。
表一
信息敏感度低,對新技術關注度不高,觀念不夠新穎,是陜西高校圖書館開博數(shù)量少的另一個原因。目前圖書館應用的新型技術,通常都是已經形成一定規(guī)模影響的技術手段,且往往是被動的、不得不嘗試新技術時才加以采用,這顯示出圖書館對信息的加工處理依然處在傳統(tǒng)觀念中。圖書館已經積累了深厚的閱讀傳統(tǒng),本應主動參與信息技術的開發(fā)與應用,與技術人員共同創(chuàng)造人類新的閱讀范式。微博的運用只是新信息技術推廣的一小部分,即使這一簡捷的工具,眾多圖書館運用起來也難合人意,進一步凸現(xiàn)了目前圖書館對新技術的遲鈍、創(chuàng)新意識的不足;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的集散地,本應具有較強的信息敏感度,即應當獵取何種信息通過微博并加以傳播,并吸引讀者閱讀轉發(fā)。然而從統(tǒng)計結果顯示,陜西高校圖書館微博博文內容容納的信息量、新穎性及更新度等均差強人意。
隨著微博以其短小迅捷的優(yōu)勢取代博客,國內學界很多學者撰寫文章評論微博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大多數(shù)文章著眼于對被調查高校圖書館的博文數(shù)、關注度、粉絲數(shù)及是否認證等加以統(tǒng)計分析,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對高校圖書館微博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鮮有文章論及高校圖書館開設微博的原因,即其開博是為了迎合潮流,還是確有必要,開博較不開博的優(yōu)勢何在?
個人自由傳遞、實時獲取并共享信息是信息時代的特征。信息量、信息傳播處理速度以及信息應用程度對社會進步至關重要,而微博正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其作為用戶信息即時分享、傳播的社交網絡平臺,以短小、快捷、實時為招牌,將信息自由化、公開化、廣告化。目前國內不少高校圖書館開通微博,利用微博的時事信息化,宣傳本館,擴充讀者群,提升圖書館的外在活力形象;通過信息交互,將圖書館的各項服務內容、活動情況公之于眾,提前預告安排,既可保證有序組織,又可通過微博發(fā)布信息提前招募志愿者,鎖定目標讀者,發(fā)掘潛在讀者,不但節(jié)約了時間,也可有效節(jié)省活動開支;通過微博即時信息反饋,及時了解讀者需求,快速應答、解決問題,有針對性地改善工作,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同時通過微博信息共享,關注同行動態(tài),得到來自不同地域、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專家的指導和點評,有利于加強館際合作交流,建立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
互聯(lián)網全面進入微博時代,微博逐漸成為創(chuàng)造價值的新型營銷方式,價值在信息互動中傳遞。高校圖書館以服務營銷為主,可利用微博作為營銷平臺,開展電子商務交易活動,采取主動式的服務營銷模式,借助多媒體手段,圖文并茂加視頻等廣告宣傳圖書館服務產品信息,將高校圖書館特有的定題服務、文獻檢索、科研查新、文獻代查傳遞等服務項目立體化,以高速度、超便捷及病毒式傳播方式將圖書館產品公之于眾;同時微博可實現(xiàn)對外服務業(yè)務流程的電子化,不受服務地域限制,以簡單便捷的方式完成信息產品的服務傳遞;圖書館通過微博互動,與粉絲建立情感關系,研發(fā)潛在客戶需求,幫助讀者了解本館服務品牌和服務產品類型、功能等信息,及時應答客戶咨詢問題,與客戶交流,洽商交易事務,并給予對方關注,鼓勵其向身邊人推薦,增加粉絲、提高轉播率,進而引導消費及推廣品牌的知名度,擴大圖書館聲譽;通過收集分析客戶對圖書館的評價和意見建議,將圖書館微博營銷活動形成回路,有針對性地提高服務品質,樹立品牌圖書館形象。高校圖書館亦可利用微博的“名人效應”,以最大化容量的資源信息、最迅捷的博文回應、最精彩特色的活動內容,擴大其關注度和知名度。
