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 何光友
飛機還在太平洋上空平穩(wěn)的飛行,坐在艙內(nèi)的我頭腦中卻一直平靜不下來,一個又一個問題在我們大腦中盤旋:是中國教育好,還是美國教育好?
為什么比爾蓋次和喬布斯大學都未畢業(yè),卻能創(chuàng)造驚世的神話?
為什么2009年9個諾貝爾獎得主就有8個是美國的?
為什么2011年一年中國留學生為美國就送去45億美元,比紐約市包括尼克斯隊在內(nèi)的所有體育俱樂部創(chuàng)收的錢都還多,甚至清華北大都成了美國大學的預科?……
太多的疑問,希望能在這一次美國之行中找到答案。
飛機緩緩降落在西半球這一國度……
走進美國,卻給了我太多的想象不到。
在我們印象中,美國是極度自由、開放,是充斥著色情、暴力的。然而電視節(jié)目美女非常少,連廣告中的美女都很少。這與印象中的美國大不一樣,也與一貫以保守著稱如今卻越來越“露”的中國形成了強烈反差。
讓人不禁驚嘆:原來美國的教育環(huán)境如此純凈!
在眾多好萊塢電影中,我們所看到的美國雖然是一個社會開放、自由的國家,但同時它的離婚率高、家庭觀念淡漠,老人無人養(yǎng),孩子無人管。
然而,現(xiàn)實中,我所看到的是美國的父母十分重視教育。
記得一個周二的下午孩子2:30放學后,許多父母開著車,拉著道具,穿著舞臺盛裝,陪伴孩子參加社區(qū)活動。
在一所幼兒園,一位家長陪著聽課,整個上午都沒離開。
在一所小學,一位父親正在給一個班學生講勵志課。
……
想想中國的父母們,往往只想到孩子成龍成鳳的結(jié)果,可卻忽視了過程的陪伴??擅绹募议L們更多的是關注于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享受孩子成長所帶來的歡樂。
與中國大多數(shù)氣勢磅礴的樣門相比,美國學校的校門顯得那么的“弱小”。
肯塔基州弗斯特小學,校名寫在一個立在草坪上的指路牌上。
歐文斯堡中學僅僅在墻上貼出了校名。沒有我們常見的宏大氣派的校門。
馬里蘭大學的校門,不過就是兩段矮圍墻中間空出的能過三輛汽車的一條公路而已,根本就沒有門。
雖然外墻無巨大的校名也無文化宣傳,室內(nèi)卻異常豐富。
教室里有貼著孩子們照片的“每月之星”,有漢語言文化,包括天安門城樓和熊貓的圖片,包括漢語拼音和漢字。
每所學校教室走廊上配有整潔干凈的1.5米高的鐵柜子,供孩子們放置學習用具。
每所學校都有室內(nèi)體育場,看臺都是伸縮的,設計得非常完善。
看著孩子們在綠茵場上踢足球的歡快身影,再回望四周,這里沒有一句“以人為本”的口號,可是卻時時處處看見教育者們把孩子放在心上的用心。
在美國,我們唯一看到的土路和泥地卻是在一所幼兒園。我們疑惑,不怕出安全問題嗎?老師答道,只要經(jīng)過專業(yè)的鑒定,出了安全問題是家長的事,安全是警察的事。
對比前不久幾乎同時發(fā)生的美國校園槍擊案和中國河南砍傷學生案。在這次槍擊事件之后,我們看到的有總統(tǒng)垂淚,有學校把玻璃換成防彈玻璃,有向?qū)W校派駐警察,卻沒有一位教育局長或校長被停職。
美國教育不承受安全問題之重,因此美國孩子能自然生長不被扭曲。
在美國,初級教育教師不分科,是全科教師。老師們無辦公室、無下課、無午休。學生14∶30放學,教師18∶00才休息。年收入也不算高:17000-60000,汽車修理工年收入也在3-4萬。
對教師的考核和評價卻非常嚴格。以蒙哥馬利郡教師考核和評價為例:首先,如果不合格,學校上報教師工會 。接著,轉(zhuǎn)交互助互評小組。接下來,派指導教師跟蹤一年,如果再不合格,將提供給學區(qū)教育委員會。
盡管如此,老師們非常敬業(yè),作業(yè)批改很仔細。也富有愛心,課堂上一個老師上課兩個助教維持課堂秩序,孩子們坐在地上認真聽講,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在美國申請當校長要經(jīng)過復雜的程序:首先要是骨干教師,接著要成為校長助理,再參加培訓,最后通過董事會選舉產(chǎn)生。
校長的職責也很繁重:首先是學校組織和管理,其次是教學的監(jiān)督和領導,還有社區(qū)關系的協(xié)調(diào)和維護。
