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
[摘要]本文從反思性教學的含義出發(fā),對反思性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進行探討,并提出幾點策略,以便為更好的進行英語課程教學提供幫助。
[關(guān)鍵詞]反思性教學 英語教學 應(yīng)用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3(a)-0048-01
新課程教學對于高中英語教學帶來新的思考與挑戰(zhàn),教學中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等,這些都是英語教師所思考的問題,20世紀80年代,在西方發(fā)達國家?guī)煼督逃母母镞^程中,順應(yīng)教師職業(yè)化的要求,反思性教學蓬勃興起,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xiàn)及其行為依據(jù),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jiān)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教學”與“學習”結(jié)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這對于教學來說非常重要,也是教師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1.反思性教學的意義
美國教育家Dewey(1933)在《我們怎樣思考》一書中第一次對反思加以界定:對任何信念或假設(shè)性的知識,按其所依據(jù)的基礎(chǔ)和進一步結(jié)論而進行的主動的、持續(xù)的和周密的思考。因而人類通過反思或反省,不斷的獲得知識、不斷創(chuàng)新和提高。對教學策略、過程及教學經(jīng)驗的反思,即稱為反思性教學。我國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中國教育學會朱永新教授曾經(jīng)說過:“誰能夠堅持每天認真寫一篇教育反思,10年后必成大器,否則他賠償損失?!庇纱丝梢姡虒W反思已成為教師成長的重要路徑,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2.反思性教學的類型與方法
反思性教學的類型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也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jié)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無論是采用哪一種教學反思,但都是對于教學的思考研究,他不但是自己的主動參與,而且注重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對話,這也是反思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反思不僅僅是“閉門思過”,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也是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這也是由教與學的社會性本質(zhì)所決定。除了同事之間的集體反思外,還可請教育教學的專業(yè)研究人員參與,提出有促進性、針對性的建議,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從而獲得更新、更全面的認識,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
3.反思性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
3.1利用教材元素,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主動學習
在中學的英語課程中有很多有趣的教學元素,它是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課余學習與信息檢索的重要誘因,教師可適當設(shè)置問題,有學生回答,給學生可與留有問題,讓學生回去搜集,為了完成任務(wù),學生整理材料的熱情和能力也出乎教師的意料,讓學生在課后搜集資料,并不會破壞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一方面這種課后搜集的活動實際上就是一種自我學習的活動和課堂知識學習的延伸;另外一方面,這樣的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和增強進一步學習的能力。
3.2教學過程的反思,修正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有效性
教學過程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是否合理,直接決定英語學習的結(jié)果,例如語法教學,原來的語法教學籠統(tǒng)繁瑣,重視語法項目的定義描述,學生易厭學,經(jīng)過長期的認真鉆研及反思總結(jié),發(fā)現(xiàn)語法條目句式化,使學生簡易明了的掌握語法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例如,倒裝句型中,全部倒裝的一項:here/there/up/down,in/out/away,off,back/over/prepositionphrase+謂語動詞+主語,for example,In the distance iS a mountain,再如,高二選修六中,虛擬語氣用于主語從句中的一項:It is+adj.(important/necessary/essential/appropriate/natural/strange…)+that+主語+(should)+V原…….[注:should可省略],for example,It is important that we students(should)learn English well.通過語法條目和典型例句的相結(jié)合,學生直觀的掌握語法內(nèi)容,再配備相應(yīng)的語法專題訓練,已修正教學的不足,以此來鞏固提高教學,確保語法學習,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3反思情感滲透于教學
教學活動是一個社會活動過程,教學過程既是知識學習的過程,也是情感體驗交流的過程,教師應(yīng)在關(guān)注認知活動的同時展開豐富多彩的情感活動,即把教學過程當作知識的教學過程,又把它作為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往往由于忽視和學生情感交流,在同一個老師所帶的不同班中,存在課堂氣氛各異,學習成績相差甚遠。有句話是,“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在師生之間關(guān)系融洽、氣氛和諧、渠道通暢的前提下,教育活動才能取得良好成效。正如著名心理家皮亞杰所言:“情感的發(fā)展和智力機能的發(fā)展是緊密吻合的,因為他是動作的兩個不可分割方面。”他還說,“一切人類活動的傾向都是向著平衡狀態(tài)前進。表達最高平衡狀態(tài)的理智乃是智力和情感的重新統(tǒng)一?!币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自始至終的教,學生才能以富有感情的方式來學。教師應(yīng)自覺把情感教學滲透到教學認知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達到認識目標和情感目標的統(tǒng)一。