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略論劉文典的學術(shù)思想

      2013-08-15 00:54:23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5期
      關(guān)鍵詞:劉文典學術(shù)

      黃 偉

      (安徽大學 歷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

      一、生平及主要學術(shù)貢獻

      劉文典(1889—1958),字叔雅,安徽合肥人,筆名天民,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劉文典早年參加同盟會,1917年經(jīng)陳獨秀推薦進入北京大學任教,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1927年劉文典接受安徽省政府的邀請參與安徽大學的籌備工作,后行校長職權(quán)。1928年11月28日安徽省爆發(fā)學潮運動,蔣介石斥責劉文典辦學無方,遭到劉文典反駁,結(jié)果被蔣介石羈押,后經(jīng)各方人士保薦被釋放離皖。1928年底劉文典重回北京大學任教,1929年經(jīng)羅家倫介紹進入清華大學,同時在北京大學兼課,后辭去北大教授職位,專職在清華任教。1931年8月,朱自清休假出國,劉文典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代理系主任。1938年春,劉文典由葉企孫派人設法脫離險境,經(jīng)天津、香港、安南到達昆明,隨后繼續(xù)在西南聯(lián)合大學任教。1943年8月21日云南大學校長熊慶來邀請劉文典前往云南大學任教,11月19日劉文典正式移教于云南大學。1956年1月,劉文典被選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作為全國著名專家之一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同年,劉文典被評為國家一級教授,云南全省文科僅其一人。

      劉文典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開始學習英文、經(jīng)學和古文。十二歲的時候,劉文典隨從本地基督教會醫(yī)院的美國教士學習英文和生物學,這段學習為劉文典打下了扎實的英語基礎。1905年2月,劉文典進入安徽公學。在安徽公學期間劉文典受到劉師培的重點培養(yǎng),他也對劉師培格外的崇拜,認為劉師培是“現(xiàn)代數(shù)一數(shù)二的鴻儒,經(jīng)學、小學、文學都到了登峰造極的地位,就連比起余杭張先生,也只能是各有所長,難以分他們的伯仲”。在劉師培的指導下,劉文典經(jīng)常是“寢饋許書,專研蕭選”,以致于劉文典經(jīng)常與《太平御覽》《群書治要》《白氏六帖》《初學記》《意林》等為伴,最終劉文典掌握了音韻、訓詁和文字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識。1908年劉文典東渡日本,期間,因劉師培在東京熱衷于投機政治,劉文典很難有機會聽劉師培講學,于是劉文典經(jīng)人介紹拜章太炎門下學習,每天跟章太炎學習講座經(jīng)學、小學的方法,并聆聽章太炎講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顧炎武的《音學五書》和王念孫的《廣雅主疏證》,這些都是小學的基本知識,也為劉文典日后的校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的來說,劉文典的學術(shù)思想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現(xiàn)實條件。首先,他既繼承了皖派樸學的考據(jù)傳統(tǒng)和浙東學派的經(jīng)世致用學風,又融會貫通了晚清以來的新風氣。劉師培在《近代漢學變遷論》中指出:“江戴之學,興于徽歙,所學長于比勘,博征其材,約守其例,悉以心得為憑。且觀其治學之次第,莫不先立科條,使綱舉目張,同條共貫,可謂無征不信者矣”[1]。劉文典繼承了皖派樸學的考據(jù)理論,主張考據(jù),注重資料的整理和證據(jù)的收集,并將皖派考據(jù)學推向了新的高度。同時,劉文典早年又先后師從劉師培、章太炎等人進行學習,精通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和版本學等,對文、史、哲等傳統(tǒng)科學亦有深刻了解。又因為,受到浙東學派的影響,側(cè)重經(jīng)世致用,對荀子、莊子和老子等思想進行深入研究,劉文典在從事學術(shù)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術(shù)思想。另外,劉文典在跟從外國傳教士學習西方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自己的英文功底和對西方自然科學的興趣,誠如劉文典自己所說:“他(美國傳教士)教我用顯微鏡看微生物,看白血輪,用極簡單的器具試驗化學給我看,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受近世科學的恩惠,就是我現(xiàn)在對于生物學的興味也還是在哪個時候引起來的”[2]96。早年的求學生涯,成就了后來的劉文典,使得他在文獻學領(lǐng)域和翻譯領(lǐng)域都有獨特的建樹。