校長下班時間是最晚的:學生是14:30,教師是18:00,校長是21:00
對校長的考核制度很嚴格:學校排名靠后,輕則辭退校長重則解散學校。
上述一切,導致沒多少教師愿意申請當校長。
小布什2001年通過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要求統(tǒng)一課程標準,統(tǒng)一考試,關注殘疾孩子教育。2011年全美80%的學校不達標。
奧巴馬2008年競選時就批評小布什統(tǒng)一考試的弊病,希望把“多元評價”寫進法案,但他干了4年也沒能通過法案,現(xiàn)在奧巴馬通過教育部推行“力爭上游”項目,在統(tǒng)一考試基礎上加進評價多元。
不達標的學校才能申請“力爭上游”經(jīng)費。
教育經(jīng)費,聯(lián)邦承擔10%,州承擔45%,地方承擔45%。法律至上,經(jīng)費保障,基礎教育生均投入已達12600美元。
分權(quán)管理,分聯(lián)邦、州郡、學區(qū)、社區(qū)進行管理,學校是社區(qū)的。社區(qū)企業(yè)家向?qū)W校捐贈,可以抵稅。
其實,學區(qū)教育董事會成員不一定懂教育。最了解學生的是教師,最懂教育規(guī)律的是校長。課程內(nèi)容和課堂模式由校長和教師說了算。這樣政府分權(quán),管理效率看似低下。地方和學校效率則比較高,校長和教師自主性和能動性強。
當然,事物都有兩面性,也有極少太過散漫的學校和學生。
在美國,只要學生愿意,每個人都能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但是,高三學生只有75%申請四年制大學,其中,又只有50%六年后能拿到大學文憑。這是馬里蘭州的統(tǒng)計,全美還要低。
生活技能教育貫通在普通教育中,在中小學,單獨的職業(yè)教育則比較少。社會行業(yè)差距小,城鄉(xiāng)差別小。大學轉(zhuǎn)專業(yè)與換工作一樣容易,大學不畢業(yè)就工作很正常。
因為社會平和,個人自由,教育也就不那么功利。
美國也有高考(SAT),但不是政府組織的,也不是大學錄取的主要依據(jù)。大學錄取一定要有個人申請,申請的內(nèi)容包括個人閱歷和個人成就。大學錄取還必須有三封推薦信,這三封推薦信分別來自同學、老師和校長。
因為是誠信社會,管理成本也相應變低:如全美學校比我們少了很多圍墻、鐵門、欄桿等設施喲。
多元評價,雖然很主觀,效率很低,但更符合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
在美國,私立學校就是精英教育,公立學校就是大眾教育。在公立學校中也有重點校、特許校、甚至重點班。學生在高中就可選修大學課程,羅斯福高中每個學生至少選修了一門大學課程。
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男主角戴博說,他在中國讀過一年級的孩子比他的另一個在美國讀四年級的孩子,對數(shù)學中3、6、9的關系弄得明白。
一個在美國讀研并已在美國工作兩年的成都學生深有體會,他說:美國同學和同事數(shù)學比較差,而數(shù)學教學中國則比較優(yōu)。
一對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教育更重知識、更重記憶、更重推理、更重邏輯。美國教育更多批判、更多實踐、更多探索、更多創(chuàng)新。在識記知識內(nèi)容的多與少、標準的高與低、進度的快與慢方面,中國教育更多、更高、更快。美國教育更少、更低、更慢。可惜的是,我們的古人早就知道的“少即是多”的道理,卻被我們遺忘了。
區(qū)別的關鍵在評價體系,是否考試;是否考試的核心又在文化,是否是誠信社會。
知識與能力,統(tǒng)一與多元,考試與評價,校長與教師等問題,是中美教育者共同關注的問題。
尊重,平等;人本,個性;合作,參與 ;探索,創(chuàng)新;自由,幸福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也是教育的本質(zhì)意義!
世界在變小,教育在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