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曉
(沈陽大學 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41)
高等音樂教育是對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音樂師資的培養(yǎng)教育的神圣職業(yè),對傳承發(fā)展我國基礎音樂教育任重道遠,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至關重大。毋庸置疑,建國60多年來我國高師音樂教育不斷發(fā)展,并對基礎音樂教育做出了卓越貢獻,但同時還存在著與當前高師音樂教育發(fā)展不相適應的問題,亟待解決。筆者以沈陽大學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yè)為例,進行認真研究和分析,旨在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的改革提供一點參考。
高校招生時,因音樂藝術類的專業(yè)比較注重專業(yè)成績,其文化課的錄取分數(shù)線低于普通高校,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往往較差,這是不爭的事實[1]。特別是在招生規(guī)模擴大后,一些高考出現(xiàn)“故障”的考生,抱著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相對好入取的想法,經過幾個月的突擊努力,就能較為容易地考上普通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y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音樂教育院校已經成為“低分考生的收容所”,總體上看,這些學生知識面窄,文化水平低,綜合素質差,有些學生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對集體里發(fā)生的事不聞不問;有的學生優(yōu)越感極強,難與他人溝通,也難融于集體。而與其他專業(yè)相比,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自覺性以及音樂知識接受能力和悟性往往都比較弱,給音樂教育專業(yè)的教學帶來極大的困難,同時也成為學生完成學業(yè)的“瓶頸”。
有些音樂專業(yè)教材多年沒有改變,有的雖作修改,但沒有實質變化;缺乏專門師范音樂教育的統(tǒng)編教材,多數(shù)使用專業(yè)音樂院校教材;個別教師一味地向專業(yè)音樂學院看齊,以演奏家、歌唱家、理論家為終極目標培養(yǎng)學生[2-3]。由于專業(yè)基礎課內容不夠寬,相互之間聯(lián)系不緊密,開設的專業(yè)課程不盡合理,帶有較大的盲目性,經常因人設課,而不是根據(jù)培養(yǎng)目標和學生的需求來開課,脫離高師教育專業(yè)的自身特點,嚴重制約學生素質的提高[4]。
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造成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擴大教育規(guī)模,造成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5-8],一些水平較差的新手加入到高師音樂教師隊伍中來;另一方面是教師課時量增加,部分教師備課不認真,上課馬馬虎虎,應付教學,對學生的學習不夠關心;部分教師本身的素質較低,專業(yè)能力不高,科研能力不強;部分教師不從自身找原因,而經常抱怨目前音樂學的試題過于簡單,如今學生的素質太差等。師資力量的薄弱嚴重制約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入校后,相當一部分學生抱著“60分萬歲”的想法,學習熱情不高、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目的不明確,有的學生重專業(yè)課,輕理論課,偏科嚴重,既達不到“一專”,也談不上“多能”,更談不上“綜合素質”,體現(xiàn)不出師范作用,無法勝任教學。比如有的學生鋼琴成績很好,但進課堂卻不能伴奏;有的學生自己上舞臺可盡情發(fā)揮,而進課堂不能張口教學生唱歌;有的學生歌唱得很好,可鋼琴水平有限不會即興伴奏,只會彈一個C 調的歌曲,對變化調性及轉調彈奏,無能力完成只能清唱。學生嚴重的偏科甚至有的連既定的學習計劃都很難完成,直接影響了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的教學質量。
教育實習是培養(yǎng)高師院校音樂專業(yè)學生獨立工作能力,使其能盡快適應中小學音樂教學的一門重要課程,是檢驗高師課程設置、教學效果,推進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9]。高師音樂教育的實習以往安排在大學四年級下半學期,而那時許多學生不是為考研準備,就是為落實工作而四處奔走,根本無心顧及,更不用說高質量的完成教育實習。由于部分學校平時缺少與中小學的密切溝通,對實習重視程度不夠,實習經費不能按時到位等,實習的學生音樂教育能力較低,實習學校不愿意接受實習生,使教育實習陷入了“實習學生送不走,帶隊老師下不來,中小學容不下,實習部門管不了”的尷尬局面,致使實習形同虛設,僅限于到中小學參與幾堂音樂課,學生的專業(yè)能力沒有得到實質性提高,根本沒有達到教育專業(yè)的目的。
