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鴻
正學街南起馬坊門,北抵西大街,長180米不足,寬5米不足,小小的,真是短且窄。
但它的位置卻極為優(yōu)越。站在正學街南端,左顧可見竹笆市,右盼可望南院門,走到其北端環(huán)視,西大街,鼓樓,鐘樓,便盡收目中。國槐兩行,青磚鋪地,以禁行汽車,遂有數(shù)雞游食,處于鬧市,竟享受了鄉(xiāng)野的幽靜。
這里的商業(yè)頗為興旺,主要經(jīng)營錦旗,標牌,燈箱,名片,篆刻,印刷,還有劇裝之類,悄然交易,總是顯得安寧。
鋪子幾乎都在西半邊。進入正學街,便看到各家門前掛著作為樣品的錦旗。有意思的是,他們多懸錦旗在樹上,遂成絢麗氣象。西半邊的房子皆為二層,砌磚為墻,斜坡作頂,瓦有藍有紅。房子與房子之間沒有空隙,伙墻高檐三尺余,便是彼此的分界,也是一種裝飾。鋪子在一層,攀梯上二層可以坐臥居之。兩堵伙墻之間為一戶,一戶往往要隔成三個鋪子。劉慶76歲,他家的房子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其父親花3000大洋買下的。父親從山西過來,當年開診所鑲牙賺了錢。他家的鋪子現(xiàn)在也出讓了,自己不經(jīng)營。經(jīng)營鋪子的多是河南人,有一個干瘦的男子在門前溜達著攬活,我問:“情況怎么樣?”他說:“差不多吧!一家吃了,喝了,租金交了,還能落幾個!”
正學街一帶絕非等閑之地。唐,這里是皇城,大約尚書省禮部在此。至宋,理學大師,陜西眉縣橫渠鎮(zhèn)張載,立正學社于斯,宣揚真理,呂大鈞曾經(jīng)受教,并得其傳。至元,許衡任京兆提學之職,也是理學家,嘗在此講學。到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有士為紀念許衡的學術活動,在此筑魯齋書院。許衡,字仲平,號魯齋。魯齋書院頗為宏闊,設祠祭許衡,當然也祭張載,還祭一些鄉(xiāng)賢。朝廷賜其書籍,撥給學田。以這一帶多有知識分子往來,書籍的梓版刻印便很發(fā)達,并騰聲三秦。至明,魯齋書院荒廢既久,故址半為民居,秦簡王朱誠泳指示遷民別居,在此立正學書院,并在旁邊營造小學,讓軍校子弟讀書。具體主持的,是明大臣楊一清,其為山西按察僉事,以副使督學陜西,時在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正學書院在明西安府長安縣治東南,今之陜西地方志館與中國共產(chǎn)黨西安市委員會大約都是它的轄區(qū)。曾經(jīng)砌有圍墻,裝門兩重,橫渠祠在前,會饌之所在后,左右為學生誦覽之精舍。有明一代,陜西的進士多于斯而出。至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總督部院署拓展,用正學書院故址,正學書院便傾向式微,不過它仍在。清圣祖康熙六年(1667),賈漢復為陜西巡撫,他在任上還對正學書院作了一次修繕。到清德宗光緒二十八年(1902),正學書院以北起亮寶樓,成為文物古玩陳列之處。中華民國四年(1915),陜西省圖書館從梁府街,今之青年路,移入南院門街的勸工陳列所,也就是亮寶樓的南院。2001年陜西省圖書館從西大街遷長安路,2009年這里改為陜西省地方志館。
魯齋書院在清德宗光緒十一年(1885),得到恢復,此為咸寧縣令樊增祥之功。他在今之東關長樂坊一帶建了魯齋書院,可惜遺址已經(jīng)無存。
正學街在清末是一條小小的道路,因為滿是毛筆鋪子,世稱毛筆巷。到中華民國二十一年(1932),鑿空毛筆巷的南端,改其為正學街。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里漸興印刷店,一度甚盛,當然也有百貨競售。
1949年以后,公私合營,政府動員印刷店悉進東大街的解放市場,以方便管理。正學街的生意驟然絕跡,兩邊的鋪子都成了宿舍,有人還把灶臺盤在自己門前,實際上門前就是街。1966年,改正學街為反帝一巷,到1972年又恢復正學街。
1978年以后,社會巨變,正學街有人把一層的房子改為門面,再做印刷店。其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慢慢成了氣候。20世紀90年代,有人發(fā)現(xiàn)錦旗需求大,遂經(jīng)營錦旗,又制作標牌,終于使正學街發(fā)展為此類商業(yè)的集散之地。早就發(fā)了財?shù)娜?,要做更大的生意,便出讓鋪子,收其租金?/p>
東半邊改造了,其高樓龐然遮天,形成威勢,不知道西半邊這些樸素的藍瓦紅瓦常常落著樹葉的房子,能否保留下來?