微博作為思想交流與分享的平臺,是最為便捷的網絡輿論、情報集散地,其利用特有的多米諾骨牌式傳播機制獲取新聞、傳播新聞、發(fā)表意見、制造輿論,實現(xiàn)信息傳播的同步性和寬覆蓋面。高校圖書館可利用微博的同步性、互動性及廣域性,充分發(fā)揮其文化宣傳陣地作用,將其館藏文化資源以新書推介、書評等欄目編發(fā),于潛移默化中將文化知識推廣到不同人群之間;同時可制作并鏈接文化宣傳教育短片,擴大圖書館文化宣傳和知識傳播的輻射面,最大化發(fā)散信息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微博的紐帶作用,凝聚了廣大讀者,加強了其互識性,擴大了館藏組織建設的參與性,有利于推動文化的傳播交流及知識的普及與共享。
作為全新社交手段的微博,利用網絡媒介,極大的擴充了信息傳播、企業(yè)營銷宣傳、思想交流等渠道和途徑。高校圖書館可打破傳統(tǒng)服務模式,利用微博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拓寬與讀者溝通方式,以信息化手段向讀者傳遞資源,發(fā)布服務項目信息;同時圖書館在方便讀者的同時,還可與同行、合作者互動交流,微博業(yè)務洽談,如上海閔行區(qū)圖書館通過微博,聯(lián)系出版社為圖書館提供當月最新出版信息,以方便圖書館的采編工作。高校圖書館以服務教學科研為主,高效便捷的微博手段,使讀者快速了解科技、文化動態(tài),同時促使圖書館及時了解師生及其他讀者需求,合理性、針對性地組織館藏建設,滿足不同讀者群的需求,客觀上提高受眾讀者文化素養(yǎng)和信息獲取水平,促進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豐富多樣化,推動智慧圖書館的構建。
關注度是微博效應能否發(fā)揮的前提,而博文內容是關鍵,即圖書館應首先明確博文撰寫人,可安排館內相關部門如宣傳策劃部、信息技術部負責;其次,由于圖書館是學校的窗口單位,其博文對外代表學校及圖書館形象,信息性質、發(fā)布時間、常規(guī)內容與突發(fā)內容的發(fā)布等應合理適當及時,將圖書館通知、新書推薦、數(shù)據(jù)庫應用、講座培訓等最新、最快的信息帶給讀者,同時撰文人員應了解館內及業(yè)界動態(tài),具有一定公關處理能力和網絡溝通能力,能及時解答讀者問詢,與讀者友善互動、暢通化溝通;最后,維護部門應研究微博主題設置問題,即開設哪些欄目,各欄目分占比例;為保持信息資源高度的新鮮感,切應簡化發(fā)布前的審查程度,以適應微博短、快、新的特點;同時責任部門應提高信息捕捉敏感性,多瀏覽其他同行博文,開闊眼界,交流分享資源信息。
陜西高校圖書館應注重提高博文內容的質量,面向師生及校外讀者公眾,加強信息的普適性及交互性,語言文字運用應考慮如何吸引讀者關注即增加粉絲數(shù),將實時性、真實性與藝術性相結合,將知識文化的傳輸與網絡信息的便捷、有趣、時尚相結合,賦予傳統(tǒng)圖書館以時尚新氣息。在微博自我推銷與展示的同時,推廣閱讀,如西安歐亞學院圖書館及所屬文獻借閱部、信息技術部微博,博文內容更新很快,突出特色,且及時將圖書館信息以照片、趣文等展示,寓文、圖、視頻于一體,將圖書館規(guī)則制作視頻,由館員演唱形式展現(xiàn),使讀者在歡笑中了解圖書館,愛上圖書館。圖書館應多傾聽粉絲聲音,可以通過微博發(fā)布網上調查問卷,特別是動員校內師生廣泛宣傳,關注本校圖書館微博,帶動其他讀者,了解讀者對圖書館微博的信息資源量、資源共享情況等是否滿意,征詢服務意見及建議,從而優(yōu)化微博內容,讓微博成為圖書館的品牌交流平臺。通過對陜西高校圖書館微博中新書推薦欄目調查顯示,大多數(shù)新書介紹內容均是網上轉載或書目摘要,并不能充分展示書目本身的內涵與價值并激發(fā)讀者閱讀的興趣,因此圖書館可邀請教師或校內外讀者專家品讀書籍,撰寫讀書心得、鑒評小品,向讀者傳遞讀書感悟,推動學術交流與探討,客觀上增強微博的學術性和知識性。
