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濤
四川省宜賓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四川宜賓 644000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是腹部外科中的一種危重疾病,目前還尚未完全了解其發(fā)病機制[1]。為探討生長抑素聯(lián)合泮托拉唑鈉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療效,本院對SAP患者進行了生長抑素、泮托拉唑鈉聯(lián)合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8例,女38例,年齡在30~71歲,平均(44.1±5.8)歲,APACHEⅡ評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Ⅱ)為(12.7±2.1)分。根據ASP的臨床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重癥急性胰腺炎。將9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48例,對照組48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APACHEⅡ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全胃腸外營養(yǎng)、糾正酸堿及水電解質平衡、禁食水、改善微循環(huán)、預防治療感染、胃腸減壓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泮托拉唑鈉治療:將40mg泮托拉唑注入100ml生理鹽水注射液(0.9%)中,進行靜脈滴注,每日2次;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生長抑素:首次靜脈注射250μg生長抑素,然后將3000μg生長抑素注入48ml氯化鈉注射液(0.9%)中,改用微量泵靜脈泵入,泵速250μg/h,輕癥患者持續(xù)治療5~7d,重癥患者持續(xù)治療7~14d。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臨床指標。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數據比較進行t檢驗、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腹痛緩解、腸道功能恢復、呼吸機撤離時間分別為(1.8 ±0.5)d、(2.8 ±1.0)d、(3.5 ±0.9)d,對照組分別為(3.9 ±0.5)d、(4.7 ±0.8)d、(5.5 ±1.1)d,實驗組的各項臨床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各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實驗組患者各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降低幅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據相關研究發(fā)現,SAP的發(fā)病機制與TNF-α(腫瘤壞死因子)、Hs-CRP(高敏C反應蛋白)、IL-8(血清白介素-8)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明顯的關系[2]。通過相關措施控制炎性因子的水平,可顯著緩解SAP病情的發(fā)展。泮托拉唑是一種H2受體阻滯劑,其在SAP動物模型中,可有效減少胰腺細胞壞死及炎性細胞滲出,其抑酸作用顯著而持久[3]。泮托拉唑作用胃壁細胞,可抑制其H-K-ATP酶的活性,減少胃蛋白酶的活性和分泌,進而抑制胃酸對腺體的影響。近幾年的相關研究表明,生長抑素應用于SAP早期患者的治療,可有效阻礙病情發(fā)展,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生長抑素的治療原理是:抑制胰酶分泌,降低其消化作用,降低磷脂酶、淀粉酶及細胞中的TNF-α、Hs-CRP、IL-8水平,減輕炎癥反應,從而保護心、肝、腎及胰腺等重要臟器免受損傷[4]。
本研究結果表明,生長抑素聯(lián)合泮托拉唑鈉治療SAP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比單用泮托拉唑鈉的療效更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丁洪濤,吳玉芳.生長抑素與泮托拉唑鈉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療效及對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2,41(6):552-553,556.
2 劉波,付移山,魏思東,等.生長抑素綜合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63例的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10):178-179.
3 許志偉,陳勝,朱堅,等.生長抑素治療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內壓的影響[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3,25(1):69-71.
4 石瑩.生長抑素與奧美拉唑聯(lián)合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療效[J].肝膽外科雜志,2012,20(6):41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