正學街隸西安市碑林區(qū)。
案板街毫無城市的派,也幾乎沒有故都的嚴正,充盈它的完全是一種平凡得仿佛小鎮(zhèn)所具的生活氣息。
街兩邊的門面經(jīng)營百貨,廣告雜出,五光十色。有人坐在小凳上頻頻轉著眼睛,隨時準備給手機貼膜。街南口一帶,有報亭,烤肉攤上總是圍著幾個大啖膾炙的壯漢,好吃油炸豆腐的多是服飾時尚的姑娘。街北口一帶經(jīng)常會并停幾輛摩托車,司機歪著身子彼此聊天。有人想趕路,價碼論定便跨腿而坐,一按油門,摩托車遂若箭離其弦,飛向目標。偶爾起盜,只聽一聲:“抓小偷!”四下齊應:“抓小偷!”便有眾勇把小偷擠在墻角揍一頓,繳了贓物,以還失主。
21世紀以來,此街發(fā)生的兩個命案,影響甚廣。2004年8月12日下午4點15分,街北口突然出現(xiàn)四五個青年持刀沖向一輛面包車,其窗玻璃驟碎。車里三四個青年爭先而下,魚貫而逃。持刀的四五個急追,沖上去砍死一個,砍傷兩三個。俄頃緊張,不過半小時以后這里一切如故。2012年6月21日下午6點剛過,在街南口一個姑娘與一個收破爛的小伙子相向而行,以身體觸碰發(fā)生口角,小伙子便從架子車上抽出菜刀,連連向姑娘脖子猛砍。姑娘旋死,小伙子收起菜刀再放回其架子車上,繞鐘樓向北,至西華街一帶見花園有水,便從容洗其菜刀。警察逮捕他問:“為什么殺人?”他說:“我不想活了。”盡管如此,案板街自有熱鬧和繁華。
案板街在唐皇城之內(nèi),當頗為壯麗。不過唐昭宗天佑元年(904),佑國軍節(jié)度使韓建縮建長安,筑為新城,百姓遂漸漸匯集,從而民宅連片。雖然案板街在明西安城里,并靠近鐘樓,但它卻處明秦王府之外,偏向其西南。清建滿城,圈案板街于其中。至中華民國,一旦拆除滿城,這一帶便擴民宅,興市場,終日熙攘。它經(jīng)歷了1949年以后的所有變遷,1966年改其為工農(nóng)街,大約不妥,遂在1972年恢復為案板街。
案板街之得名,在清世祖順治年間,有各種各樣的案板于斯盛售。木有香,案板街應該久飄木的味道。不知道何時案板無售,而且斷然而絕。2012年10月24日我走此街,甚至20世紀80年代之后我多次過此街,從未發(fā)現(xiàn)一塊案板。
此街大約長235米,寬8米,南發(fā)東大街,北抵西一路,明顯從南向北傾斜。因為比較短,舉目而望,一看可以看透,二看可以看清。在案板街南口,左瞻東門,右視鐘樓,都很方便,不過男女相擁如流,盡是臉和背,也沒有什么能悅目的。移趾穿東大街就是騾馬市,然而騾馬市不像案板街,有著濃重的煙火氣息。出案板街北口,西行可以往北大街去,東行可以往南新街去。案板街只有兩三棵樹,不過進入東大街或西一路,皆國槐成列,漂亮得很。
案板街之東之西多有龐然建筑。過去的唐城百貨大廈,現(xiàn)在的國美電器唐城店,西安市新城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博通吉慶酒店,南方酒店,悉在街東。在博通吉慶酒店和南方酒店之間,還有一條窄細狹小的吉慶巷,東西向,引申社區(qū)。德發(fā)長酒店,交通銀行,易俗大劇院,咸在街西。給案板街增以文化特色的當然是易俗大劇院,制水磨石為磴,15階,分兩平臺,可以登臨前庭。有方柱10根,頓使其大顯宏闊之勢。金碧輝煌,檐牙高啄,尤出雅韻。
案板街隸西安市新城區(qū)。
我的職業(yè)生涯由北大街發(fā)蹤。這一帶像水一樣淹過我,鹽一樣浸過我,火一樣燒過我,凡經(jīng)北大街,無不百味涌胸。
