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體育教學部 吉林 長春 130117)
排球是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一項,深受學生的喜愛。眾所周知,排球運動是一項集體性項目,需要學生共同的參與配合才能夠取得勝利。長期參與排球運動可以有效的發(fā)展學生的體質,培養(yǎng)學生頑強、團結、拼搏的精神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但是如果排球課程教學目標定位于技能的傳授以及技能的訓練,則很容易導致學生興趣的喪失,所以,很多教師選擇將體育游戲這一部分內容融入于排球教學之中,用游戲的形式滲透排球技能知識,同時通過體育游戲提升排球教學效果。本文分析了體育游戲的特征,探討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應用體育游戲。
體育游戲的設置要根據課程內容的實際需求來確定,起到輔助課程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目標,體育游戲設置的出發(fā)點定位于傳授運動技能、發(fā)展智力、體力,鍛煉身體、娛樂身心的目的。另外,體育游戲是人類的有意識活動內容,在體育游戲過程中參加者可以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游戲內容,規(guī)定游戲規(guī)則,提升課堂效果。
在體育游戲中參加者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這些角色也未必是生活中我們常見的角色,所以體育游戲具有一定的虛構和假想成份以及非生產性。
游戲的組織是有一定的規(guī)則制約,控制比賽的公平性和競爭性,讓參與到體育游戲中的學生既感到公平,同時又積極主動愿意參與到體育游戲之中。
準備部分是一堂課程的開始,如果在一開始就可以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可以直接參與進來,對于后續(xù)課程的教學將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另外,在準備部分安置體育游戲內容可以起到良好的身體預熱作用,讓學生身體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防止運動損傷的出現(xiàn),所以在這一部分我們可以選擇諸如運多球接力、墊球接力、傳球接力等內容,既可以起到復習技術作用,又可以為后續(xù)內容起到鋪墊作用。
排球技術傳授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掌握技術教師會選擇讓學生多組練習,重復練習的形式,內容會顯得枯燥,這是我們可以融入體育游戲的內容到其中,改善課堂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墊球比賽、傳球步步高比賽等,結合排球通過不同的運動形式,讓技術動作得到使用,同時在游戲中學生之間的默契配合亦有助于集體主義感的形成。
身體素質練習是排球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但是身體素質練習內容單調,并且強度較大,所以很容易造成學生畏難情緒的產生,達不到預定的效果。這時候我們應該想到融入體育游戲在排球課程的素質練習之中,可以改善教學效果。例如:排球扣球上肢力量練習,可以采用定點投準的方式來完成,讓學生持球擊中預設目標,然后看那一隊擊中的點數(shù)更高。再有,發(fā)展學生下肢力量或彈跳力時,可以運用快搖大繩、立定跳接龍等體育游戲來完成。將這些身體素質練習內容結合到體育游戲之中,會讓學生感覺更加親切,容易接受。
課程結束部分要求學生在短時間能夠將身體由運動狀態(tài)調整到平靜狀態(tài),因此說在這一部分教學的游戲內容設置亦應該選擇簡單動作的放松類型的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時間里達到平靜。
根據準備部分的教學目標,傳統(tǒng)教學形式一般選擇慢跑、行進操等形式,重復率高,內容呆板、枯燥,我們可以融入體育游戲內容改變傳統(tǒng)的模式,增加活動內容的趣味性,例如:發(fā)展靈活性素質的游戲:躲避擊球、貼膏藥等;發(fā)展球性的游戲:自拋轉身接反彈球/地滾球等,這些游戲都在學生的心理和生理上更容易融入,并能夠促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排球本身就是趣味性較強的體育項目,然而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經常采用言傳身教的模式,將動作肢解為分解動作進行傳授,破壞了動作的連貫性,并且動作重復性較高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效果不佳,將動作結合游戲進行展示則可以很好的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例如:在腳步移動練習中采用愚公移山等游戲;在傳球練習中采用自傳比多、越網傳球等游戲;在墊球中采用迎面自墊球接力賽、對墻墊球比準等游戲。
體育游戲內容設置圍繞課堂中心目標設定,亦可以實現(xiàn)強度練習,提高參與者的身體素質,并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如:發(fā)展腿部力量練習我們可以采用立定跳比遠、蛙跳接力;發(fā)展上肢力量練習采用推小車、推人出圈等游戲;發(fā)展靈敏素質則可采用打龍尾、貼膏藥等游戲,這些身體素質練習內容都融入到了體育游戲之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高,興趣度更濃。
作為體育工作者我們都清楚:運動式恢復要比平靜式恢復要快,并且效果要好,因此,在課程結束部分我們亦可以采用一些小負荷形式的游戲來進行積極的身體恢復,例如“老虎與獵人游戲”“發(fā)電報”等一些小負荷的游戲,既可以促進學生的身體恢復,同時尤其到輕松、活潑、幽默的效果,達到放松目的。
[1]劉福林.體育游戲[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2]汪小萍,高力翔.中國與日本現(xiàn)代學校體育發(fā)展階段的比較研究(二)[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