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華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新聯(lián)中學伊夢文學社 指導老師:王俊杰]
從小,我不像有錢人家的孩子那般豐衣足食。爸爸經(jīng)常外出打工,媽媽每月從私人那里領回一點半成品的衣服回來趕制??p紉機那“噠噠”的聲音,便成了我幼時最深刻的記憶之一。
為了讓媽媽每天能多趕出點活兒,我便擔起了部分家務。小小的我開始像個小大人,學著幫媽媽做飯、掃地、洗碗、洗衣……而媽媽則成天撲在那臺舊式縫紉機上,用她勤勞的雙手,穿梭在歲月的布段上,編織著我們家庭的夢想。
但這個成天忙著做衣的普通農(nóng)家婦女,對我的教育可一點也不馬虎。除了宣講學習的好處,她最愛念叨的做人道理就是:做人不能偷、不能搶、不能懶、不能貪。而我小時曾經(jīng)犯過她的“四不”忌諱。記得那時我上小學二年級,一天在鄰居小朋友家玩,看上了她家的布絨娃娃——流氓兔。兔子?不正好與我的屬相相配嗎?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竟鬼使神差地將那只兔子請回家“做客”了!結局自然是一出悲劇:媽媽抓起那把裁衣的市尺,狠狠地抽打著我的手心。通紅的手心上,滴答一聲落下媽媽的眼淚,我真是又驚恐,又悔恨。我情緒復雜的哭聲,最終在一片更加急促的“噠噠”聲中融化不見了。
如今,媽媽為了增加家庭收入,也上了服裝工廠,可勞累一天之后,也總不肯閑著,照舊領些加工衣服的活兒回家來做。為了提高生產(chǎn)效率,家里也添置了新式的馬達機,“噠噠”的聲音總是將媽媽生活的縫隙填得滿滿當當。偶然補補東西,也會使用到那老舊的縫紉機——”噠噠”的音調依舊,可聽來卻一片蒼涼。銹紅的踏板踩上去,便會發(fā)出“吱呀,咯答,吱呀,咯答,吱——”的聲音,仿佛在說:“哎呀,不知不覺老了,不中用了!老了,老了,老了……”
對,縫紉機是老了,媽媽也老了,可不老的是我心中那歡快的“噠噠”聲,不老的是媽媽那憧憬生活的笑臉。縫紉機是我記憶中最早認識的大機器,它的“噠噠”聲,曾經(jīng)溫暖了我的童年,也必將在時光的回音壁上反復地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