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_呂潔宇
王了一①所作散文不多,根據(jù)他戰(zhàn)時發(fā)表的散文結集而成的《龍蟲并雕齋瑣語》是他散文創(chuàng)作的精華。從1941年至1946年,王了一先后在《星期評論》《中央周刊》等六家報刊上開辟專欄,寫出了大量反映現(xiàn)實、針砭時弊的作品。他寫文章一方面為了貼補家用,另外也是想“換一換口味,不甘岑寂”②。戰(zhàn)時的生活單一而清苦,家國的憂思、未知歸期的漂泊讓很多文人感到苦悶和彷徨,而文學無疑成為了治愈精神的最好良藥,是王了一的“清涼散”。在物質(zhì)困窘的鄉(xiāng)村茅屋,精神卻可以在字里行間盡顯自由?,嵥樯睿瑹o所不談,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用幽默而巧妙的語言道出人生感悟,在“滿紙荒唐言”中透著心酸和樂觀,不經(jīng)意中包含著對社會政治的隱諷。他的文章帶有很強烈的時代特征和個人特色,是個體精神在時代洪流中的顯現(xiàn)。
一
王了一的散文都取材于日常生活和社會實景,他向我們展示了戰(zhàn)時困窘的生活狀況。同時對自己的處境予以自嘲,將生活困境之下的焦灼與痛苦化解在輕松的調(diào)侃中,“幽默不但使人能生一種悠然肅然之感,有時竟能使人在‘會心的微笑’中不知不覺地掉下心酸的淚來”③。他以幽默來拯救痛苦,滿目的心酸背后透著樂觀和豁達。
戰(zhàn)時物資貧乏,物價飛漲,微薄的薪水無以支付一家的開銷,王了一不能不依靠典賣衣物來勉強維持生活,“七八年以來,我們幾乎每年,每一個月,都在變賣衣物。否則我們是否活得到今天,頗成問題”(《遣散物資》)?!凹覠o斗米,典盡春衣”,對此他調(diào)侃道:“我們很樂觀:明年的薪水一定比今年增加;明年如果肯把這一支相依為命的派克自來水筆割愛,獲利一定在百倍之上!”(《戰(zhàn)時的物價》)迫于生活的艱難,他和夫人都不得不通過干副業(yè)來補貼家用,一個伏案書寫,一個低頭織衣,“一燈如豆伴凄涼”是其最真實的寫照。即使戰(zhàn)時又回到了用菜油燈的時代,但王了一還是“找了一個點菜油燈的理由,聊以自慰。電燈哪里比得上菜油燈有詩意呢”(《燈》)?即便這樣,吃穿住仍無一不顯得困窘,然而生活的艱難卻從未摧垮他的樂觀。他設想自己變成一只小麻雀,能夠消化摻在飯里的谷和沙。他戲稱虱子為“國粹”,并設想自己能設計一款由各色方塊縫綴而成的袈裟來蔽體,他通過各種想象來表達自己擺脫清貧的愿望,不失美好和純真,這些都表現(xiàn)出了他的泰然和豁達。生活艱難,王了一卻不忘在清貧之中給自己輸入更多正面能量,一來為撫慰自己,同時也是為了將它傳遞給同樣身處困境中的讀者。他的文章關注日?,嵤?,卻又不止于此。他常從日常小事中引申開去,層層推進,最后上升至民族大義,向讀者傳遞積極正面的能量。在《辣椒》中,他從食辣說到湖南人因愛辣椒而喜歡革命,號召民眾要不屈服、不妥協(xié),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杜恼铡方Y尾處暢想了拍攝抗戰(zhàn)勝利軍隊凱旋的場景,借以讓民眾增強必勝的信心。
寫文章是王了一對貧瘠精神生活的補充,也是對壓抑情緒的一種釋放,他可以在自己的文字中尋找到更多的信心和勇氣。在“文革”中,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摧殘,而此時的他卻也只能通過偷偷寫日記來排解痛苦。無論是民國時期還是共和國時代,每一次政治動蕩都會給作家的精神帶來巨大的沖擊,他們每一個堅毅的文字背后都飽含著自己對生命存在的深刻體悟。但不同的是,民國時期的他們尚且可以“苦中作樂”,當鋪天蓋地的政治運動吞沒了他們最后的一點自由時,文學最終陷入了萬馬齊喑的黑暗。
二
