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檢驗科(延安716000) 李紅麗
糖尿病腎病(DN)是一種糖尿?。―M)微血管并發(fā)癥,主要指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癥,屬于血管損害為主的腎小球病變,早期多無癥狀。我們聯(lián)合檢測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 b)、血清糖化血紅蛋白A1(Hb Alc)和胱抑素c(Cys C)水平,探討其在DM早期腎損傷中應用的價值。
1 研究對象 本次所收集2型DM(T2DM)患者12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0例,女62例,年齡46~81歲,均符合2001年中國糖尿病學會頒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另外選擇經心電圖、B超、胸片及實驗室檢查正常,并排除2型糖尿病和腎臟疾病的健康者45例作為對照(A組),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42~80歲。
2 研究方法
2.1 標本采集:所有研究對象均在禁食8 h后次日早晨采集血標本5 ml,約3 ml靜脈血注入不含抗凝劑的紅色真空采血管3 500 r/min,離心10 min進行Cys C檢測,約2 ml注入含有EDTA-K的紫色真空采血管混勻后2 000 r/min,離心2 min進行Hb Alc測定,留取新鮮隨意尿,離心后取上清液進行U-mAl b測定。所有標本檢測于收集后2 h內完成。
2.2 分 組:采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檢測其U-mAlb水平,選擇試劑由北京科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結果顯示:U-mAl b<20 mg/L(B組)38例,U-mAlb20~200 mg/L(C組)40例,U-mAlb>200 mg/L(D組)44例。A、B、C、D組四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3 測定方法:Hb A1c測定方法為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試劑由北京科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Cys C測定方法為免疫比濁法,試劑由上海景源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提供;以上測定檢測儀器均為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操作均按相關SOP文件進行。
2.4 統(tǒng)計學方法:檢驗結果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糖尿病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采用t檢驗,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附表 四組U-mAl b、Cys C、Hb Alc檢測結果比較()
附表 四組U-mAl b、Cys C、Hb Alc檢測結果比較()
與A、B組比較,*P<0.05;與C組比較,#P<0.05;與A組比較,△P>0.05,★P<0.05
組 別 n U-mAlb(mg/L) Cys C(mg/L) Hb Alc(%)A組42 8.35+2.31 0.72+0.12 4.26+0.72 B組 38 10.30+3.20△ 0.86+0.32★ 5.24+0.68★C組 40 110.20+45.23* 1.24+0.54* 5.86+0.75*D組 44 296.35+96.57*# 1.65+0.56*# 6.75+0.92*#
本研究結果顯示,C、D組 U-mAlb、Cys C和Hb Alc均高于A、B組(P<0.05);C、D兩組之間比較也有顯著性差異(P<0.05);A、B兩組 U-mAlb之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Cys C和Hb Alc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附表。
糖尿病腎臟損害累及腎臟的不同結構,可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具有不同的臨床意義。這些損害包括與代謝異常有關的腎小球硬化癥、小動脈性腎硬化,與感染有關的腎盂腎炎,以及和缺血有關的腎乳頭壞死等。
糖尿病腎病早期癥狀不多,僅表現(xiàn)為尿微量白蛋白的排量增加,正常情況下,只有極少量的白蛋白可隨尿液排出體外,U-mAl b的濃度增高是腎小球早期腎損傷的敏感指標。有研究表明,尿微量白蛋白測定已成為早期腎損傷監(jiān)測和追蹤的重要生化指標[1],與糖尿病的預后有密切關系,因此U-mAl b測定在早期監(jiān)測腎功能損傷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傳統(tǒng)的腎功能檢測指標有血清肌酐(Crea)、尿素(Urea),但由于受許多腎外因素及腎小球自分泌因素的影響,其對腎功能損傷的診斷靈敏度和特異度均較低。人體代謝正常情況下,尿中的白蛋白極少,具體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過20 mg;如果尿中微量白蛋白20~200 mg/L,表示腎功能輕微受損;如果患者尿中微量白蛋白超過200 mg/L時,可能出現(xiàn)低蛋白血癥,表示腎功能明顯受損。
