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軍,盧 寧,王永坤
(中國礦業(yè)大學 信電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30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微博用戶數(shù)已達2.74億,較2011年底增長9.5%。其中,手機微博延續(xù)2011年快速增長的勢頭,使用率提升至43.8%,是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機應用。微博受到了廣大青年學生的喜愛,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利用微博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探索。
1.微博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載體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過年級大會、班會、宣傳欄、課堂教育等方式完成的。在這種形式下,教育者和學生之間缺乏足夠的互動,一些學生對這種教育模式并不感興趣,教育效果并不能夠得到保證。微博作為新媒體受到了廣大學生的喜愛,這一新媒體工具的出現(xiàn),在信息傳播上起到了快捷的作用,同時其互動性的特點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載體和新的交流平臺。
2.微博可以對大學生的成長起到積極作用
微博之所以能夠在高校學生中流行和受歡迎,源于其可以滿足廣大學生的尊重、情感、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在網絡這個虛擬空間里,學生發(fā)表的每一條信息或者每一幅圖片,都可能在網絡中有“知音”進行肯定的回復、理解或認同。通過這種方式,大學生的情感需要和尊重需要得到了滿足。通過微博,大學生還可以通過發(fā)表評論、關注或被關注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知識涵養(yǎng)、綜合素質。因此,引導大學生合理地使用微博,對大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社交能力的養(yǎng)成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1.微博為傳統(tǒng)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zhàn)
首先,微博為傳統(tǒng)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帶來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將相關材料或信息對受教育者進行有強度的、持續(xù)的、集中的傳播,以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發(fā)生轉變。但是,微博的出現(xiàn)使信息的傳播脫離了教師、家長的控制,網絡信息錯綜復雜,受教育者很可能會遇上很多和教育者所傳播信息背道而馳的信息,這必然會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困惑,進而影響教育效果。
其次,微博對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提出了挑戰(zhàn)。伴隨著網絡時代的發(fā)展,學生信息的接收很多是通過網絡來完成,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宣傳欄等很難再吸引學生的目光,宣傳效果大打折扣。雖然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站,但是伴隨著即時通信工具的快速發(fā)展,很多網站的訪問量開始下降。微博傳播信息的即時性,對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提出了挑戰(zhàn),如何利用微博建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也是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
2.微博信息容易產生誤導傾向
首先,在互聯(lián)網中占有主導地位的語言是英語。一些歐美國家及反華勢力希望通過網絡傳達各種不良信息,誤導中國的青年大學生。在微博環(huán)境下,“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的言論和現(xiàn)象是存在的。而大學生正處于意識形態(tài)形成的關鍵時期,在網絡語境中,作為網絡輿論的個體極易受到網絡輿論群體的影響,而不能理智地分辨不良信息,容易產生認知偏差,進而在思想上受到控制,而影響行為。
其次,在網絡中,微博用戶可以隨時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而在網絡中由關注和被關注則會形成一個個微博用戶關系圈,每個關系圈又會產生相互影響,進而對整個網絡有著重要的影響。如一些商家利用微博搞促銷,進行“病毒式營銷”,會在價值觀上對青年學生有所誤導。
3.微博為高校穩(wěn)定工作帶來挑戰(zhàn)
隨著WEB2.0的深入發(fā)展,網絡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深刻而全面。從上網學習、娛樂、購物等生活細節(jié)方面,到信息收集、新聞獲取等都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微博在這一方面日漸發(fā)揮著更為重要和關鍵的作用,微博傳播信息的即時性和快速性使得網絡事件變得突發(fā)性強。通過微博,一個問題會迅速地放大和擴散,極易引發(fā)群體性事件。同時,青年學生處于成長階段,生活經驗和判斷力不是很強,在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時不能正確地判斷事件,而產生一些不恰當?shù)难孕?,這些言行的急聚爆發(fā),使得網絡群體性事件傳播迅速,突發(fā)性強。而這些都為高校的維穩(wěn)工作帶來新的挑戰(zhàn)。
通過微博,人們可以實現(xiàn)“無障礙交流”。教育者應當利用微博開展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將工作通過微博進行通知,和學生就學習生活中的疑問進行溝通,將就業(yè)信息、講座信息等通過微博進行發(fā)布,同時也可以在評優(yōu)、保研、資助等多項工作中通過微博解答學生的疑問。這樣,不只咨詢者能夠了解到相關政策,其他微博的關注者同樣可以及時了解到最新信息,解答心中的疑惑。在一些熱點和焦點問題上,教育者可以提出話題,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理性引導學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正確而清醒的認識。利用微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在網絡中使用和發(fā)表微博是非常自由的,但不是絕對的自由。高校應當做好大學生網絡倫理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礎知識教育,不斷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理論學習、法律宣傳、案例展示等方式,使大學生正確認識到法律賦予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同時對自己的在微博使用上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能夠準確地把握相應的博文可能導致的法律責任,從而確保微博行為的合法性。同時,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廣大學生能夠在微博的寫作與評論中進行自我約束,用法律的標準去評價和衡量各種言論,形成法律自覺的行為。
要組建一支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專業(yè)教師、學生干部組成的思想政治覺悟高、政治立場堅定的輿論隊伍,及時全面地掌握和分析相關信息,通過微博掌握網絡中的第一手資料,及時準確地發(fā)布信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在微博言論面前有正確的認識,作出理智的判斷。
微博上人人都有發(fā)言權,但不是所有人的言論都可以產生影響。微博意見領袖在網絡中有著重要的影響,一般情況下,能夠提出鮮明觀點并且頻繁發(fā)表意見的人容易引起其他網民的關注,同時也會在群體交流中處于主導的位置,從而成為微博意見領袖。我們可以通過培養(yǎng)微博意見領袖,來實現(xiàn)對大學生網民的間接影響??梢酝ㄟ^微博發(fā)布數(shù)量、關注度、粉絲數(shù)等識別出微博中的一批意見領袖,也可以安排學生干部或黨員積極關注微博,使其成為意見領袖,不斷加大對他們的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進而影響大學生網民。在微博上出現(xiàn)敏感話題或爭議話題時,微博領袖及時進行一些解釋,發(fā)表意見,引導大學生言論回歸到正確的方向上。
微博作為一種新媒體工具,具有塑造思想和構建觀念的功能。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利用微博開展工作,全面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開展。
[1]余娉.什么是微博[J].黨政論壇(干部文摘),2010(4).
[2]周旋.論微博客的新媒體特征[J].新聞傳播,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