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月瓊
韋月瓊:女,本科,主管護師,副護士長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急性傳染病,多發(fā)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 歲及以下兒童發(fā)病率最高。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口腔黏膜散在皰疹,手、足、臀部斑丘疹和皰疹,皮疹特點為圓型或橢圓型玫瑰紅色斑丘疹、皰疹,周圍繞以紅暈,無疼痛和癢感。目前均采用抗病毒、清熱解毒治療,為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我科2012年3~7月使用1/5000 高錳酸鉀溶液泡浴治療106 例手足口病患兒手、足、膝、臀的皰疹,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將方法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手足口病患兒212 例,均符合衛(wèi)生部發(fā)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2008年版臨床普通病例的診斷標準,男114 例,女98 例。年齡<1 歲1 例,1~3 歲190 例,4~6 歲21 例。全部患兒手、足、膝、臀均有不同程度的皰疹,大小如米?;螯S豆大,皰疹周圍繞以紅暈,皰疹液體較少。將患兒按住院床位奇偶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6 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兒給予抗病毒、清熱解毒治療,皰疹涂阿昔洛韋軟膏,3 次/d,用1 ∶5000 高錳酸鉀溶液泡浴,2 次/d,早晚各1 次,每天上午和晚上家屬準備給患兒泡浴前拿浴盆或浴桶給護士,由護士配制1 ∶5000 高錳酸鉀溶液(按高錳酸鉀片0.1 g/片加入水溫為37~39℃的溫開水500 ml 的比例配制),將患兒手、足、膝、臀放到配好的1 ∶5000 高錳酸鉀溶液浴盆中泡浴,泡浴時用柔軟的紗布巾輕輕擦洗皮膚,每次泡浴10~15 min。高錳酸鉀溶液要現(xiàn)配現(xiàn)用,防止時間過長氧化分解失效,溶液變色后不能使用[1]。對照組患兒給予抗病毒、清熱解毒治療,皰疹涂阿昔洛韋軟膏,3 次/d,用溫水洗浴,2 次/d。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治愈率和皰疹消退時間及住院天數(shù)。治愈標準:皰疹萎縮、消退,皰疹消退后無色素沉著。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PEMS 3.1 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采用u 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 經(jīng)積極抗病毒、清熱解毒治療,兩組患兒均治愈,皰疹消退無色素沉著。
2.2 兩組患兒皰疹消退時間及住院天數(shù)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兒皰疹消退時間及住院天數(shù)比較(d,)
表1 兩組患兒皰疹消退時間及住院天數(shù)比較(d,)
組別 例數(shù) 皰疹消退時間 住院天數(shù)觀察組106 4.48 ±0.67 4.59 ±0.70對照組 106 5.41 ±0.68 5.80 ±0.52 u 值10.0301 13.9452 P 值<0.001<0.05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傳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 多種,其中以EV71 和CVA16 型最為常見。主要傳播途徑為糞-口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直接接觸患者皮膚黏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而感染,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各種氧化劑(高錳酸鉀、漂白粉等)、碘伏、甲醛均可滅活手足口病病毒。高錳酸鉀屬強氧化劑,具有殺菌、消炎、收斂的功效,其在溶解過程中釋放的氧氣和熱能,起到殺滅病菌、營養(yǎng)組織和激化細胞新生的作用[2]。高錳酸鉀在還原過程中產(chǎn)生的亞錳、高錳離子有收斂作用,所以可用于抑制濕疹性皮炎的水皰[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法操作簡便,副作用少,而且采用浸泡療法可增加患兒舒適感[4],高錳酸鉀溶液泡浴治療手足口病皰疹效果好,皰疹消退快,縮短住院天數(shù),減輕患兒家長經(jīng)濟負擔,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劉向蓮,李翠珍,魏淑玲.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治療會陰側(cè)切口愈合不良40 例臨床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31(1):55.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主編.臨床用藥須知[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6:663.
[3]陳新謙,金有豫,湯 光主編.新編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8321.
[4]盧惠卿,洪穗花,莫港英.高錳酸鉀溶液治療新生兒尿布皮炎的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09,20(5):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