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娟
湖南省岳陽市愛康醫(yī)院檢驗科 414000
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眾多,研究乙肝治療的方法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抗病毒治療乙肝是當前治療乙肝的主要手段,有報道稱,乙肝患者的特異性細胞免疫被得到抑制,但是,此方面研究并不是很多,所以,我院對60例乙肝患者展開研究,在治療前后,監(jiān)測乙肝患者的HBV抗原蛋白特異性T細胞的變化,具體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我院從2012年1月~2013年1月隨機選擇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區(qū)間34~61歲,平均年齡42.21歲。通過診斷,所有患者均符合乙肝診斷標準。對照組為接種乙肝疫苗的健康人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區(qū)間32~62歲,平均年齡43.29歲,抗 ~HBe、抗 ~HBc、HBsAg、HBeAg均為陰性,抗~HBs陽性。兩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體重、身高等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治療方法:50例慢性乙肝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其中使用干擾素治療的患者有28例,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患者22例。對照組健康人不參與治療。
檢測方法:①使用ELISA方法檢測血清標志物HBVM,選用上海復星長征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并且嚴格按照操作流程檢測。②使用PCR檢測HBV~DNA,檢測技術為多聚酶鏈反應PCR,依然選用上海復星長征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檢測試劑。陽性標準為HBV~DNA病毒數(shù)≥103copies/ml,陰性標準為HBV-DNA病毒數(shù)<103copies/ml。③抗原特異性T細胞免疫應答:常規(guī)復蘇PBMC的方法。事先準備包被有IFγ-1單克隆抗體的96孔,讓后將5×103個細胞/孔將細胞放置其中。設置陽性陰性對照孔及實驗孔,并設置兩個復孔。陽性對照孔加入刺激物植物凝血素PHA,最終濃度是0.2μg/L;陰性對照孔不加入刺激物;實驗孔加入 HBcAg、HBsAg、HBeAg,濃度是 5μg/L。并在5%CO和37℃下孵育24小時。第2天將細胞丟棄,并使用濃度為0.05%Tween20的PBS進行6次洗板并拍干。放入PBS稀釋生物素化的IFN-1多克隆抗體(1:1000),在放置在溫室里3小時后,再6次洗板。將顯色液加入,直到陽性對照孔出現(xiàn)的斑點較深且大小適宜時顯色停止。棄掉顯色液并洗板2次后風干。使用ELISPOT讀板儀讀板,陽性反應為陰性對照孔2倍以上。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1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資料計數(shù)為±s,使用t對數(shù)據(jù)間的差異進行檢測,資料數(shù)據(jù)顯示比率為百分率,使用X2比較組間差異性,若P<0.05視為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治療前的所有HBV-DNA>104拷貝/ml數(shù)據(jù),經過3個月后,有51例患者的HBV-DNA水平降至正常范圍以內。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1和表2。
表1 治療前HBV特異性抗原蛋白的反應頻率
表2 治療前后HBV-DNA變化
目前研究認為,慢性乙肝患者完全喪失出現(xiàn)HBV特異性T細胞的功能障礙,但具體機制尚不非常明確。對慢性乙肝患者進行外周血檢測中能夠檢測到乙肝病毒特異性CD8+細胞,并且同HBV~DNA濃度成反比例變化[1]。
研究中發(fā)現(xiàn),患者治療前通過對HBV抗原蛋白進行刺激,結果在HBcAg、HBsAg、HBeAg方面均無反應,或者只產生一種或兩種反應,并且強度一般,這說明患者機體已經無法通過自身抗體清除病毒,所以,HBV特異性T細胞反應對于檢測慢性乙肝治療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作為檢測乙肝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
1 Fislcaro P,Va/dattac,Bonl C,et al.Early kineticsof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during hepatitis B vJtus infection Gut,2009,58(7):974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