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容 ,楊飛云 ,汪 超 ,黃 健
(1.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重慶 榮昌 402460;2.農(nóng)業(yè)部養(yǎng)豬科學重點實驗室,重慶 榮昌 402460;3.養(yǎng)豬科學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重慶 榮昌 402460)
氨基酸是影響家禽生產(chǎn)性能的最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之一,本文就近年來鵝氨基酸營養(yǎng)需要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氨基酸需要量的評定方法主要有兩種,即劑量反應法和析因法。
1.1 劑量反應法 劑量反應法是根據(jù)日糧中氨基酸水平與生長性能的關系確定氨基酸的需要量。在滿足其他氨基酸需要的前提下,對待測氨基酸從不足開始按梯度添加至過量,根據(jù)反應指標與飼糧中氨基酸含量或氨基酸采食量的關系得出反應曲線,該反應曲線平衡點對應的劑量即為最適需要量。該法的關鍵在于基礎日糧需要保證所提供的其他必需養(yǎng)分是合適且不過量的。由于劑量反應法涉及多種氨基酸需要量測定的多次重復性試驗,而且日糧組成、飼養(yǎng)水平以及所選指標等不同所得出的氨基酸需要量差異也較大,與實際相差甚大。劑量法廣泛應用于對禽類氨基酸需要量的評定,其優(yōu)點是估計的氨基酸需要水平可滿足家禽最大的生產(chǎn)需要,但準確性略差,估計值往往高出實際需要量。
1.2 析因法 析因法是根據(jù)機體組織中氨基酸組成與需要量的相關性來確定氨基酸的需要量。析因法把家禽的氨基酸需要量剖分為維持需要、胴體蛋白質(zhì)沉積和羽毛蛋白質(zhì)沉積需要。通過比較屠宰試驗分析胴體及羽毛的氮含量和氨基酸組成,從而估測家禽用于生長的氨基酸需要量;通過給成年家禽飼喂無氮日糧測定其內(nèi)源氨基酸的排出量及模式,用低氮日糧測定成年家禽在維持狀態(tài)下的皮屑氮損失,測定排泄物中的肌酸、肌酐含量,從而推測甘氨酸、精氨酸和蛋氨酸的損失,此三項的和即為氨基酸的維持需要量。維持需要量和生長需要量之和即為家禽的總氨基酸需要量,再根據(jù)家禽采食量,最后確定日糧中的氨基酸水平。析因法估計的氨基酸需要水平雖然從理論上較為接近動物的真實需要,但估計值普遍偏低,很難滿足現(xiàn)代生產(chǎn)的需要。
影響家禽氨基酸需要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環(huán)境溫度、遺傳因素(品種、品系、年齡、性別)、生產(chǎn)用途(種用、產(chǎn)毛用、肉用)、飼糧(日糧能量水平、蛋白質(zhì)水平、氨基酸平衡、飼料原料的氨基酸利用率、其他營養(yǎng)素含量)等。環(huán)境溫度影響家禽采食量,溫度越低采食量越高,反之越少。不同類型、品種和品系家禽的遺傳特性不同,其生長速度、體格大小、胴體組成、產(chǎn)蛋性能以及消化生理不同,因而氨基酸的需要量也不同。同品種家禽在實際生產(chǎn)中的用途不同,其對氨基酸的需要量也不同,如產(chǎn)毛鵝對蛋氨酸的需要量較肉用鵝高。家禽具有為能而食的能力,因此,應根據(jù)飼糧能量水平來調(diào)整蛋白質(zhì)和必需氨基酸的水平。一般用“蛋白能量比”和“氨基酸能量比”表示。家禽的年齡和體重不同,對氨基酸的需要量也不同,總的趨勢是:當用日糧的百分含量表示需要量時,氨基酸需要量隨著年齡和體重的增長而增加,即相對需要量下降,絕對需要量增加。
目前對鵝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主要是圍繞賴氨酸、蛋氨酸和蘇氨酸,其他氨基酸則較少涉及。
