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偉
(安徽醫(yī)科大學 外語系,安徽 合肥 230032)
詞匯,作為語言的基礎構建材料,是語言系統(tǒng)中最活躍的部分?;ヂ摼W給人們提供了獲得信息與交流的便捷途徑,同時也為詞匯的發(fā)展增添了活力。諸多的網絡詞匯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流星,在浩瀚的語言空間中一閃而過,留下絢麗的身影。2010年一些用以表達內心的激動與無奈的網絡熱詞,諸如“給力”和“神馬都是浮云”曾在人們的言語交際中風光一時,而今它們業(yè)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2011年12月20日,互動百科聯合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語文出版社、騰訊微博在國家圖書館共同公布了“2011年互聯網十大熱詞”,“HOLD住”位居榜首。筆者借助百度搜索引擎,輸入“HOLD住”進行搜索,找到相關結果約14,000,000個。“HOLD住”使用頻率之高,足以表明目前這一表述廣受各界人士所喜愛。
本文擬從語音、語義和語用角度對“HOLD住”的結構進行分析、探討該表述在漢語語境中的流行原因。同時也將對這一表述所代表的中英混搭網絡用語對現代漢語的影響進行探析。
“HOLD住”的流行源起于臺灣2011年8月9日的綜藝節(jié)目《大學生了沒》中一段有關時尚話題的夸張表演,表演者以其另類的表演向大學生介紹什么是時尚。貫穿于其話語的口頭禪“HOLD住”隨后便頻繁地出現在網絡、報刊雜志、甚至一些主流媒體上,隨即,“HOLD住”跨越海峽走進兩岸人們的生活并成為熱門詞匯。
從構成上看,“HOLD住”屬于典型的中、英兩種語言混搭使用的網絡用語。語音、語義和語用方面的特點有助于它在交際中贏得人們的歡迎。
在人們日常使用“HOLD住”時,往往存在兩種讀音方式。一、由于漢語語音里的輔音可以獨立成為音節(jié),如b、p、d,[1]“HOLD住”中的字母d受漢語拼音中輔音d的讀音的影響,“HOLD住”在漢語語境下通常被讀成“候得住”;二、按照英語的讀音規(guī)則,如果爆破音和輔音(包括爆破音)相鄰,第一個爆破音只形成阻礙,但不發(fā)生爆破,形成不完全爆破。發(fā)音時,前一個單詞末尾的爆破音只保持發(fā)音部位,同時向下一個單詞起音的輔音過渡,不完全爆破得以實現,因此,“HOLD住”又被一些人,尤其是熟悉英語讀音規(guī)則的人讀成雙音節(jié)詞:“候住”。雙音節(jié)詞是現代漢語的主要節(jié)奏傾向。[2]讀音“候住”跟現代漢語語音片段中雙音節(jié)占絕對優(yōu)勢的規(guī)律是相吻合的??梢?,“HOLD住”在漢語語境下的兩種讀音順口、流暢,容易為大眾接受,與現代漢語讀音在節(jié)奏上有很強的相似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HOLD住”的流行。
從結構上看,“HOLD住”相當于漢語詞匯中動補結構的短語。在英語中,“HOLD”一詞使用頻率較高,意為“拿、抱、握住、頂住、控制、掌控”等。“HOLD住”指的是要把握住、堅持住、充滿自信、從容地應對各種狀況??梢钥闯?,“HOLD”一詞豐富的語義內涵也是這一表述深受歡迎的因素之一。
“HOLD住”豐富的語義內涵成就了這一表述使用的靈活性?!癏OLD住”在人們生活中被廣泛地應用于各種語境,如:保持住某種狀態(tài);不要過于表現自己的情緒等等。從一些新聞標題使用“HOLD住”的情況也可以看出其應用的廣泛性,如:暴漲暴跌有驚無險,黃金HOLD住第11個牛市(中國新聞網2011-12-31);臺股年底 “封關”,HOLD住7000點 (搜狐網2011-12-30);2011傷不起:十大熱門事件你HOLD住了嗎?(新浪網2011-12-31);新年正當紅:看女星紅裝如何HOLD住氣場(中國網2011-12-31)。
尋求多樣化發(fā)展是人類語言的共性,而語言的多樣化更直接地依賴于不斷出現的新詞,層出不窮的網絡用語反映的是新的時代背景對語言創(chuàng)新的要求。于根元認為:“網絡詞語是新詞新語的組成部分或延伸,是新詞新語研究的重要研究對象。”[3]較為活躍的網絡用語的涌現不僅帶來了言語交際的多樣化,同時也豐富了現代漢語的表現力,不失為一種充滿活力的語言創(chuàng)新的途徑。
然而,人們注意到,英語借助英美等發(fā)達國家信息產業(yè)的領先優(yōu)勢,夯實了它在網絡傳播中的優(yōu)勢地位,同時也對漢語語境下的網絡用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漢語語境下的網絡用語的“英語化”傾向已凸顯端倪,除了“HOLD住”之外,常見的中英混搭網絡用語還有:小CASE、發(fā)EMAIL、一起去HAPPY、你OUT了等等。這就要求我們辯證地看待網絡用語的中英混搭現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統(tǒng)計顯示,世界上五分之四的互聯網頁使用英語。英語在互聯網中的壟斷地位使得目前諸多處于相對弱勢的語言難以成為互聯網使用的語言,不利于語言的多樣性發(fā)展。英語借助網絡快速傳播并對其他語言加以影響,一定程度上侵蝕著語言生態(tài)鏈。
