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玲玲
(云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大學體育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健身原理教育、體育文化知識教育、技能教育及運用體育教育、相關拓展教育,等等,其首要目的是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提高綜合素質。大學體育教育通過開展一系列的體育教育活動,鍛煉學生勇敢、吃苦耐勞的品質,培養(yǎng)與體育相關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大學體育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以指導為主。
我國體育教育大致經歷了三大階段:從體育課堂教育到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相結合;從體育鍛煉到體育鍛煉終身化;最后學校體育走向娛樂化、生活化和個性化的階段。體育教育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體育教育具有身體教育功能。體育教育可以使學生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提高身體素質和人體基本活動能力。其次,體育教育具有德育功能,體育教育活動大都是以團體形式開展的,這就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感和團隊合作精神。再次,體育教育具有心理品質教育功能。體育運動可以培養(yǎng)人的勇敢、堅毅、自制力、進取心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開展體育競賽還可以考驗學生的心理素質。最后,體育教育具有智能教育功能。通過體育教學和身體鍛煉,學生可以學習和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使思維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發(fā)展。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和對大學生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還是仍然很不相適應,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教育問題。比如說,體育課程在學校的地位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教師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完全脫離傳統(tǒng)教育的束縛,選擇的教學內容缺乏目的性和系統(tǒng)性以及場地器材設施不能滿足現行教學需求等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大學體育教育效果。
1.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不夠,身體素質水平普遍較低。一方面,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都不重視體育教育,中高考的學業(yè)壓力使得很多學生對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較低。另一方面,由于對體育教育的不重視,學生身體素質基礎普遍較差,不懂基本的鍛煉方法,缺乏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
2.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忽視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方面,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活動多數比較枯燥無味,導致很多學生即使喜歡體育運動;體育教學大多是露天教學訓練,由于天氣原因,致使教學過程的不連貫。另一方面,體育課普遍重運動輕理論,教學模式相對單一,不重視相關體育理論知識的教育,使得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比較盲目,導致體育教學水平低下。
3.大學體育教學環(huán)境不新穎,高質量場館開放程度不夠。目前,大學體育教學場地和教學器材都十分有限,無法滿足大學體育的教學條件。很多高校為了減少體育場館的損耗,很多時候對于體育場館都是采用定點定時開放的方式,一般情況下都是不對外開放的。
4.缺乏對學生體育訓練的指導,人際關系處理難以全面協(xié)調。一方面,大學體育對學生的關注比較少,部分學生缺乏教師指導,盲目鍛煉,導致學生的科學體育鍛煉的思想難以養(yǎng)成。另一方面,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體育教師之間的關系、體育教師和學生輔導員之間的關系等都影響到體育教學的質量,但是這些關系在協(xié)調處理過程中往往難以全面,導致體育教育水平相對低下。
目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正向著體育功能多樣化、多層次的社會文化綜合教育發(fā)展,大學體育最主要的目的是促進和增加學生的健康知識水平,教師需要以教學內容為出發(fā)點,制定教學目標并優(yōu)化教學方法,豐富體育教學的形式,從而要促進大學體育教育的發(fā)展。
1.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思想,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首先,大學體育教師需要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思想來展開體育教育工作。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大學體育教育改革。其次,要不斷提高大學體育教師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專業(yè)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原理教育,教學方式方法要多要化,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教學效率的提高。
2.增加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方法。首先,大學教師可以通過增加體育課的內容來增加學生上課的興趣。其次,體育教學要根據不同學生進行多樣化教學,以學生的個體差異作為確立教學目標的依據。再次,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3.精心設計體育課程,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首先,教師要重視相關體育理論知識的教育,充分利用體育課的時間進行室內理論課教學,使學生清楚具體的訓練內容,調動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學習各種健身方法和運動損傷的預防與恢復技巧,教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鍛煉。其次,教師要從課程的設置方面出發(fā),精心設計體育課程,盡量將課程設置得具有娛樂趣味性,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實踐化和課內外學習一體化。
4.改善學校的硬件設施,合理利用體育器材和訓練場地。首先,大學體育教學中,對于不足的體育器材要及時添加,要優(yōu)化器材的使用率和使用范圍;對于器材的管理要合理,盡量考慮到學生自愿活動的情況。其次,要提高學校體育場館的利用率,設法加大投資力度,加強現有場館的維護和管理力度,打造現代化的體育訓練場地,促進高校體育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
5.改革考試方式,抓好輔助教學,落實具體工作。首先,可以將大學體育的考試制度改為定期考核制度,如定期對學生的運動能力水平、鍛煉知識掌握程度、運動損傷及處理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地考核與評定。其次,可以舉辦各種業(yè)余比賽訓練隊,通過舉辦教學講座和宣傳體育科普知識,發(fā)展和培養(yǎng)體育愛好者。再次,體育教師要以《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準,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學生也要根據自己的時間和情況隨時測試,達到自我監(jiān)控和自覺鍛煉的目的。
總之,對大學生進行體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應該引起廣泛地關注和重視。當代大學生應該注重體育鍛煉,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養(yǎng)成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絕不言棄的精神。作為高校體育教師,也要不斷完善教育的方式方法,為提高大學生體育教育事業(yè)做貢獻。
[1]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孫鵬.論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及其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04,(1):54-55.
[3]萬麗麗.論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J].體育教學,1994,(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