1984年7月,大學畢業(yè),我接受派遣去陜西人民出版社當編輯,地址在北大街131號,今之北大街145號。我于斯進出三四個單位,輪換五六個辦公室,都是當編輯。
那時候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公共汽車和自行車,尤其是上下班之際,此街的自行車一潮向北,一潮向南,其勢浩浩蕩蕩,壯觀之極。轎車零零星星,出租車根本沒有。即使白天,北大街也比較空曠和安靜。到晚上十點以后,門面基本上都關閉了,偶爾在蓮湖路口或西華街口有賣餛飩或賣臘肉的,都以車燈為亮。見夜深人稀,他們也就收攤了。趁西安城都睡了,拖拉機便過此街,柴油發(fā)力會弄出爆破一般的音響。這里也跑馬車,凌晨的馬蹄聲噔噔噔的會把我?guī)倭暝?,因為馬車多走鄉(xiāng)野。
在通濟坊一帶,有1936年的建筑群,其屬于馮欽哉所創(chuàng)立的西安通濟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樓高四層,足以凌空。為混凝土兼容磚木結構,人呼通濟大樓。1949年社會巨變,便漸漸演化為西安市百貨公司批發(fā)部,在北大街東側,我嘗登臨之。這些建筑群周邊全然鋪磚,那些導向通濟坊的三條小巷皆是橫向,慢坡,也盡鋪磚,遂有傷感的情調(diào)。三條小巷為通濟南坊,通濟中坊,通濟北坊。坊與坊之間有漂亮的庭院,為富貴之士所居。1967年,通濟南坊改為滅資南坊,通濟中坊改為滅資中坊,通濟北坊改為滅資北坊。20世紀90年代,一聲令下,通濟大樓便盡騰地方。
那時候?qū)徃遄訉徖哿耍銜驹诔霭嫔绲年柵_上放目環(huán)顧。南望,鐘樓突兀。北望,安遠門巍峨。向西看,青年路一帶悉為平房。斂目俯視,臨北大街西側的平房都作了鋪子,主要經(jīng)營款式陳舊的衣飾,也夾雜有一家水果,兩家飲食,規(guī)模畢小。黃葉落瓦,難免蕭氣,雖然老板臉腮白凈且厚,不過并無得意之色。
2002年7月,我調(diào)動了單位,也離開了北大街。此刻,公共汽車增加了,轎車更多,出租車先以紅色現(xiàn)身,后以綠色登場,發(fā)展極為迅速,然而一直也未滿足需要,總是乘之有難。我在北大街丟過三輛自行車,由于越來越受汽車排擠,自行車的隊伍減而少之,我也不騎了。
從鐘樓至安遠門,北大街之長一直是1940米,但寬卻有變化。20世紀70年代以來,其寬38米。它在1998年得以拓展,不過鐘樓至西華街一段寬是80米,西華街至安遠門一段寬是50米。
北大街的路面曾經(jīng)鋪以石條,當然它是有間斷的。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路面鋪以石子。1953年,路面澆鑄以混凝土。到1998年拓展之際,全線制以瀝青,現(xiàn)在仍是。瀝青在一口鐵鍋里,點火溶而為液,用盛器傾瀉路面,稍涼,便有碾路機過來作業(yè)。氣味刺鼻,筑路工都戴口罩。我好奇,忍而觀之。
即使再三拓寬,這里還是擁擠,也非常喧鬧。20世紀90年代,在北大街與蓮湖路和西五路的交叉地界,已經(jīng)筑了天橋,鐘樓地界也有了地下通道,都是緩堵的措施。北大街的建筑也拔地聳天,彼此競華。
我進入北大街那年,這里最高的是陜西人民出版社的8層樓。我退出北大街那年,這里最高的是陜西出版發(fā)行大廈的15層樓,仰觀會生眩暈之感。昔日站在出版社的陽臺上,可以透覽的青年路一帶的平房及臨北大街西側的平房做的鋪子,幾乎都推倒了,有的營造了新的建筑,有的立以圍欄,久久不動。夏天,北大街陽光滿貫,顯得很熱。