      二、劉文典學術(shù)思想的主要觀點

      1.重視實證,“一字之微,徵及萬卷”

      劉文典認為文獻校勘“是個專門的業(yè)務,你要沒有‘日思誤書更是一適’的癖性,千萬不要去嘗試。得筌忘魚,誤了你自己,把‘己亥’改成‘三豕’,又害了別人”[2]100,因此??惫艜欢ㄒ龅絿乐敚荒芡纳x,似是而非。他經(jīng)常說“一字之微,徵及萬卷”[3],只有嚴謹??辈拍鼙M力避免校勘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他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字異同,必求?詁。若古無是訓,則案而不斷,弗敢妄生議論,懼杜撰異說,貽誤后學而災梨棗也”[4]902,因此他非常注重考證。如《淮南子·?真訓》“百圍之木,斬而為犧尊,鏤之以剞,雜之以青黃,華藻霺鮮,龍蛇虎豹,曲成文章,然其斷在溝中,壹比犧尊溝中之斷,則丑美有間矣,然而失木性鈞也?!眲⑽牡湓诎刚Z中認為“‘然其斷在溝中’句,疑有脫誤?!肚f子·天地篇》作‘其斷在溝中’,亦非。惟《御覽》七百六十一引《莊子》作‘其一斷在溝中’,不誤。今本‘一’字誤置‘比’字上,傳寫又改為壹,意遂不可通矣”。對于此句,前人往往只注重名物訓詁,而沒有注意其中的意思,一字之差使得文意不可通,劉文典通過《太平御覽》以校正《莊子》,然后又用《莊子》來??薄痘茨献印罚盀榻?jīng)典。

      劉文典??边^的古籍總是反復核證,例如對于《淮南子》的???,前后幾次反復修改,甚至于解放后仍然繼續(xù)對《淮南子》進行??庇栐b的工作,足見其治學之嚴謹,也印證了他“一字之微,徵及萬卷”的??睂W思想。誠如他早年對胡適所說“弟目睹劉績、莊逵吉輩被王念孫父子罵的太苦,心里十分恐懼,生怕脫去一字,后人說我妄刪;多出一字,后人說我是妄增;錯了一字,后人說我是妄改,不說手民弄錯而說我之不學,所以非自校不能放心,將來身后虛名,全系于今日之校對也”[5]。

      劉文典主張在學術(shù)上一定要重視實證研究,盡可能的搜輯各種原材,在擁有大量材料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方法作為指導,做出來的學問才能扎實。劉文典非常重視學術(shù)研究的第一手資料,為了做好研究,他經(jīng)常是廣泛的搜輯各種材料。在??薄痘茨献印返臅r候,劉文典就特意去找傅增湘借書,即使在生活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只要發(fā)現(xiàn)版本好的書,哪怕借錢都要把書買下來。為了搜輯方苞的手稿,劉文典花了200多塊大洋從傅增湘手中買到。

      2.主張學術(shù)救國,研究應該經(jīng)世致用

      明清以來經(jīng)世致用的學風一直對后來的學者產(chǎn)生深遠影響,顧炎武、章學誠等人就是秉承這種治學理念。他們主張研究當前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以適應當前的迫切需要,并從中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面,其突出特點就是從考據(jù)古代典籍著手,從中闡發(fā)自己的觀點用于社會改革。劉文典由于受到了浙東學派的影響,加之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了皖派樸學的治學方法,所以也積極主張學術(shù)研究應該經(jīng)世致用。