由原來的單一使用中文到中英雙語混搭使用,“HOLD住”等大量的中英混搭網絡用語與現代漢語規(guī)范相沖突,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漢語文字的健康發(fā)展??梢哉f,中英混搭網絡用語的構成方式正在異化著現代漢語文字。對那些語言模仿與接受能力強,而控制能力較弱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學生來說,如果不加甄別地在生活中使用中英混搭網絡用語,一旦養(yǎng)成不好的語言習慣,便會帶來嚴重的后果。這需要我們對這種負面的影響保持一定的警惕。
語言,像文化一樣,很少是自給自足的。交際的需要使說一種語言的人和說鄰近語言的或文化上占優(yōu)勢的語言的人發(fā)生直接或間接的接觸。[4]英語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語言,幾乎所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發(fā)布都是以英語為載體,人類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英語。
中英混搭網絡用語,作為互聯網語境下言語行為的一種表現形式,用最簡單快捷的方式表達出豐富的思想內涵,它們的存在豐富了漢語的表現力,體現出漢語的開放性與寬容性以及語言使用的經濟性,也反映出中國文化對外來文化的一種包容和大度。
每一種活著的語言,都有充分的吸收功能,這種功能,在很多場合比較明顯地表現于語匯上。[5]可以說,一種語言沒有了這種吸收功能,就沒有了生命力,中英混搭網絡用語的存在體現出漢語的開放性,而正是這種開放性賦予了漢語以頑強的生命力并使其得以傳承至今。
我們必須承認,中英混搭網絡用語對現代漢語規(guī)范化的沖擊的確存在。但作為網絡用語,一般來說,它們的生命較短,流行范圍有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詞匯會發(fā)生變化,有的會永遠消失,有的則通過新陳代謝,由新的詞語替代,很少具備傳承價值。同時,中國語言博大精深,歷經數千年的錘煉和積淀,具有相當的穩(wěn)定性,中英混搭網絡用語不會對規(guī)范的漢語造成持續(xù)性的影響。
因此,對待中英混搭網絡用語,我們不必視其為洪水猛獸,但也不能放任自流,而要以積極寬容的態(tài)度對其加以規(guī)范。一方面我們要承認它們存在的價值,另一方面則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引導與規(guī)范。對那些充滿活力、社會公認程度較高、具備一定的傳承價值的中英混搭網絡用語可以采取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通過相應手段(如音譯、意譯、音義結合等)厘清其語法結構和文化意義,創(chuàng)造出符合漢語語音系統(tǒng)和詞匯系統(tǒng)規(guī)則的新詞,使其進入漢語系統(tǒng)。對其中的一些外來詞,可以對其發(fā)音作一下調整而直接使用。[6]例如,我們可以通過調整發(fā)音把“HOLD住”處理為漢語詞匯:候住、吼住等。借以豐富現代漢語詞匯,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寬容的、更加有生命力的現代漢語環(huán)境。
伴隨網絡時代的到來,形象、生動又不乏幽默的網絡用語應運而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言語交際更加豐富多彩、鮮活。隨著英語的普及,網絡詞匯發(fā)展與構成由原先的單一使用中文呈現出中英文混搭使用的趨勢。不可否認的是,網絡語言隨意性太強,缺少規(guī)范。勢必會對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化及普通話的推廣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但網絡用語往往呈現出較強的語境依賴性,缺乏傳承性,因此這種影響一般不會持久。對待中英混搭網絡用語,我們更要有足夠的耐心,根據語言規(guī)則對其進行規(guī)范,讓那些有頑強的生命力、能經受得住時間考驗的網絡詞語進入語言體系,豐富現代漢語詞匯,增強其表現力,使其成為現代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
[1]趙元任.語言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17.
[2]呂叔湘.漢語語法論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422.
[3]于根元.中國網絡語言詞典(前言)[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
[4]薩丕爾.語言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172.
[5]陳原.語言與社會生活——社會語言學札記[M].北京:三聯書店,1980.62.
[6]路易-讓.卡爾韋.社會語言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