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真,路亞民,趙 震
我們2004年3月—2006年4月以自制寧肺活血膠囊治療痰瘀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0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4年3月—2006年4月在我院治療的痰瘀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3例,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0例,年齡45~60歲;對照組23例,年齡45~60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橘紅丸,1丸/次,2次/d,10d為1個療程。治療組:口服寧肺活血膠囊,其方劑組成: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紅花10g,丹皮10g,三棱10g,莪術10g,川芎10g,丹參30g,葶藶子10g,白介子10g,蘇子10g,白術10g,桔梗6g,皂莢6g。上述藥用清水洗凈,置烘箱內,于60℃恒溫烘干,置高速粉碎機中粉碎,過100目篩,裝于膠囊備用,每個膠囊重0.35g,3粒/次,3次/d,10d為1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1個療程后判定療效,根據《國家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為診斷標準。(1)顯效:喘息及其他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明顯好轉;(2)有效:喘息及其他癥狀好轉,實驗室檢查有改善;(3)無效:癥狀無變化或加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顯效50例,有效7例,無效3例,總的有效率為95.0%。對照組顯效13例,有效3例,無效7例,總的有效率69.5%,兩組患者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中醫(yī)肺脹范疇。肺脹是指多種慢性肺系疾病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肺脾腎三臟虛損,從而導致肺管不利,肺氣壅塞,氣道不暢,胸膺脹滿不能斂降的一種疾病。慢性支氣管炎反復發(fā)作是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主要原因,它導致肺泡的擴張破裂,形成肺大皰,從而逐漸發(fā)展而成肺氣腫。日久可導致肺毛細血管破裂,肺小動脈痙攣,肺動脈高壓,肺心病。肺動脈高壓是慢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肺氣腫進一步發(fā)展導致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發(fā)生的根本原因。肺動脈高壓的形成與肺血流受阻有關,而血瘀是形成慢性支氣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形成肺動脈高壓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肺循環(huán)受阻的嚴重程度與血瘀的嚴重程度相關,表現為肺內微循環(huán)受阻越嚴重,肺動脈壓力越高,瘀血的臨床癥狀越嚴重,如面色晦暗,唇甲發(fā)紺,舌質暗或暗紫等??人蕴刀?、色白或成泡沫狀,喉間痰鳴,喘息不能平臥,胸部脹滿,憋悶如塞,舌下瘀筋增粗,苔膩或濁膩,脈弦滑。
中醫(yī)認為:(1)肺為“貯痰之器”,痰濁停留,阻礙氣之升降出入,肺氣淤滯,心脈失暢而血瘀為痰。(2)久病咳喘,肺氣虛損,不能貫心而朝百脈,輔心行血,宗氣為肺吸入的“清氣”和脾上輸于肺的水谷之精氣所化生,肺氣虛損,必然導致宗氣生成不足,進而影響血在脈中的正常運行。(3)肺氣虛,胸中陽氣不足,久病延及脾腎,脾腎陽虛,陽氣虛微,心失溫煦,鼓動無力致血脈瘀阻,發(fā)為本病,如《丹溪心法-咳嗽》篇說:“肺脹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挾瘀血礙氣而病。”提示本病主要是痰,瘀阻礙肺氣所致,故而根據中醫(yī)辨證分析:當以滌痰祛瘀,瀉肺平喘為總法則[1]。
寧肺活血膠囊中川芎,丹參具有活血袪瘀作用,內含23~25種免疫元素,其中大部分微量元素是機體必需的成分,其中含有的硒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川芎可使肺動脈平均壓和肺血管阻力降低,心率減慢,一氧化碳增多,從而改善右心功能,血流變性及臨床癥狀。白介子、蘇子、葶藶子有祛痰的作用,白術健脾化痰,桔梗、桂枝具有抗菌抗利尿作用,茯苓具有治利濕祛痰、益脾腎、利尿抗菌作用。桃仁具有破血行瘀,潤燥滑腸之用,桃仁的醇提取物有抗血凝作用及較弱的溶血作用。紅花具有活血通經、袪瘀止痛、降壓,增強機體耐缺氧等作用。皂莢具有祛痰、抗菌作用,三棱、莪術具有抗血拴、抗菌及免疫激活作用。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祛痰寧肺之功,切中此病機制,符合法則,故能取得顯著療效,值得在臨床推廣。
1 王岫崢,王麗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醫(yī)證候研究概況[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1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