陜西高校圖書館應結合學校特色及館藏特征,為自己的微博定位風格,獨特風格才能引人入勝。特色的品牌圖書館微博不但要注意其實用價值,還要關注讀者的心理價值和情感價值,發(fā)布體現(xiàn)圖書館特色的信息資源,樹立品牌感覺、品牌印象。首先應使用學校圖書館全稱,并加以認證,實名認證微博公眾信任度高、關注度強;同時標簽制作要突出圖書館特色,以精彩、簡潔、個性的語言風格展現(xiàn)圖書館,以便更多人找到圖書館;設置個性化域名,利于更多朋友及讀者記住圖書館;盡可能完善背景資料,以便于微博上找到同行;使用能代表學?;驁D書館的特色建筑物或標志作為頭像,使讀者有一種親近感和真實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擴大信息資源覆蓋面,每日更新,增強微博傳播力度和活躍程度,注重博文的原創(chuàng)性,挖掘并轉發(fā)有價值、有意義的素材,對其他高校及圖書館微博多加關注,才能吸引對方關注己方;加大組織與讀者密切相關的線上線下活動,如公益講座,圖書互換、贈閱等;積極參與粉絲間的討論,圖文并茂,增強可讀性、趣味性、知識性主題,以一種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醒目的、親切的微博風格,提升高校圖書館影響力。
信息時代,海量信息鋪天蓋地,陜西高校圖書館如何從中快速、有效的篩選,最大限度發(fā)揮其功效,這需要通過信息加工整合程序,實現(xiàn)各類信息的有序化、類別化、整端化。由于高校圖書館主要服務科研教學,因此應挖掘學科用戶群體的文獻需求,首先,要分析師生及校外讀者的信息需求情況及迫切度,使信息資源供求對接,節(jié)省資源;第二,提高信息技能和知識性,加快信息傳遞速度。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著手,重心應放在館內各類資源的整合上,將多種載體、多種形式、多種類型、分散異構的信息資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實現(xiàn)圖書館所有資源采、分、編、典、流工作的融合,同時提高對外部信息捕捉敏銳度和判斷力,實現(xiàn)信息資源的最優(yōu)化配置、應用領域的最廣化輻射和信息價值的最深度挖掘;第三,微博多加關注其他高校圖書館等同行,實現(xiàn)資源互流與共享,延伸館藏資源信息量,在優(yōu)勢互補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各自的資源價值,實現(xiàn)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第四,暢通微博服務平臺,將整合過的各類信息及時發(fā)布、轉播,使讀者及時了解圖書館的信息動態(tài)、舉措和進展,給讀者以最快、最新、最直接的閱讀體驗。
[1]社交網絡在圖書館的應用http://www.jslib.org.cn/pub/njlib/njlib_zzjg/njlib_tsgzc/njlib_tsgzcml/201206/t20120614_112562.htm.2013-5-30
[2]花芳,于婷.學科服務營銷理念與實踐探析[J].圖書館學研究(理論版).2011.11:88
[3]王紹強,于春艷.圖書館信息資源整合的制約因素及策略研究[J].社科縱橫.2011.26(11):129
[4]陳志慧.基于社會化服務的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公共獲取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理論版)2011.11:85
[5]汪海波,胡昌平.公共圖書館網站政府公開信息整合研究[J].圖書館.2011.5:28-29
[6]吳迪,劉青.數(shù)字圖書館服務整合淺析[J].蘭臺世界(中旬).2011.10:69
[7]陳琳.國內圖書館微博應用現(xiàn)狀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應用版).2011.1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