3.1 蛋氨酸的需要量 蛋氨酸是家禽日糧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日糧中的滿足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會限制其他氨基酸以及整體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利用,在飼糧中添加蛋氨酸對生長鵝的增長有良好效果。Roberson(1963)的研究表明,中國白鵝的日糧蛋氨酸需要量為0.34%。周彥文報道,0~4周齡育雛期合浦鵝,其飼糧中的賴氨酸、蛋氨酸和蘇氨酸的適宜水平分別為 1.00%、0.45%、0.55%;5~8周齡育成期合浦鵝對飼糧中賴氨酸、蛋氨酸和蘇氨酸的適宜需求水平分別為0.88%、0.40%、0.44%。周秋燕等報道,5~10周齡揚州鵝的適宜飼糧蛋氨酸水平為0.43%~0.53%。李文立等研究認為,當飼糧中蛋氨酸含量為0.57%,賴氨酸含量為1.13%時,0~36日齡豁眼鵝的生長性能和飼料利用率最好;而42~90日齡豁眼鵝獲得最佳生產(chǎn)性能和飼料利用率的飼糧蛋氨酸水平為0.33%,賴氨酸水平為0.70%。綜合以上研究表明,生長鵝的蛋氨酸需要量有著前期高后期低的趨勢,仔鵝的蛋氨酸需要量為0.33%~0.75%。
3.2 賴氨酸的需要量 在實用型日糧中,Lys為鵝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Dean,1986)。Nitsan等(1983)的試驗結(jié)果表明,0~2周齡與2~7周齡鵝的賴氨酸需要量分別為1.07%和0.6%。Lu等(1996)研究了白羅曼鵝的賴氨酸需要量,得出0~4周齡的需要量為0.9%~1.16%,4周齡以后為0.6%~0.8%。李文立等(2004)研究了賴氨酸對0~6周齡和7~13周齡五龍鵝生產(chǎn)性能及血漿尿酸和游離氨基酸濃度的影響,綜合研究得出:0~6周齡、7~13周齡五龍鵝的賴氨酸需要量分別為1.13%~1.23%、0.7%~0.8%。周彥文等(2008)研究表明,0~4 周齡、5~8 周齡合浦肉鵝飼糧中的賴氨酸適宜添加量分別為1.00%、0.88%。殷海成(2009)在對生長期固始白鵝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適宜的賴氨酸添加量為0.90%。大量研究表明,鵝在0~4周齡時對賴氨酸的需要量為0.90%~1.23%,4周齡以上的需要量為0.60%~0.95%。
3.3 蘇氨酸的需要量 隨著賴氨酸、蛋氨酸在配合飼料中的廣泛應用,蘇氨酸逐漸成為影響家禽生產(chǎn)性能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家禽飼料中繼蛋氨酸、賴氨酸之后的第三限制性氨基酸。周彥文等研究表明,0~4周齡、5~8周齡合浦肉鵝飼糧中的蘇氨酸適宜添加量分別為0.55%、0.44%。殷海成(2009)研究表明,生長期固始白鵝的適宜蘇氨酸添加量為0.60%。姜寧(2009)綜合考慮生長性能與免疫性能兩方面指標,建議0~8周齡鵝日糧中添加蘇氨酸的適宜水平在0.74%~0.84%。
所謂理想蛋白,是指這種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組成在數(shù)量和比例上均與動物所需的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一致,包括EAA之間以及EAA與NEAA之間的數(shù)量和比例,動物對該種蛋白質(zhì)的利用率為100%。理想蛋白質(zhì)模式(IAAP)是將理想蛋白定義為飼料蛋白質(zhì)中的各種氨基酸含量與動物用于特定功能所需要的氨基酸量相一致。如前所述,家禽氨基酸的需要量受能量、粗蛋白水平、遺傳、性別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很難用劑量反應法來逐個確定每種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但是對于一定條件下的畜禽來說,它們對不同氨基酸需要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基本無影響或影響不大。因此,通過確定必需氨基酸相對于賴氨酸的理想比例來計算氨基酸的需要量更容易適應多樣性的環(huán)境條件。
當前,關于理想氨基酸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豬和雞、鴨上,有關鵝氨基酸需要模式的研究還很少。目前研究家禽理想氨基酸模式的方法主要有氨基酸滴定法、析因法、扣除法(N平衡法)。周秋燕(2008)等采用析因法確定5~10周齡揚州鵝生長的理想氨基酸模式為:賴氨酸100、蛋氨酸44、蘇氨酸36、亮氨酸90、異亮氨酸41、精氨酸59、纈氨酸45;成年揚州鵝維持氨基酸的組成模式為:賴氨酸100、蛋氨酸46、蘇氨酸63、亮氨酸122、異亮氨酸69、精氨酸94、纈氨酸76;5~10周齡揚州鵝各氨基酸的總需要量(占日糧的百分比)為:賴氨酸0.78%、蛋氨酸0.36%、蘇氨酸0.33%、亮氨酸0.76%、異亮氨酸0.37%、精氨酸0.54%、纈氨酸0.41%。