胱抑素C(Cys C)是一種分泌性蛋白,廣泛存在于各種體液中,其中精液和腦脊液中的濃度最高,尿液中最低。胱抑素C能夠自由通過腎小球,并且由腎小管重吸收后降解,Cys C無組織特異性,在體內以恒定速度產生,不受炎性反應、發(fā)熱、腫瘤、免疫性和內分泌疾病等因素的影響,只能通過腎小球濾過排泄,在腎小管內完全被重吸收降解,不再返回血液,且腎小管不分泌Cys C,因此其血液中的濃度較為恒定。血液Cys C濃度決定于腎小球濾過率(GFR),不收腎外因素影響,是腎臟腎小球濾過率(GFR)的替代標志物。有研究顯示,DM患者血清Cys C陽性率為42.11% ,血清Urea和Crea陽性率分別為10.53%和4.21%,說明血清Cys C診斷腎功能損傷的靈敏度優(yōu)于血清Urea和Crea[2]。腎損傷是DM嚴重的慢性微血管并發(fā)癥,也是導致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與其他指標相比,Cys C診斷DN的靈敏度為40%、特異度為100%[3]。荊愛玉等報道[4],血清Cys C檢測可以彌補單純微量蛋白尿檢測可引起的早期糖尿病腎病漏診。因此,Cys C是可用于DN早期診斷的理想指標之一,可用于判斷DM患者是否存在早期腎損傷。
糖化血紅蛋白(Hb Alc)是血紅蛋白合成以后以B鏈末端氨基酸與葡萄糖類進行縮合反應形成Hb Alc酮氨化合物。由于糖化過程非常緩慢,一旦形成不再解離,不受血糖濃度暫時波動的影響,可反映患者抽血前1~2個月內血糖平均綜合值,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療效監(jiān)測較好的指標。Hb Alc合成速率與血糖濃度呈正比,血糖水平越高,Hb Alc水平越高,可間接反映血糖濃度的改變。國內DM專家建議DM治療目標是Hb Alc<6.5%,國際專家委員會亦推薦Hb Alc≥6.5作為DM的重要診斷依據[5]。Hb Alc是判斷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標,可用于評估患者糖代謝狀況[6]。當血糖控制欠佳時則要明顯升高,它不僅能夠衡量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Hb Alc的增高可引發(fā)或加速糖尿病慢性腎功能損傷并發(fā)癥,其主要是通過使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加重腎臟缺血、缺氧、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減少腎周圍血管血流而增加腎小球濾過壓,導致腎小球損害;葡萄糖還可與蛋白質、脂質及核酸上游離氨基發(fā)生非酶促反應,形成糖基化終產物(AGEs)繼而造成腎臟損害;還可造成大量的蛋白激酶(CPKC)被激活,從而多方面促進DN的發(fā)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腎臟輕微受損和明顯受損組U-mAl b、Cys C和Hb Alc均高于健康人和糖尿病腎臟未受損組;腎臟輕微受損和明顯受損組兩組之間比較也有顯著性差異;健康人和糖尿病腎臟未受損組兩組之間U-mAl b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Cys C、Hb Alc比較差異顯著。因此,我們認為Cys C、U-mAl b、Hb Alc三者聯(lián)合檢測兼顧了直接和間接的血液和尿液的臨床化學指標,對指導臨床對2型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治療和病情監(jiān)測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畢會民,胡 勝.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α)水平與尿白蛋白排泄率的關系[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1,17(5):311.
[2]楊義明,陳 英,吳衛(wèi)華,等.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腎損害中的診斷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社,2010,31(10):1161.
[3]唐紅梅,姜振偉,廖國林.胱抑素C的臨床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2):216-218.
[4]荊愛玉,趙麗華,焦 揚,等.胱抑素C檢測對早期糖尿病腎病診斷價值[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1,40(6):713-715.
[5]Nathan DM,Balkau B,Bonora E,et al.Inter national Expert Co mmittee Report on the role of the A1 c assay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9,32(14):1327-1334.
[6]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編輯委員會.糖尿病診斷治療中實驗室檢測項目的應用建議[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33(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