北大街古既有之。在唐,它為安上門街,北連宮城,南過皇城,直達安上門,是皇城東南的主要之街,并引申外廓城。以忌安祿山之名,安上門在唐肅宗年間一度呼光天門,不久又恢復為安上門,其大約在明西安城永寧門即南門處。韓建摒外郭城與宮城以筑新城,北大街仍留長安,還是安上門街。不過由于棄宮城,安上門街北連宮城的一段便迅速喪失功能,遂民宅相擁,塵俗而起。明作西安城,外放其北城墻,北大街也隨之外延了大約800米,并營造安遠門為北門。安遠門與永寧門相望二百年以后,當局移鐘樓于今之地址,北大街與南大街才有了明確的分壤。
明秦王府是沿北大街中軸與東大街南緣修建的,其西側的蕭墻臨北大街,設西華門,在今之西華門大街東端。清滿城是依明秦王府之基礎所修建的,當然,它還開了一個新西門,大約在今之后宰門。經(jīng)辛亥革命,誕生了中華民國,遂拆除了滿城的西墻和南墻,西安城格局一廣,游之暢然。
北大街是西安城的一條通衢,凡有事必于斯產(chǎn)生反應。1911年10月22日陜西武裝起義爆發(fā),任務是取得滿城。張鳳翙任秦隴復漢軍政府大統(tǒng)領,率軍從鐘樓至長樂門一線向滿城進攻。其遭遇抵抗,不過終于在大差市與小差市之間覓得缺口而入之。哥老會龍頭錢鼎和萬炳南為秦隴復漢軍政府副統(tǒng)領,率軍從鐘樓至安遠門一線向滿城進攻,遂在新西門發(fā)現(xiàn)薄弱環(huán)節(jié)而入之。安遠門附近有清兵火藥庫,轟炸之際,有炮彈飛到安遠門城樓上,起火大燒。安遠門城樓被毀,是辛亥革命難免的損失。推動社會進步,義舉之興北大街,當然還有很多,這由此街的形勢所決定。
2012年秋天,我分兩次走北大街,一次從鐘樓起步沿街東而北行,一次從鐘樓起步沿街西而北行,以觀其景,察其風。
街東:西安市郵政局鐘樓支局,臨北大街,四層全為商業(yè)之用。向北,過西一路,是樓高10層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名流天地大廈,國美電器,西安人民劇院,樓高16層的新時代廣場。這一帶平淡無趣,惟西安人民劇院還讓我留戀。此乃1954年的建筑,由西北建筑設計公司負責設計,陜西省第三建筑公司承擔施工。它是在長安大劇院的舊址上營造的。廊柱涂紅,門窗制格,盡管矮于兩邊的玻璃房子,然而不失其威,尤其以墻上的青藤葉為秋風所吹,瑟瑟成韻,自有神奇。經(jīng)北大街與西華街東南角的花園,過西華街,見北大街與西華街東北角的交通銀行,覺得十分貴氣。凡華美達酒店,國花酒店,西安中心戴斯酒店,表象華麗,風格相似。通濟坊那些1936年的棟宇已經(jīng)完全消失,取代它們的就是這些樓高逾十層的建筑。光輝巷在明初為九曜街,之后拆了修建明秦王府。其在清為北祁毛巷,漸然演化,到1936年便為平民坊,1966年改之為光輝巷,以突出一種政治意義。過光輝巷是喜隆大酒店,它曾經(jīng)為陜西省廣播電視廳所用,我認識騫國政于斯。當年其任廳長,春節(jié)之前,每每示我召集文學之士,設宴饗之。過西五路,便是陜西省新聞出版局和陜西出版集團屬下的幾家出版社。我曾在陜西人民出版社當編輯的辦公室,已經(jīng)成為出版賓館,置有休閑娛樂設施。過后宰門街,是西安市蓮湖北大醫(yī)院,西安秋林商業(yè)大廈,西安和平電影院。過西七路,是陜西華山國際酒店,陜西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陜西古建園林建設有限公司,陜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這一帶的建筑多飛檐翹角,多用磚瓦,少用瓷片,遂顯傳統(tǒng)一點。過順城北路,便是北城墻,安遠門。
