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 龍
(通聯:四川省農村網 610000)
冬天天氣寒冷,不免會胃口大開吃下更多的食物,這種時候,為了保持身材不發(fā)胖,運動更不可少,尤其冬天氣溫低,更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不妨來做些有氧運動,加速熱量的消耗。
冬天里運動自身消耗大,出汗少,運動者能更加適應出汗過程,增加運動強度,專家建議,選擇動作幅度小、熱量消耗大的有氧運動最宜。
年輕人可以選擇跑步等高強度的有氧運動,這樣可消耗更多熱量,鍛煉的時間應該比春夏季多出10-15分鐘。爆發(fā)性強的無氧運動則不太適宜,寒冷氣候下可能會引發(fā)身體不適。中年人可選擇快走、慢跑、爬樓梯等低強度的有氧運動。老年人因血管狹窄或動脈硬化,導致血液供應減少,也會增加發(fā)病危險,所以冬季老人應適當減少運動量。最好選擇太陽出來或比較暖和的時候出門,如果運動量大出汗了,應解開衣扣慢慢降溫。運動后,人體耗氧增加,心臟供血需求也要增加,對于老年人來說,冬季心血管疾病高發(fā),鍛煉一定要掌握“度”。
冬季運動鍛煉,應注意保暖防凍。
晨起室外氣溫低,宜多穿衣,待做好預備活動,身體暖和,再脫去厚重的衣褲進行鍛煉。鍛煉完以后則要及時穿好衣褲,注意保溫,尤其是冬泳后,宜立即用柔軟、干燥的浴巾迅速擦干全身,擦紅皮膚,穿衣保暖,避免寒邪入侵。低溫環(huán)境易造成“風邪”傷害,導致傷風感冒,也可能引發(fā)關節(jié)疼痛,甚至胃痛。身體外露的部位,如手、臉則易形成凍傷,等太陽出來半小時后,晨寒的傷害就可以得到緩解。
選擇適宜的鍛煉時間和鍛煉環(huán)境。陰雨霧雪天不適宜戶外鍛煉;晴日時,必須日出之后再出門;有風之時,應注意選擇向陽、避風的地段。
鍛煉前注意“熱身”。尤其是大運動量鍛煉前,可通過慢跑、徒手操和輕器械的少量練習,使身體發(fā)熱微微出汗后,再投身到正式鍛煉中去。
穿著要適宜,除汗要及時。剛出門,要多穿些衣服;熱身后,可脫去厚衣;鍛煉后,應及時把汗擦干,隨即穿好厚衣。衣服要輕軟,不能過緊。
在戶外使用健身器材鍛煉,應避免直接跟皮膚接觸。因為氣溫降至零下后,人體皮膚接觸到冰冷的金屬,很可能造成粘連,直接帶來傷害。此時,應戴上手套。
鍛煉間隙要適當短一些,避免長時間站立于冷空氣中,從而造成體溫下降,肌肉也會跌入疲憊狀態(tài),粘滯性增大,不但影響接下來的鍛煉效果,也容易受傷。
冬季戶外鍛煉尤其是滑雪,最要當心扭傷,扭傷發(fā)生后可能誘發(fā)韌帶斷裂、半月板碾壓老化等其他疾病,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所以鍛煉前,不妨佩戴合適的防護用具,如護膝等,并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避免受傷。一旦受傷,應及時就醫(y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