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娜
“少教多學”這一理念的提出,從一定的意義上改變了語文課堂的現(xiàn)狀。經(jīng)過理論分析和一段時間的課堂實踐,我們提煉了“思·辯”式課堂模式。
所謂“思·辯”式課堂模式,一方面是訓練學生深入問題思考分析,進而培養(yǎng)其邏輯思維,使學生具備敏銳的理性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是指導學生學會辯論,掌握辯論的技巧,理性闡述觀點,有效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學生是否擁有理性思維,直接影響了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聽、說、讀、寫四大板塊往往顧此失彼,師生不能統(tǒng)籌兼顧。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表達與交流這一系列中,更偏重于書面作文的訓練,忽視口語表達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所以,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卻沒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制約了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結(jié)合“少教多學”的理念,為了讓“思·辯”式課堂有更好的效果,我在近一年的語文課堂中重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構(gòu)筑“思”與“辯”的橋梁。
在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中,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是對學生最基本、最必要的要求,兩項能力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是緊密相聯(lián)的。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笨梢娍谡Z表達能力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語言表達的兩種主要方式就是口語和書面語,如果把這兩樣語言形式做一個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口語居于書面語之先??谡Z是表達思想的快捷方式,從獲得信息到信息重組,并作出正確的反映,然后再輸出出去,進而完成交際的過程。這種過程的發(fā)展表現(xiàn)為感知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情感力、意志力等等因素。所以,口語表達能力,它是一個人的諸多能力的綜合表現(xiàn)。感知力的發(fā)展,想象力的豐富,記憶力的加強,是提高口語表達效果的基礎條件。
口語重視 “交際性”,同時它又具有思辨性和反思性,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重任,這就要求學生具有感知、概括、分析、研究的能力??谡Z表達又有自身的邏輯體系,有自己由易到難的能力階梯,不同于閱讀、寫作,更不是讀寫的附庸。在口語表達中,學生要對外部信息進行快速的加工、處理,采用合適的方式作出回應。在這一過程中,思維發(fā)展和語言訓練是同步的。可以說,口語表達是訓練思維方式和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徑,它更側(cè)重于思維結(jié)果的具體化和交際效果的有效性。
作文教學是 “表達與交流”這一系列目標中的重點,在高中的作文訓練中,議論文的寫作是一大重點。議論文要求學生對一個事物或道理加以論證說服或者提出一種見解。這就要求學生筆下的文章能夠說服讀者,令人信服,要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如果說記敘文要求學生一形象思維為主,那么議論文的寫作無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做出了較高的要求。議論文要求有明確的論點,并且能夠很好的組織材料,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這就要求學生有很強的思辨性。
其實,作文當中的思辨性可以在日常教學的口語表達中進行培養(yǎng)。眾所周知,恰當?shù)目谡Z表達能夠較好傳達信息、交流感情,同時,語言又是思維的工具,可見,思維能力與口語能力是緊密相連的。語言是思想的物質(zhì)化身,也是思維存在的物質(zhì)形式。作為精神活動的內(nèi)容之一的思維,一開始就同語言交織在一起??谡Z表達反映思維活動的成果,思維活動的質(zhì)決定口語表達的質(zhì),因此,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與思維能力的訓練是緊密結(jié)合起來的。
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所謂的口語訓練往往成了學生站起來“說”的“口頭作文”。隨意性很強,缺乏話語中心,沒有明確目的,其效果自然不佳。所以,口語表達訓練應該確立明朗的定位取向,即: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有效地進行口語交流。
必須明確口語表達的訓練目標,即全面性、反思性、思辨性。另外,要激勵學生,建立自信,讓學生“敢說”,不要羞于說,怯于說,甚至無話可說。最重要的是,要想方設法,提供平臺,讓學生“愛說”。在日常教學中,老師可以結(jié)合課本以及學校開展的活動,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訓練,提供一定的平臺,讓學生愛上說話。
(一)鼓勵學生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復述練習 在復述過程中,可以從復述的文章中學習詞匯、語句,復述時,要做到復述的基本內(nèi)容準確,不歪曲原意,不遺漏關鍵,恰當取舍,有所創(chuàng)造。課本中就有很好的復述材料。第一冊課本中的《歸去來兮辭》,我就讓學生復述了情節(jié),重點突出作者返家后的心理感受。第二冊課本中的《套中人》,讓學生復述別里科夫的生平故事,重點突出他對社會的影響。第三冊課本中的《氓》,讓學生根據(jù)情節(jié)改編為記敘文,注意體現(xiàn)故事的波瀾。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盡情傾訴心中所想 創(chuàng)設一種與現(xiàn)實生活相似的情景,使學生在類似真實的情景下學習表達,在身臨其境的情況下深刻領悟。比如:講授第三冊課本中的《我不是個好兒子》時,讓學生談談自己是不是個好兒女,談談自己與父母的故事。
(三)多向互動,掀起討論熱潮,爭取人人有話說可以確定一個話題,分小組進行討論,然后面向群體進行交流,讓學生在問、說、評、議中互動交流,取長補短,訓練思維的敏捷性??梢宰尭嗟娜藚⑴c進來,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討論又是思想的碰撞,思維的批判性、靈活性等能力可以得到鍛煉。比如第三冊中的《氓》,讓學生討論“詩中的女主人公為什么被遺棄?”,“如果詩中的這位為情所傷的衛(wèi)國女子來到現(xiàn)代,你是一位心理咨詢師,你該如何開導她?”
(四)開展辯論 辯論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它要求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審視問題,提出觀點,這種辯論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思辨性??梢哉f辯論的過程就是思想的碰撞,思維火花的迸濺過程。它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的激發(fā),有著非常大的作用。為了準備辯論,學生會主動搜集理信息,他們會對信息進行篩選、整理、概括、歸納,會了解各種思想觀念,思維角度,通過“與高尚者的對話”(歌德語),形成自己的看法。進入辯論時則會依據(jù)自己掌握的信息,采用各種方法來進行論證或反駁,會根據(jù)實際需要,隨時作出調(diào)整與修正;辯論結(jié)束后,又會作出自己的判斷評價,深化了認識。因此每一次辯論都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都是對學生思維能力提出更高、更快的要求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發(fā)展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還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更加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努力使自己的表達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更好地推動了語文能力全面的培養(yǎng)、發(fā)展。
口語表達訓練給“思”與“辯”搭建了橋梁,讓書面上的語文活了起來,給我們的語文課堂注入了一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