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葉圣陶曾數(shù)次改名,他原名葉紹鈞,12 歲入蘇州長元吳公立小學(xué)時,請先生章伯寅取一個立志于愛國強國的字。章先生說:“你名紹鈞,有詩曰‘秉國之鈞’,取‘秉臣’為字好?!?911年10 月15 日,蘇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復(fù)了。次日,葉紹鈞找到章伯寅先生說:“清廷已覆沒,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請先生改一個字?!毕壬α诵φf:“你名紹鈞,有詩曰‘圣人陶鈞萬物’,就取‘圣陶’為字吧?!比~紹鈞滿意而去。1914 年6 月10 日,葉紹鈞在《小說叢報》第2 期發(fā)表《玻璃窗內(nèi)之畫象》一文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葉”與筆名“圣陶”連了起來,成為著名于世的筆名。
故事二:1925 年5 月30 日,上海發(fā)生了震驚中華的五卅慘案,上海卻沒有一家報紙報道這起慘案,很多報紙因為當局施壓拒絕提及這起事件,首頁的新聞還是演員的閑談。作為一名記者,葉圣陶當眾指責(zé)道:“為什么新聞記者們?nèi)绱藷o情地對這起駭人的血案熟視無睹?為什么他們這么害怕真相?可笑的是沒有人敢說出真相?!?葉圣陶因此與鄭振鐸、胡愈之一同創(chuàng)辦了《公理日報》 ,他們不顧帝國主義強力壓迫,全景展示這起慘案,為了喚醒有良知和愛國心的普通大眾,推動了“五卅精神”在中國的傳播。
故事三:葉圣陶為人一貫真誠質(zhì)樸,最厭惡浮名虛名,生平以嘩眾取寵為可恥。20 世紀40 年代,在四川岷江和青衣江匯流的一座名城,葉老曾應(yīng)某大學(xué)聘請,擔任教授。他在大學(xué)教書已并非第一次,又是很有名氣的作家,而且在各大書局掌握過文柄,他可以把自己的經(jīng)歷寫上幾大行。可是葉老到校后,在經(jīng)歷欄中只寫了四個字——“小學(xué)教師”。
故事四:1977 年5 月16 日,葉圣陶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闊別55 年的甪直古鎮(zhèn)。人們早早地守在岸邊,當84 歲高齡的葉老神采奕奕跨船登岸時,人群中幾近歡呼起來。葉老亦很興奮,見到鄉(xiāng)親倍感親切。特別當幾位葉老當年的學(xué)生(今都已成古稀老人)上前問候時,葉老竟能辨認相貌依次叫出他們的姓名:許倬、殷之盤、宋志誠……這幾位學(xué)生激動得老淚縱橫地說:“五十多年沒見了,老師竟仍記得我們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