王了一自謙地將作散文比作“雕蟲”,因為作散文“太輕心,太隨便了”。但從他文章看似不經(jīng)意的閑話中,我們卻可以窺見他作文的獨具匠心,在信手拈來之中隱藏著豐富的現(xiàn)實內(nèi)容,帶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意味?!斑@社會,這世界,有哪一件事不該罵的?可惜的是報章雜志盡多私人恩怨的罵,打落水狗的罵,而甚少大義凜然的罵,料虎頭捋虎須的罵?!保ā读R人和挨罵》)我們可以將這種“罵”視為批判,王了一將他的“罵”看作是“發(fā)牢騷”,因為他的罵是文明化的,言辭犀利而又不失風雅。
王了一的批判含而不露,隱而不發(fā)。他認為“直言和隱諷,往往是殊途而同歸,有時候,甚至隱諷比直言更有效力”,這是因為隱諷“其妙在于隱,使你不知道這是諷,才可以收潛移默化之功”④。他擅長從小話題著手,通過浪漫的閑談講述自己的生活,看似漫不經(jīng)心,卻又常常從衣食住行等尋常話題上升到經(jīng)濟文化等宏觀層面,并多利用幽默和反語來曲折婉轉地表明自己對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態(tài)度。在《領薪水》《閑》等文章中,他對貪污腐敗的政府官員予以諷刺:“做地方官的人也應該有相當?shù)拈e暇。如果你不能閑,不是你毫無辦事能力,就是你為刮地皮而忙?!痹凇妒场贰豆雅c不均》等文章里,他描述了戰(zhàn)時壟斷商們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的罪惡:“比我們吃得更好的,除了某幾種人之外,乃是壟斷者谷倉里的大老鼠,和過分利得者家里的小狼狗?!背酥?,他還在《回避和兜圈子》《開會》等文章中戳穿了國民黨民主政治的虛偽:“最有趣的是幾千幾萬人的大會,許多人還沒有聽清楚主席說些什么,只聽得一陣歡呼,一陣拍掌,于是自己也不知不覺地歡呼拍掌起來?!彼鷦佣蜗蟮孛枥L了開會時委員們隨聲應和的場景,在調(diào)侃和戲謔中暗含著批判意味。王了一對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對社會的丑陋面總是報以委婉的嘲諷,看似不經(jīng)意的描寫卻道出了大眾的心聲,讓人讀后不禁會心一笑。
除了對現(xiàn)實生活的批判之外,他還將目光投向廣大的普通民眾,揭示民族精神深層的劣根性。與當時廣大的知識分子一樣,他秉持著啟蒙者的立場對國民性進行了深刻的探討。相比于現(xiàn)實批判,他的文化批判方面顯然更為犀利。他總能從多種司空見慣的行為中一針見血地把握住隱藏于其背后的民眾心理,在《請客》中,他認為中國人愛請客的習俗之所以能長久存在,就是利用了人們愛占小便宜的心理:“不花錢可以白坐車,白吃飯,白看戲?!彼麖漠敃r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媚外心理來探究其之所以存在的文化原因:“迎頭趕上去未免太吃力了,落伍又不甘心,唯有跟著走最為中庸之道。大哉,中國人的‘跟著走’哲學!”另外,他在《小氣》《西餐》和《清潔與市容》等多篇文章中批判了中國人的“小氣”哲學和“阿Q精神”。相比于其他的作家,他更善于將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用幽默的言說方式呈現(xiàn)出來,他的批評少了嚴厲的說教,更多地表現(xiàn)出了“愛之深責之切”的殷殷期待,而這也基于他的拳拳愛國之心和對中國文化的深刻認知。
三
如果將王了一不同時期的作品予以對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抗戰(zhàn)時期的散文創(chuàng)作還局限于對物質(zhì)生活的書寫和對文化的批判上,而抗戰(zhàn)勝利之后發(fā)表在《自由論壇》和《獨立周報》上的散文則更多地融入了他對國家命運的思考。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戰(zhàn)爭不斷,國家和人民都遭遇了巨大的痛苦和磨難。盡管身處困厄之境,王了一與眾多知識分子一樣,卻始終心系著國家的命運:“個人生活困難沒有什么,總會想出辦法來解決,值得認真對待的是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和全體人民的安危?!雹蓦S著抗戰(zhàn)的勝利,社會秩序重建的危機便逐漸顯露,知識分子開始更多地關注國家未來的命運。
