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方龍
(1.墊江三溪小學,重慶墊江 408316;2.重慶師范大學,重慶 400047)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多媒體的日益發(fā)展,計算機、網(wǎng)絡化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已經(jīng)走入了課堂。在中小學甚至幼兒園的教學中,這些技術也在日益普及中。對于語文教學,語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構成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多媒體教學手段是語文課堂教學非常有用的輔助手段,同時,也是適應素質(zhì)教育要求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手段。事實也已經(jīng)證明,這種教學方式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實踐,并不是要取代粉筆黑板講解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也取代不了。而是要以傳統(tǒng)教學方式為主,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奇心強的特點,結合多媒體教學的形象生動、直觀互動的特點,發(fā)揮多種媒體集成性和多樣性的優(yōu)勢,從而達到知識的有效傳遞、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在多媒體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語言學習為中心,以語言能力的獲得為目標,將語文課程的特點和多媒體教學的特點進行有效整合。先將重點和難點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分解和重塑,再利用多種媒體多方面刺激小學生的視覺、聽覺、思維等感官系統(tǒng),促使學生左右兩個腦半球同時處于興奮狀態(tài),加上多媒體信息容量較大,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有利于學生迅速感知和深刻理解、活躍思維、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情感,此時,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獲得對課文的直接感受,從而達到對文章情境的整體把握,增強語感,陶冶情操。如:在《胡楊贊》一課中,用在沙漠中生長的胡楊樹圖片,與課文文字內(nèi)容相呼應,形象直觀地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鐘情于胡楊的原因,進而體會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對像胡楊一樣在惡劣環(huán)境中奉獻的人的歌頌。
語言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在語言的應用練習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不但能使學生獲得語言的運用能力,而且還能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梢岳枚嗝襟w的按鈕交互功能和選擇交互功能讓學生主動選擇和控制課堂節(jié)奏和進度,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發(fā)展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的進度控制功能進行仿寫,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句、段的遞進式理解,從而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做到閱讀與寫作融為一體,并相互促進。
為了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除了做好課前預習、互動傾聽、創(chuàng)造質(zhì)疑外,還需要深入淺出而又形象生動地進行有效的多媒體課堂教學。這種多媒體課堂教學方式,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構圖、色彩搭配和繪畫是美學的三大要素。對于小語課堂教學來講,黑板上的板書布局、顏色搭配和粉筆字的間架結構都能夠反映出教師的美學修養(yǎng)。具有美學價值的板書不僅能夠吸引小學生的興趣,還能夠讓孩子們得到美的熏陶和啟示。不僅如此,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所演示的幻燈片同樣涉及到美學修養(yǎng)。如版面設計是否合理、文字顏色和背景顏色是否醒目協(xié)調(diào)、使用的圖片素材是否清晰精致等。所以,需要提高教師自身的基本美學修養(yǎng)。包括基本的構圖原則,如:點、線、面的構圖原則;包括色彩搭配的基本規(guī)律,如色環(huán)的組成和選擇;包括三筆字的練習。
數(shù)字時代的今天,要求教師不僅能夠善用維基百科(www.wikipedia.org)、谷歌(www.google.hk)、百度(www.baidu.com)等搜索引擎,而且能夠掌握搜索關鍵詞、關鍵字的不同搭配與組合的技巧,才能在浩瀚的網(wǎng)絡資源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搜索結果。在顯示出的搜索結果中,還需要進行甄別和篩選。對小學語文來講,應該多選擇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特點的圖像、聲音、動畫等素材,而盡可能避免過多的文字堆砌;選用色彩鮮艷豐富的圖像、悅耳動聽的童聲和可愛的動畫。
在具體的多媒體教學準備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獲取的各種素材,往往都不是最合適的,需要進行簡單的加工和處理。需要教師掌握不同素材的簡單處理方法。如:部分網(wǎng)絡下載的圖像素材有網(wǎng)址等背景水印,需要通過軟件將其去掉,以免影響美觀和分散小學生的注意力;對圖像的縮放也要注意是等寬高比的方式進行縮放,以免圖像出現(xiàn)畸變而傳遞科學性錯誤的知識;聲音和視頻素材也需要進行部分截取和格式轉換操作,才能避免出現(xiàn)冗余。
對于已經(jīng)加工和處理好的各類零散素材,還需要圍繞教學重點和瞄準教材難點按照預先設計好的課堂教學思路進行有效的組織和整合,使獨立的素材個體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一線教師使用最為普及的Power Point平臺為例,如:可以使用模板功能使其所有展示內(nèi)容保持一致的童真風格;可以將聲音、視頻等多媒體素材有效地嵌入在教學平臺中以保持演示和講解過程中平滑流暢;可以進行超鏈接按鈕設計實現(xiàn)自由跳轉來增強課堂的交互性和自由掌控,等等。
如果過分追求多媒體的作用,崇尚工具效能,會逐步形成單方面規(guī)范、完整、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特別是小學語文課堂,要避免技術魅力優(yōu)于教學內(nèi)容的現(xiàn)象。因此,基于多媒體課堂教學中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當針對小學生“涉世不深”的特點,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包括融入“人”的情感體驗,營造人文氛圍;發(fā)掘“人”的主體潛能,搭建人文平臺;牽引“人”的審美靈性,培育人文關懷。這樣才能夠將小學語文教學的特質(zhì)和多媒體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實現(xiàn)對小學生知識傳遞和情操陶冶的雙豐收。
多媒體教學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能將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思想內(nèi)容、文化知識等等展示給學生,并借助音樂、電視等藝術手段,創(chuàng)造一種特殊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在美的熏陶和情的激發(fā)中接受知識,陶冶情操。應該注意的是,在多媒體的課堂教學中要防止出現(xiàn)為圖課堂的熱鬧而過度運用多媒體,從而使課堂脫離了教學目標的做法。多媒體教學方式只是一種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中心,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