以上種種,造成高師音樂教育既達不到音樂院校所要求的“深度”,也達不到師范院校所要求的“廣度”。大多數(shù)學生畢業(yè)時既競爭不過專業(yè)音樂院校學生考不進國家專業(yè)音樂團體,又因為缺乏基礎音樂教育的技能,許多學生不得不選擇與自己所學毫無關系的專業(yè)就業(yè),最終沒有成為音樂教師。還有的則因無法適應中學音樂教師的工作而改行,學非所用的結果造成了高師音樂教育人才資源的浪費,與其他專業(yè)相比,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就業(yè)率也偏低。
針對目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存在的具體問題,筆者根據(jù)多年從事高師音樂教育的管理經驗和對沈陽大學音樂學院(以下簡稱“沈大音院”)音樂教育專業(yè)進行改革的實踐體會,談談如何提高高師音樂教育的幾個具體做法。
根據(jù)專業(yè)和學科特色調整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和知識結構。加強基礎課的建設,擴大專業(yè)技能課的知識面,突出師范性,培養(yǎng)學生從教能力。堅持“三個統(tǒng)一”即音樂藝術的特殊性和音樂教育規(guī)律的統(tǒng)一;多元化音樂教育與中國音樂教育的統(tǒng)一;高師音樂教育與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統(tǒng)一。
增加教育課程門類時數(shù),加強教育課程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夯實學生基礎。比如增加專業(yè)選修課種類:意大利語語音、復調常識、重唱與表演唱、聲樂教學法與文獻綱要、鋼琴即興伴奏、鋼琴教學法與文獻綱要、手風琴、配器常識器樂選修、民樂合奏選修、音樂表演、和聲學、歌曲創(chuàng)作、論文指導、曲式與作品分析、音樂美學基礎、音樂藝術管理、電腦音樂應用基礎、形體訓練、西方音樂史與名作賞析、多聲部音樂分析與習作等多門專業(yè)選修課供學生選擇。專業(yè)必修課開設樂理與視唱練耳、中國民族音樂、外國民族音樂、多聲部音樂分析與習作、聲樂(通俗)、合唱、指揮基礎、西方音樂史與名作賞析、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等??傊?,課程的設置不以專向為主,而需全面發(fā)展。
(1)加強教師內涵建設?!皫熣邽閹熞酁榉叮瑢W高為師,德高為范?!睘槭箯氖乱魳方逃慕處焺偃谓虝说纳袷ナ姑?,應鼓勵師生參加省和國家的各類音樂專業(yè)大賽,為他們提供對外交流和展示的平臺。建立舉辦音樂會制度,定期舉辦個人音樂會和一年一度的全校新年音樂會。師生同臺獻藝,既展示其演唱、演奏水平,又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為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制定科研獎勵政策,將結構工資余額及部分創(chuàng)收經費用于教師科研獎勵。為讓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可組成老教師和青年教師“一對一”對子,為青年教師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條件。為提高教學水平和音樂技能,定期開展教師優(yōu)秀課評比和專業(yè)基本功大賽,建立教學研討活動和教師互相聽課制度,促進良好學風和教風的形成。
(2)積極引進高水平人才。在狠抓對現(xiàn)有教師綜合素質提高的同時,應注重人才的引進工作。沈大音院先后引進國家一級和二級演員,其中有的曾榮獲戲劇“梅花獎”,有的曾榮獲舞蹈大賽“桃李杯”大獎,有的是影視表演藝術家等,這些高水平人才的引進,增強了師資力量,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除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外,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課余時間,全方位、多渠道的開展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實踐活動。這不僅使學生鞏固了在課堂教學中所學的音樂知識和技能,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集體主義精神;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組織能力,還提高了學生演唱(奏)技巧。彌補了學生鋼琴合作演奏作品訓練較少,鋼琴即興能力的訓練較少,我彈你唱、你彈我唱、自彈自唱的教學內容也不足。數(shù)年堅持的結果使沈大音院培養(yǎng)的學生基本滿足了中小學多元化的音樂教學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教學的需要,受到了社會的認可,就業(yè)率明顯提高,畢業(yè)生走上崗位后普遍受到歡迎。