抗戰(zhàn)時期,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在外鄉(xiāng)漂泊的王了一目睹了“路有凍死骨”的慘劇,內(nèi)心充滿了無限的悲憫,他滿心期盼著抗戰(zhàn)勝利,同那些愛國志士們一樣,“久度腸回,嘆神京之日遠;一宵發(fā)白,憂漢社之將墟”(《失眠》)。然而勝利后民眾并沒有嘗到苦盡甘來的幸福,“勝利后的悲哀——如果真有的話——卻比抗戰(zhàn)時期更深萬倍”,政治腐敗有增無減,國家經(jīng)濟文化陷入了無序的狀態(tài),內(nèi)戰(zhàn)一觸即發(fā),王了一對國家未來表現(xiàn)出了深深的憂慮。在面對國家命運這樣的宏觀問題時,他通常在作品中引入歷史故事,以史觀今。他在《五強之一》中希望當局效仿晉國,避免三家分晉的危機,表現(xiàn)出了對國家安定的希望。在《應付環(huán)境和改變自己》中,他強調(diào)順民意才是固國之本,“‘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天似無憑而實有憑,它所憑的就是人心中的真理”。這也是對政府當局的告誡。面對紛亂的政治時局,他提出了自己理想中強國的條件:建立秩序,避免內(nèi)戰(zhàn),刷新政治,家給戶足。雖然他的政治見解仍停留于知識分子較為狹窄的視野范圍內(nèi),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問題,但是卻表現(xiàn)了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心聲和期望。
季羨林曾探討過中國知識分子在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政治打壓后仍舊任勞任怨的原因,他認為這主要是由于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之情,“這一點,在了一先生身上,在許多知識分子身上,顯得非常突出。我覺得,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最可寶貴的品質(zhì)”⑥。正是這種博大的情懷讓他對國家的憂慮和期望都顯得格外深沉。他將愛國作為此生最有意義的事情,并身體力行地將自己的全部精力貢獻給了學術和社會。正因為遭遇了戰(zhàn)爭和危難,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總能格外珍視自由,因而他們的愛國主義不褊狹,飽含著對文化的深刻體味和對政治的清醒。因而如何在當下復雜的政治環(huán)境中保留愛國之心,卻又不失自由和尊嚴,我們或許可以從王了一這些學者身上獲得一些啟示。
①王力著述的署名,也因內(nèi)容、文體不同而有別。他寫的語言學專著或論文,一般都署名“王力”;他寫的非學術性的文章,一般都署名“王了一”。
②④王了一:《〈生活導報〉和我》(代序),《龍蟲并雕齋瑣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4頁,第6頁。
③林美貌:《智者的笑:莊諧雜出,各呈異彩——論梁實秋、錢鍾書、王力散文的幽默藝術》,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⑤張谷、王輯國:《王力傳》,廣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75頁。
⑥季羨林:《〈王力先生紀念文論集〉序》,張谷、王輯國:《中外學者論王力:龍蟲并雕一代宗師》,廣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