街西:世紀金花廣場,臨北大街,其以物價昂貴產(chǎn)生紛然之常議。向北,是韓國城,陜西省美術家協(xié)會,煥然之民生國際購物中心,森然之宏府地產(chǎn)。過西華門大街,是中國工商銀行,其處北大街與西華門大街西北角。西華門大街啟于西華門,曾經(jīng)駐中華民國秦省都督府,其以后改為陜西都督府,以后又改為陜西巡按使公署,1916年由西華門大街遷社會路,又改為陜西省長公署,1927年又改為陜西省政府,移新城。今之陜西省人民政府,便是它的置換變形。這一帶的凱愛服務型辦公室,假日國際商城,都很是璀璨,為北大街增色添亮。過二府街仍是宏府地產(chǎn),足證其強。明秦王朱樉第二子嘗在此有邱,遂為二府街。蓮湖一社區(qū)臨北大街,二層的門面與七層的民宅如山峰山谷交替出現(xiàn),頗有個性。當年到處都是平房的時候,這里絕非一般百姓所能居,現(xiàn)在它顯然有了頹廢之態(tài)。過蓮湖路,再過青年路,臨北大街的是樓高8層的一個建筑,尚未使用,不知道會干什么。西安五四劇院是1954年的作品,門楣:五四劇院,為梅蘭芳所題。當年工商諸賢捐款集資,才有此戲臺??上КF(xiàn)在它上上下下裝滿了玻璃,遂顯滑稽。中國銀行也很貴氣,雖然其總是安靜的。過北曹家巷,龐然一排大廈,遺憾經(jīng)營慘淡,有待興旺。糖坊街起碼在明熹宗天啟六年(1626),便可以交通了,這里有德國人金尼閣所筑天主教堂為證。過糖坊街是錦苑富潤大飯店,中祥大廈。過順城北路,北城墻迎風屹立,安遠門從一片國槐之中隆然而矗,雨雪痕深,日月氣爽。躲過幾輛汽車,我過去摸了摸北城墻和安遠門的老磚,手指上有一種解渴解饞的滿足。
北大街的一個質(zhì)變是有地鐵了,這當減輕它的負荷。我已經(jīng)數(shù)次乘地鐵赴這一帶辦事,真是快捷。北大街地鐵站,一在北大街與西五路的東南角,一在北大街與西五路的東北角,一在北大街與蓮湖路的西南角,一在北大街與蓮湖路的西北角,接青年路了。由于之前缺乏遠見的規(guī)劃,不留余地,地鐵站遂不得不破門劈墻而筑,局促顯陋。
我初登社會,是在陜西人民出版社編輯一本文學刊物。雜志社有八人,我最小。最長的劉,從出版社晉升至出版局,調(diào)動至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當領導,晚年到了美國,隨兒女一起生活,健康而喜悅。男李才氣逼呈,坐牢,出獄,皮包骨頭,白髯垂臍,不失其貞。女李過五十而逝。葛七十而自縊。陳的調(diào)動程序尚未完成的時候,住在辦公室,馳騁北大街的拖拉機總是吵他,難以作其小說,遂一再動怒。有一天,他臂交胸前,認真地說:“我當了國家主席,第一號令便是消滅這些鐵器!”20世紀90年代,依對知識青年的相關政策,他攜妻女返北京了。離開西安之前,他清理了辦公室,把自己久坐的一把椅子砸了。孫是工科出身,研究陰道鏡,到出版社來實難,不過他終于快樂退休,素有活力。陶是美術編輯,深圳招賢納能,便攜夫人而駿奔。我在出版社工作了18年,積稿和圖書檔案頗多,去崗之際,我把它們分門別類以時間順序作了整理,鄭重交辦公室。我連出版社的熱水瓶的一個木塞也不帶走,何況北大街的一片云。然而經(jīng)北大街,我總是感慨萬千,沉而吟之。
北大街隸西安市蓮湖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