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洪娥
(臨滄市人民醫(yī)院骨科 云南 臨滄 677000)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嚴重創(chuàng)傷性疾病,60歲以上老年人股骨頸骨折采用保守治療,只有50%能恢復獨立生活,恢復到受傷前水平的僅25%;手術治療者,80%的患肢功能恢復滿意。人工股骨頭置換現為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首先方法[1]。高齡患者體質差,術后并發(fā)癥多,護理難度大,若護理不當,可導致手術失敗,甚至危及生命。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了20例60歲以上股骨頸骨折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注重對家人培訓、病人的指導,護理措施實施得當,效果滿意?,F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本組共20例,男9例,女11例;年齡60-93歲,平均74歲。其中股骨頸新鮮骨折4例,陳舊骨折15例,股骨頭缺血性壞死1例。伴有高血壓心臟病1例,泌尿系疾病1例,糖尿病1例。X線表明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選用大小合適的人工股骨頭。住院時間30-50d。術后隨訪3-24個月,20例均未發(fā)生假肢松動或股骨頭陷入髖臼,患肢功能恢復滿意。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股骨頸骨折一般為突發(fā)性外傷所致,給高齡病人的心理造成沉重的打擊:(1)因失去活動的獨立性而使患者感到恐懼、焦慮不安、危機感;(2)因擔心要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一定的負擔,造成患者心理壓力很大,情緒低落;(3)因患者感到孤立無助而產生逆反情緒,不積極配合治療。結合高齡老人的心理特點,護士應主動人情接待患者,向其介紹病房環(huán)境,可應用形體語言暗示患者已脫離危險,使患者有安全感;針對具體問題,講解相關醫(yī)學知識,積極進行衛(wèi)生知識宣教;重視患者及家屬的教育,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早治療的重要性,并耐心地介紹手術的必要性及手術方法的可靠性,減輕患者及家屬的思想壓力,使之配合手術治療[2]。
2.1.2 積極控制并存?。横槍Σ⒋娌∽龈鞣N相應的特殊檢查,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對糖尿病患者,除控制飲食外,還應用降糖藥物將血糖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要注意胰島素用量避免發(fā)生低血糖。對于慢性肺部病變患者,要注意呼吸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低流量間斷吸氧。強調在治療的同時,要注意觀察病情及治療效果。另外,術前常規(guī)靜滴抗生素。
2.1.3 飲食護理:高齡病人由于消化系統(tǒng)功能減弱,加上骨折后臥床,腸蠕動減弱,因此要加強飲食護理。飲食宜清淡,富營養(yǎng),易消化,可給魚湯、豆湯、少量水果及蔬菜;宜食高蛋白及富含鐵、鈣的食物,如豬肝、瘦肉、牛奶等。由于伴有其他疾病,因此要因人因病而異,糖尿病要給予糖尿病飲食,高血脂給予低脂、低鹽飲食??偟娘嬍吃瓌t是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高鈣飲食。
2.2 術后護理
2.2.1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護理的重點是異常癥狀的早期發(fā)現,給予床旁心電監(jiān)護48~72h,發(fā)現血壓升高、心律失?;蛐那皡^(qū)不適,及時報告醫(yī)生,并做好搶救的準備。密切觀察和掌握輸液速度,防止出現心衰或肺水腫。對糖尿病患者要定時測血糖。
2.2.2 并發(fā)癥護理
2.2.2.1 預防假體松動、脫位:術后保持患肢于外展15~30°中立位,患足穿防旋鞋,防止患肢外旋、內收,平臥時在患者兩大腿間放一枕頭,搬運病人及抬起臀部時將整個髖關節(jié)托起來,不可牽拉和抬動患肢。囑患者術后6個月內不交叉雙腿而坐,不坐低矮的椅子和便盆,坐位時不將身體前傾。
2.2.2.2 預防傷口感染:高齡患者抵抗力低,傷口早期感染時全身癥狀不明顯,常表現傷口針刺樣痛或疼痛加重。護理時注重傾聽患者的主訴,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保持負壓引流通暢,每日更換引流瓶,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流量、顏色和性質,操作時要嚴格無菌操作,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
2.2.2.3 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囑患者戒煙,病房禁煙,避免尼古丁刺激引起靜脈收縮,增加血液粘稠度;術后常規(guī)給予患足穿彈力襪以促進患肢動、靜脈血液回流;早期加強患肢功能鍛煉,如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踝關節(jié)、趾間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并幫助按摩患肢,增加下肢肌肉力量及血液循環(huán),以利消腫,預防靜脈血栓發(fā)生;防止血液成高凝狀態(tài),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避免在下肢靜脈反復穿刺,禁止在患肢穿刺輸液及靜脈注射刺激性藥物;要注意觀察患肢的腫脹、疼痛,觀察皮膚的溫度、顏色及末梢血運動情況,注意及早發(fā)現深靜脈血栓的形成[3]。
2.2.2.4 預防肺部并發(fā)癥:高齡患者存在發(fā)生肺部并發(fā)癥的危險,患肢疼痛也限制深呼吸、咳嗽、排痰和翻身。護士應樹立愛傷觀念,操作時注意患者保暖,避免受涼,指導患者做有效的咳嗽,鼓勵其定時做深呼吸,或輕拍背部以輔助分泌物咳出,痰液粘稠時給予霧化吸入及囑其多飲水。
2.2.2.5 預防褥瘡:高齡老人皮膚萎縮,皮下脂肪少,長時間受壓易出現褥瘡。注意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平整、予以臥氣墊床;指導患者用健足蹬床抬高臀部,或兩肘支床抬離身體的方法,來防止褥瘡的發(fā)生,翻身時要在患肢制動的前提下,將髖關節(jié)及患肢整個托起,使臀部離開床面,解除對骶尾部的壓迫,用賽膚潤對骶部及受壓進行按摩,每2小時1次,或預防性使用安普貼貼在骶尾部,防止皮膚壓壞,不得使用有破損的便盆,便后用溫水洗凈擦干會陰部并涂擦爽身粉,嚴格皮膚交接班。
2.3 功能鍛煉:術后第一天開始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踝關節(jié)主動屈伸活動及深呼吸運動,術后2-3d抬高床頭,給予半臥位,主動活動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術后2周拆線可半坐,術后3W即可扶腋杖下地部分負重,4周開始步行,主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2.4 出院指導:為了鞏固療效,防止意外,應加強患者及家屬的功能鍛煉知識教育,囑患者堅持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3個月內不做負重、盤腿、踢腿、下蹲等動作,避免坐小矮凳、側臥、陡坡,6個月內患肢避免內收、內旋,站立時患肢外展,避免屈髖下蹲,進食高鈣、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飲食,定期回院復查。
2.5 體會:對于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患者,術前要保持其良好的心態(tài),嚴格的術前皮膚、飲食、牽引護理等。術后要注意環(huán)節(jié)護理,根據疾病的特點,掌握不同時期的觀察和護理重點。護士在臨床工作中認真細心觀察對該病的及時發(fā)現、及時報告、及時處置和及時搶救尤為重要,術后判定功能鍛煉計劃時必須遵循三大原則:個體性、漸進性、全面性。只有全面細致地做好圍手術期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護理,加強患者與家屬的健康指導,使其重視并堅持術后長期的功能鍛煉才能使手術成功及術后功能恢復達到滿意效果。
[1] 劉長貴、羅先正、王樹偉,80歲以上老年人髖部骨折手術治療分析,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0.11(5):269-270
[2] 何曉真、張進母、使用骨科護理學[M].鄭州:河南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22卷第20期
[3] 梁小明,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年第23卷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