      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后,中國軍閥內(nèi)部戰(zhàn)爭不斷,而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卻在不斷加深。人們思想極端貧乏,何去何從成為一個學術(shù)界討論的重要話題。沒有超越現(xiàn)實存在的學術(shù),只有把學術(shù)和現(xiàn)實緊密聯(lián)系起來才應該是學術(shù)的真正價值。在日本留學期間,劉文典讀了邱淺次郎的《宇宙之謎》和《生命之不可思議》后,認為“中國一切的禍亂都是那舊而惡的思想在那里作祟。要把那些舊的惡的思想掃蕩肅清,唯有灌輸生物學上的知識到一般人的頭腦子里去。關(guān)于進化論的知識尤其要緊,因為一個人對于宇宙的進化、生物的進化沒有相當?shù)牧私?,決不能有正當?shù)挠钪嬗^、人生觀,這個人也就是決不能算社會上的一個有用的分子了”[4]529。并進一步意識到“近世科學的可貴,曉得哲學萬離不了生物學,曉得國家社會的一切問題都要依據(jù)生物學來解決,才曉得不但是中國的學,就連學西洋那些‘沒有科學上根據(jù)的哲學’都是不中用的。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從此就略定了,枝葉上雖然也學著時髦,時時有些變化,根本上卻從來沒有生什么動搖。我從此把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思想上的枷鎖一齊都扭脫了,承傳的謬說和因襲的思想都打破了,只仗著理性的光明,不怕他四圍的黑暗。我以為道德的觀念,社會的制度,經(jīng)濟的組織,但有不合生物學原理的,都要把他改造過才是。但恨我早年自誤,對于生物哲學是竟有志未遂,現(xiàn)在“寒鴉理舊巢”似的來重新講習,已經(jīng)是很遲了”[2]103。

      隨后劉文典大量翻譯外國書籍,介紹外國的先進理念。九·一八事變后,劉文典為了喚醒國人的意識,先后發(fā)表了一系列論文,從歷史淵源分析日本侵略中國的背景。1932年9月25日、10月2日,《獨立評論》第19、20號連載了劉文典的《日本侵略中國的發(fā)動機》,劉文典回憶自己和日本人的交往過程得出結(jié)論,認為日本是“舉國一致,定要吞并中國和亞細亞洲,以盡大和民族的天職,實現(xiàn)‘王道正直’的大理想”,歐美各國只是“想吸點膏血,賺我們幾文,唯有日本除了要金錢和物質(zhì)之外,還處心積慮要在我們的頭上施行‘王道’”[6]。1933年傅斯年也在《獨立評論》上撰文高度評價劉文典這篇文章,他說“劉叔雅先生之《日本侵略中國之發(fā)動機》,載《獨立評論》第19、20號,這是一篇值得國人永久注意的文章。中國若干革命志士被這一派人愚弄的不在少數(shù),即頭山滿翁,他誠然幫助中國的革命,然而最終的目的總是為日本建業(yè),為明治求歸服者。……總之,上當不是一次,不便再上大當了”[6]。

      3.主張中西學術(shù)互相溝通

      19世紀末20紀初,隨著西學東漸的深入,國人似乎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西洋人除了自然科學外,還有哲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并且也開始懂得僅靠中國自己已有的那些學問,以中國現(xiàn)有的局勢,是無法做到“修齊治平”的,所以當時中國的社會精英開始研究西洋的文化科學,并且做出的成果也吸引了不少國人。但是這些研究者“開動口、提起筆,總是說西洋學問的什么原理,則是中國古時候已經(jīng)有的,哪位圣賢、哪位學者早已說過;西洋的哪一科學問,中國古時候已經(jīng)很發(fā)達;西洋學者的那一句話,就是中國上古書上的那一句話”,因此劉文典認為歸根結(jié)底這些人“溝通”的心理起源“實在是對于本國固有的舊學迷信過深,想利用自己‘淺嘗’來的西洋科學上的一些知識,來反證中國學問的精微奇妙”。說到底,就是一些研究者過高的估計了中國學術(shù)的真價值,他們“始終把中國古代的學術(shù)思想看得和西洋近代的學術(shù)思想是個對峙的匹敵,硬要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往一起拉攏,既忘卻本國學術(shù)的價值,把別國學術(shù)的價值又沒有看清楚,所以費了老大的氣力,其結(jié)果還是一場毫無意義的徒勞”。