Nitsan等根據(jù)析因法推算0~2周齡、2~4周齡和4~7周齡鵝的氨基酸需要量,并以單位代謝能(ME)中的含量表示,其賴氨酸需要量分別為 0.88g/MJ ME、0.48g/MJ ME和 0.43g/MJ ME,蛋氨酸+胱氨酸需要量分別為0.48g/MJ ME、0.38g/MJ ME和0.29g/MJ ME;在此推算過程中,假定的氨基酸消化率為86%,遠高于Jamroz等報道的鵝對飼料氨基酸的總回腸末端消化率56%,因此Nitsan等可能低估了鵝的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需要量。由于評定氨基酸需要模式的方法、生長階段以及試驗鵝品種的不同,因此各研究結(jié)果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目前,我國尚未頒布鵝飼養(yǎng)標準。有關鵝的營養(yǎng)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所報道的研究結(jié)果也不盡一致,所以對鵝氨基酸營養(yǎng)需要的研究還需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研究氨基酸營養(yǎng)需要與環(huán)境溫度、遺傳、能量代謝、蛋白質(zhì)水平、氨基酸平衡、飼料原料的氨基酸利用率等的關系,全面評定鵝氨基酸營養(yǎng)需要;系統(tǒng)評定國內(nèi)主要品種鵝在各階段的氨基酸需要量,確定鵝各生長階段的氨基酸理想模式,盡快制訂出鵝飼養(yǎng)標準。
[1]Rosa A P,Pesti G M,Edwards H M Jr,et al.Threonin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broiler genotypes[J].Poultry Science,2001,80(12):1710-1717.
[2]周彥文.合浦鵝賴氨酸、蛋氨酸和蘇氨酸適宜需要量的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3]殷海成.飼糧氨基酸水平對生長期固始白鵝生長性能的影響[J].飼料廣角,2009,(1):26-27.
[4]周秋燕.5~10周齡揚州鵝蛋氨酸需要及氨基酸模式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5]李文立,王寶維,林英庭,等.飼糧不同蛋氨酸和賴氨酸水平對五龍鵝育成期生產(chǎn)性能及血漿尿酸和游離氨基酸濃度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04,16(4):33-38.
[6]Nitsan Z.Protein,essentialamino acidsand glycine requirements of the growing gosling(Anser cireneus)[J].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1983,50:455-461.
[7]姜寧.日糧蘇氨酸水平對0~8周齡鵝生長性能、免疫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D].揚州: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8]陳正玲.不同方法確定肉鴨理想蛋白氨基酸模式的比較研究[D].雅安: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1.
[9]Jamroz D,Jakobsen K,Orda J.Development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and digestibilityofdietaryfibre and amino acids in young chickens,ducks and geese fed diets with high amounts of barley[J].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2001:6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