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霞
紹興市中醫(yī)院 浙江紹興 312000
溝通的定義為信息、思想、以及情感在個人或群體之間的傳遞的過程。溝通是一種藝術,通過溝通,能夠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與信任,在醫(yī)院門診科室,尤其需要護理工作人員做好與患者的有效溝通,從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依賴感,從而進一步改善護患關系,保證門診科室的整體護理質量。
1.1 一般資料:我院輸液門診護理中心共有20名護理人員,全部為女性。年齡結構為19~53歲不等,平均年齡37.5歲,其中4名護士,3名護師,13名主管護師;所受教育水平為:中專10人,大專6人,本科4人。日平均筋脈滴注輸液350~450例次,肌肉注射35~50例次,皮內注射50~55例次,靜脈注射2~6例次。
1.2 方法:①護患有效溝通流程:護患有效溝通在醫(yī)療機構各個科室所起到的積極作用都是無可替代的。首先,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可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減輕患者對疾病的恐懼,使其樹立起與疾病對抗的信心,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②掌握相關技巧:作為一名護理人員,每天需要接待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文化層次的患者,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完全把握護患有效溝通的相關技巧,對待不同的患者,要充分考慮到不同患者的需求,采取個體化的溝通方式。重點注意滿足患者的心理訴求,在常規(guī)護理工作中,充分尊重、關愛患者,在門診科室內努力營造溫馨、和諧的就醫(yī)氛圍,力求為呼喚雙方的有效溝通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的外環(huán)境,從而增強呼喚雙方彼此之間的互相理解和信任,保證患者能夠以積極配合的態(tài)度,接受醫(yī)護人員的診斷與治療,促進患者身體的早日康復。③人性化護理:人性化護理是近年來護理工作中提出的新的護理理念及工作方法,而進行充分有效的護患之間的溝通,也正是迎合了這一主流。在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患者的需求,把患者的需要放在工作的首位,堅持以患者為本的工作原則,實施人性化護理。同時,要充分認識到情感因素在護患溝通之間的巨大作用,為不同的患者人群提供個體化的護理方案,在護患之間進行溝通時,一定要注意避免漫無邊際的空洞閑聊,一定要把握好溝通交流的方向,進行有方向性的交流。
在實施了有效的護患溝通技巧管理后,實施前后護患糾紛發(fā)生情況2011年2月~6月~2012年2月~6月輸液總數基本相當,2011年2月~6月共發(fā)生護患糾紛209次,2012年2月~6月共發(fā)生護患糾紛87次,相比之下,實施護患有效溝通技巧后的臨床護患糾紛發(fā)生率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伴隨著現(xiàn)代護理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護理人員也應當努力完善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及業(yè)務素質,經常性組織學習相關的護理理論與護理技術,努力拓展自身的專業(yè)知識面,只有這樣,才能夠對患者提出的相關專業(yè)性問題做出科學的解答,進一步的取得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此外,對護理工作的質控管理方面,我們也應當注意加強護理人員的素質培養(yǎng)工作。對于低年資護理人員,應當給予制定相應的技能培養(yǎng)計劃,在通過嚴格的技能考核之后,方準許其獨立值夜班。對于門診科室常用的護理技能,比如靜脈留置技術,也是一種難度較大的靜脈穿刺技術,其成功的技巧主要來自于經驗與技巧,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靜脈穿刺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在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的同時,認真觀察患者的血管特點及走行方向,在轉移患者注意力的同時,爭取一次性穿刺成功。
由此可見,門診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有效溝通技巧已成為門診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一種職業(yè)技能,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情況直接決定了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作用,充分有效的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能夠改善患者的情緒,影響患者的行為方式,有利于臨床人性化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近年來,在醫(yī)療領域逐漸興起了生理-心理-社會的醫(yī)學模式,其重點是突出了患者在醫(yī)療行業(yè)中的地位,樹立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增強護患之間的信任感,安全感,打造醫(yī)療機構內優(yōu)質人性化護理服務。護患有效溝通是尊重患者,指導患者的一項護理技能,作為護理人員,只有不斷的更新護理觀念,才能夠更好的迎合護理工作的主流,保證患者得到高質量的護理,從而使疾病盡快治愈。
1 任國英,方云,周玲,等.護患溝通管理流程在門診輸液中心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8,23(15):51-52.
2 朱順華.通過護患溝通記錄單提高護患溝通效果[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32):99-101.
3 包新慈.門診輸液管理中風險因素的評估與干預措施[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9,5(2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