      如果把中國歷史上的思想學派和其他文明的學派做比較,我們既不能自夸自己比別人高,也不能過分貶低別人的價值,劉文典非常贊同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所說“做歷史的人,千萬不可存一毫主觀的成見,須知東西學術(shù)思想的互相印證,互相發(fā)明,至多不過可以見得人類的官能心理大概相同,故遇著大同小異的境地時勢,便會產(chǎn)出大同小異的思想學派。東家所有,西家所無,只因為時事境地不同,西家未必不如東家,東家也不配夸炫西家。何況東西所同有,誰也不配夸張自豪”[2]6。

      中國古書上的東西不能拿來同西洋近代學科學比,否則中西學術(shù)就無法溝通論文,劉文典認為“如果讀了(古書)只能據(jù)以推定當時科學程度已經(jīng)很高,對他表示相當?shù)某缇?,要是因此就說中國古代科學高于西洋的今日那就和那些妄人看見有書上說墨子造過飛鳶,說他會造飛艇飛機都是一般的說夢話”。劉文典主張真正的中西學術(shù)溝通應是“要有哪些好學深思之士,具有綜觀世界各系文明的眼光,去了好虛體面的客氣,曉得了近世科學的方法、性質(zhì)、價值,明白了學術(shù)之歷史的發(fā)達路徑,把中西學術(shù)作個比較研究,求兩系文明的化合,這倒是學界一種絕大的勝業(yè),要照這樣的溝通,中國的玄學、心學、政治哲學、人生哲學,可以和西洋學術(shù)溝通的處所多著哩”[2]11。

      對于中西學術(shù)的互相溝通,劉文典身體力行,在擔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期間就曾表示,中文系課程的設置應該仿照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英文系的模式設立清華大學國文系的課程,加強中西學術(shù)的溝通。劉文典認為只有熟悉東西方文字才能夠在國學研究上有所突破,要用西洋學者的方法來整理國故。他舉例說近年來西方所謂的支那學者(漢學家)引用新的科學方法,在研究中國的經(jīng)史學、小學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對于音韻學的貢獻尤為深遠。為此劉文典主張開設許多新課程,希望中西兼容,例如,為了讓學生了解西方學者對中國學問的研究方法和成就,劉文典特地開設了“支那學”;為了學生可以對中西方的詩歌有深刻的比較,劉文典開設了“詩學”。

      4.在學術(shù)發(fā)展上劉文典堅決支持“百家爭鳴”

      1956年毛澤東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正式提出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即藝術(shù)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shù)問題上“百家爭鳴”。劉文典對學術(shù)爭鳴這個概念有自己的理解。劉文典進入北大的時候,正值蔡元培任校長,他主張大學應該是學術(shù)自由、兼容并包的場合,因此當時的北大既有像陳獨秀、李大釗和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學者,也有像辜鴻銘這樣的保守學者。北京大學能成為中國當時一流的大學也是因為“百家爭鳴”,這一點劉文典應該是深有體會的?!鞍偌覡庿Q”的學術(shù)氣氛使得不同的思想得以自由生長和交融,沒有任何一種聲音能夠主導其他的聲音。1938年劉文典南下任西南聯(lián)大教授的時候,西南聯(lián)大校園內(nèi)學術(shù)氣氛非常濃厚,沒有任何一種主義可以壓抑別主義,西南聯(lián)大處處是百家爭鳴“他們(老師)經(jīng)常告訴學生在某方面某位同事懂得更多,有時還相互聽課。大多數(shù)情況下,教授們都會開誠布公地表達不同見解。一位左翼批評家承認,在聯(lián)大寬松自由的空氣下,‘學派淵源各不相同的’學者可以‘齊放爭鳴’”,“在中文系既有決心要‘里應外合’充當‘殺蠹蕓香’、改革中國封建文化的進步學者,也有‘寧愿坐三年牢,不看一句新詩’的老古董。有從事或提倡反映現(xiàn)實的現(xiàn)代文藝創(chuàng)作的作家和文藝批評家,也有‘反對作家從政’、反對‘文藝載抗戰(zhàn)之道’的頹廢文人”[7]。

