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梅州五華中學 廣東 梅州 514471)
中國足球隊前任主教練米盧曾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足球新聞的發(fā)展歸根到底還是要依靠社會扶持、政策與法規(guī)約束、愛好者的支持和新聞工作者辛勤的耕耘,眾多因素決定了足球新聞必須建立在社和群眾的基礎上。其發(fā)展的過程中主要體現了自身的特點:內容突出準確、簡潔;各類報刊、雜志、網絡電子刊物像雨后春筍般快速萌生并發(fā)展起來;娛樂元素逐漸滲透,市場需求主要集中在年輕人、文化人、游戲人等群體;足球新聞報道應突出“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媒體已成為教練、球員、球迷、記者之間良性互動的橋梁;新聞報道的興衰受該項運動的發(fā)展的制約及影響明顯;涉及面廣、危害程度深、存在故意炒作的情況。
(1)虛假新聞泛濫,職業(yè)道德缺失。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安身立命的根基。據調查數據顯示,2002年韓日世界杯賽事期間,中國媒體失實新聞達8條之多。虛假體育新聞的成因解析古今中外,虛假和新聞猶如一對孿生兄弟如影隨形。虛假新聞一直是我國新聞界所打擊的對象,虛假體育新聞往往在一片“喊打”聲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對其治理似乎很難“畢其功于一役”。
(2)偏重娛樂化、偏重個人隱私,缺乏人性化、感性化。國內各類新聞媒體與國外相比,最大的差異無疑體現了兩個方面:過的任何媒體言論都受到政治的約束和影響,而國外則是相對獨立與民主的;國外的媒體重在突出所報道內容的真實性與社會積極影響,而國內則注重報道的經濟效應,更多的是靠透視和解密公眾人物的私生活及隱私來提高其所追逐的經濟效應;評價與報道不嚴肅、帶有侮辱言論、過于煽情和嬌柔造作。
(3)帶有政治性,斷章取義。新聞的時代性特征導致其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諸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政治大環(huán)境中,任何輿論和言語都要遵循政治的內在規(guī)律的影響和約束。
(4)鋪天蓋地效應、故意炒作。鋪天蓋地、故意炒作是足球新聞制造負面影響的常見現象,與虛假新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我國職業(yè)足球在不斷發(fā)展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一大批著名球員、教練員等社會公眾人物。一些新聞媒體在競爭過程中缺乏應有的體育人文精神,將某些涉及這些公眾人物的新聞價值不大甚至毫無新聞價值和宣傳價值的事件反復刊登、無中生有、嘩眾取寵、爭奪受眾、無端猜測、大肆炒作,對報道內容、當事人和球迷造成了影響極壞。
(5)過于集中于關注某一項目或某一賽事。為了突顯報道的獨家性和足夠引人眼球,大多媒體習慣于將報道的透視點和內容集中于某一流行運動項目或重大賽事,而忽略的其他項目和賽事,這樣發(fā)展的后果是不利于新聞報道整體覆蓋面的擴大,不利于從更多層面滿足愛好者的需求。
(6)報道的時效性受到制約和限制:出版周期的局限性;報道內容的實效性;賽事的周期性。
為推出獨家新聞事件,追求名聲而編造和虛構新聞;為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而編造新聞;為追求新聞的社會反饋效應,將玩笑、訪談、對話內容過分浮夸、捏造而編造虛假新聞;在未進行實地采訪和真實性合適的情況下,擅自截取、預測、斷章取義的編造新聞;體育新聞記者素質不高、專業(yè)知識與技能不足等,導致容易出現一些疏忽和虛假的新聞;采訪態(tài)度不端正、工作作風不踏實、工作作風虛浮、稿件核實疏忽等。
(1)端正娛樂導向,客觀公正的維護與評價報道的功過是非。
(2)培養(yǎng)足球專業(yè)和新聞專業(yè)兩方面知識和技能均具備的復合型高級人才,加強專業(yè)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確保新聞事業(yè)的良性循環(huán)。
(3)加強預防、監(jiān)督與管理:法規(guī)預防、制度規(guī)范、社會監(jiān)督、道德約束。進一步加強預防、監(jiān)督、管理、約束等,充分發(fā)揮新聞媒體的社會輿論監(jiān)督功能,促進我國職業(yè)足球的健康發(fā)展。
(4)提高新聞報道的形式與內容質量。增強報道宣傳力度;焦點關注度;排版設計獨具特色;賽事評論專業(yè)性突出。
[1]王慶軍.虛假體育新聞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8,(12).
[2]鄭萌.足球新聞報道復合型人才的缺失問題[J].新聞愛好者,2011,(4).
[3]蔡曉楠,潘峰.《體壇周報》足球新聞的報道特點[J].記者搖籃,2010,(5).
[4]胡愷.國際足球新聞報道的娛樂化[J].新聞前哨,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