音樂實踐活動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被越來越多的音樂師范院校所重視。
不斷改善教學實訓條件。目前,我院擁有獨立教學樓一座,占地9 800平方米。琴房132間,各專業(yè)實訓場館有:影視基地、形體教室、合唱排練教室、MIDI教室、數(shù)碼鋼琴教室、通俗演唱室、管弦樂排練室、民樂排練室、理論課教室等40余間,還有一個小型音樂廳,為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訓條件。
加大實踐力度。藝術實踐從第2學期開始到第7學期止,每學期90學時,共計540學時。為保證畢業(yè)實習180學時質量,加強了組織領導和監(jiān)督檢查力度。沈大音院成立合唱團、交響樂團、民樂團、舞蹈團、現(xiàn)代流行樂團等音樂團體,要求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每人參加1~2個音樂團體。同時每位學生每學期要有兩次登臺演出的機會,使學生的技能技巧及合作配合的能力得到提升。
開放辦學并制定藝術惠民常態(tài)的活動機制,即在每個月第一個星期五,舉辦公益性的古典室內樂系列音樂會,從春之聲、夏之夜,到秋之歌、冬之旅,目前,已舉辦了32場。每周六上午在我院的358教室,推出“星期愛樂大講堂”學術公益活動,請26位專家學者介紹音樂創(chuàng)作、理論、表演等知識。這些活動擴大了學校影響,得到了社會認可。
2012年6 月在全國第三屆大學生短劇小品大賽中,小品《把幸福給你》榮獲表演一等獎;在遼寧省高等藝術院校民樂展演中,器樂合奏《檐·雨》同時榮獲表演和創(chuàng)作金獎;在遼寧省音協(xié)第三屆民樂比賽中,《民樂五重奏》榮獲表演金獎;在第十二屆沈陽大學生文化節(jié)中,大學生合唱團演唱的《頌歌獻給黨》獲優(yōu)秀獎;在遼寧省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管弦樂合奏《我的祖國》、舞蹈《騰飛》、民樂合奏《黑土歌》均榮獲一等獎;民樂合奏《黑土歌》榮獲全國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二等獎;2012年4月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周賽中,沈大音院學生的小提琴齊奏《桑巴》獲表演獎;在遼寧電視臺2012年《百姓春晚》中,沈大音院的小提琴齊奏《北方有佳人》參加了演出。另外,與沈陽音樂學院、大連大學一道承擔了遼寧省教育廳高雅藝術進校園的全部演出任務;2012年11 月又成功承辦了沈陽市音樂界喜迎十八大歌曲演唱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沈陽大學音樂學院堅持高師音樂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力爭突出師范特色,為國家培養(yǎng)出適應基礎音樂教育學的全面發(fā)展型、綜合型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
[1] 魯曉.高校音教專業(yè)教學現(xiàn)狀分析[J].音樂生活,2012(4):48-50.
[2] 徐凡.對目前師范類音樂本科生生源質量普遍不高的幾點看法[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6(S1):258-259.
[3] 王瑗瑗,薛濤.高師音樂教育課程改革初探[J].美與時代,2004(4):50-51.
[4] 李榮.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的問題與改革[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1):150-153.
[5] 胡曉偉.試論新課程與本土文化的建構:以高師音樂課程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1):169-171.
[6] 王瑗瑗.領會高師音樂教育目標的變化,有效實施課程改革[J].美與時代,2009(7):下半月:83-84.
[7] 姚莉莉,王曉平.宏觀視野下的高師音樂教育課程改革[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3):101-104.
[8] 侯新蘭.高師音樂教育實習的改革與實踐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9] 費明湘.論師范院校音樂教育改革[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5(4):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