      新中國成立后,劉文典思想上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在學校教書的時候,他經(jīng)常鼓勵學生研究前人的成果,敢于質(zhì)疑前人的結(jié)論。他認為學術(shù)上的“百家爭鳴”可以推動本領(lǐng)域?qū)W科的發(fā)展,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1956年8月11日,《云南日報》在《筆談“百家爭鳴”》的專欄中,專門刊發(fā)了劉文典的《我國學術(shù)界的大喜事》一文。劉文典在文章中認為“‘百家爭鳴’這一方針可以說是人類學術(shù)思想史上一個劃時期的號召。回想我在解放前曾聽有人說過: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思想上是沒有自由的。當時我也有過一些錯誤的想法,認為共產(chǎn)黨是不會容許思想上的敵人(唯心論)有自由的。到今天我才曉得新中國的人民在學術(shù)思想上是獲有最大的自由,也本來應該有最大的自由。但我認為,這種自由是有界限原則的,那種提倡資本主義復活的學術(shù)自由是不容許的,唯心論者可以自由爭鳴,但還是要給予它嚴正的批評的”。最后劉文典希望新中國的廣大知識分子“努力向科學進軍,爭取做一個紅色的專家和戰(zhàn)士,為祖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做出出色的貢獻”[8]。

      劉文典學術(shù)思想的產(chǎn)生有其深厚的時代背景,他對古典文獻學版本的認識,對古典文獻學考證的理解都有獨特的見解。在劉文典的學術(shù)生涯中,他治學方法和研究手段獨特,往往輕孤證,重多證,堅持義理與考據(jù)相結(jié)合,對翻譯學作用的認識也有深刻的理解。他的學術(shù)思想對我國現(xiàn)代學術(shù)研究仍然有啟迪作用。對當今學術(shù)界浮躁化、庸俗化趨勢具有勸誡的意義。

      [1] 章太炎,劉師培.中國近三百年學術(shù)史論[M].徐亮工,羅志田,編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66.

      [2] 劉文典.東方西方:劉文典隨筆[M].北京:北京大學出本社,2010.

      [3] 劉文典.劉文典全集補編[M].諸偉奇,等編.合肥:黃山書社,2008:326.

      [4] 劉文典.劉文典全集:第四卷[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9.

      [5] 劉文典.劉文典詩文存稿[M].諸偉奇,劉興育,編.合肥:黃山書社,2008:166.

      [6] 劉文典.日本侵略中國的發(fā)動機[J].獨立評論,1932(19).

      [7] 易社強.戰(zhàn)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lián)大[M].饒佳榮,譯.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113.

      [8] 劉文典.我國學術(shù)界的大喜事[N].云南日報,1956-08-11.

      猜你喜歡
      劉文典學術(shù)
      學術(shù)支持回顧
      劉文典吳宓唱“對臺戲”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fā)的學術(shù)思考
      中國博物館(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對學術(shù)造假重拳出擊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劉文典:世間已無真狂人
      劉文典:世間已無真狂人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26
      遏制學術(shù)造假需多管齊下
      學術(shù)
      劉文典的三次服軟
      老派學人的真氣
      讀者(2012年16期)2012-05-30 10:48:04
      武隆县| 汤原县| 峨眉山市| 东莞市| 渭南市| 司法| 靖州| 西安市| 明星| 宕昌县| 巴东县| 璧山县| 塔河县| 榆中县| 徐闻县| 建瓯市| 大埔区| 吉安县| 兴城市| 沾化县| 什邡市| 京山县| 儋州市| 巴林左旗| 和静县| 广宁县| 大邑县| 建阳市| 巴中市| 砀山县| 荃湾区| 辽中县| 山东省| 康马县| 泰来县| 盐山县| 潮安县| 罗山县| 清苑县| 布拖县| 浑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